像素美术快速入门系列教程——上阴影

稍微记一下几点技巧,方便记忆
1.调色使用HSV而不用默认的RGB,这样调色更直观。
下面是画俯视角箱子的过程
2.吸取对象基本色,降低明度(V值)来获取阴影颜色,可同时减低或提高饱和度(S值)来获取不一样的阴影颜色。

图中矩形1为只降低明度,矩形2为增加饱和度,矩形3为降低饱和度。
3.要使其看起来更有趣的话,许多像素艺术家做的是,减少明度的同时将色相(H值)稍微左移或右移,可使画面更丰富。

右一为蓝移阴影,右二为红移阴影
4.选取饱和度高、明度低的颜色作为轮廓线,这样轮廓线看起来是黑色但其实不是黑色。

左一矩形轮廓线是红色的阴影,左边显示其HSV,“这能让对象看起来更有趣一点”。
5.提高明度获取颜色作为高光色,在阴影和非阴影的边缘画线,增加纬度(看起来立体)。


6.俯视角,光线从上往下,上边轮廓线比下边亮,吸取轮廓线的颜色,降低饱和度和提高明度,获取亮些的“黑色”。

图中,上边轮廓线颜色和下边不同 。
7.在侧面加点渐变

只是弄一个颜色更深的阴影块,看起来像是两块木头,所以视频画家弄几个渐变的颜色。
快速获取较亮颜色的简单方法:吸取阴影颜色,将透明度调到大概一半,在阴影中画,然后吸取刚才画的颜色,就能得到较亮颜色。

图中下边阴影有五个颜色
8.如果画的对象是金属做的,可吸取高光色,减少饱和度、增加明度,获取更亮的颜色,在高光上画,显得该对象有反射。最亮的部分是白色。

下面是画球
光线是从右上往左下

所以高光在右上,阴影部分的颜色(阴影色),色相偏蓝;高光部分(高光色)色相偏黄。
1.边缘上都加阴影显得更圆,最下边轮廓线旁的阴影颜色更深。

间接光:光在地面被发射照在对象的左下和右下。

2.所以中间阴影与轮廓线旁的阴影之间不是阴影色。

之后的作画过程是在阴影与高光旁边做渐变,令光线反射更丰富,尽量使得球看起来圆,我尽可能概括一下过程

3.吸取对象基本色,提高明度,获取较亮色,在上半部分的阴影下面画一圈。

选取高光色在左上部分加点高光,显得有反射。


4.选取刚才的较亮色,将透明度调到一半,在高光上画一格,再吸取其颜色,获得次高光色,在高光附近画,使得高光有渐变消失的感觉。该方法是上面第7点的方法。

5.最亮的部分在右上,左边次亮,在左边画个较亮部分,用较亮色画。

6.用接近白的最高光色点缀,右上最亮画了3格,左边次亮画了1格点缀。

7.吸取阴影色,将透明度调到一半,在基础色上画,再吸取,获得次阴影色,用于做阴影过渡,在下半部分的阴影块周围画一圈。该方法也是上面第7点的方法。

第一次看的时候不知道他在瞎画什么,当他缩小的时候才看到,刚才都是为了画一个“极具反射性的球体”,且调节获取的颜色比上面画箱子的时候复杂一些。
再概括一次,首先画个圆,基础色为红色,然后通过调节基础色来获取阴影色和高光色,画阴影色块和高光色块,再在轮廓线旁画一圈阴影;因有反射光照在球的下边,阴影与轮廓之间去掉阴影;然后,上部分比中间亮些,调节基础色的明度获取较亮色,在球上半部分的边缘画一圈;之后要令高光消失有渐变感觉,调节高光色的透明度,在高光色上画,再吸取,获取次高光色,在高光部分的右边和上边画一圈;除高光部分外也有地方很亮,在左上的边缘点缀高光色及其次高光色,在左上部分画一块较亮色块,与基础色形成对比,并在其中画几格次高光色;随后把最亮的部分点缀出来,用接近白色作为最高光色,在右上高光部分和左上边缘点缀,上半部分的明亮反射画完;最后画阴影渐变过渡,将阴影色的透明度调到一半 ,在基础色上画,再吸取获得次阴影色,在阴影色块周围画一圈,阴影部分也画完了。
除轮廓线颜色,共7种颜色,阴影色、次阴影色、基础色、较亮色、次高光色、高光色、最高光色(白色),这7种颜色能使得对象亮度有层层递进、颜色不单调。
9.快速调整整体颜色的方法,在Edit->Adjustment->Hue/Saturation中调整选取部分的颜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