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理学的视角探索元宇宙的诞生与发展

“汪淼敲门,门没锁,开了一个缝,他看到申玉菲正坐在电脑前玩游戏,令汪淼惊奇的是她竟穿着一套‘V装具’。这是目前在游戏玩家中很流行的玩意儿,由一个全视角显示头盔和一套感应服构成,感应服可以使玩家从肉体上感觉到游戏中的击打、刀刺和火烧,能产生出酷热和严寒,甚至还能逼真地模拟出身体暴露在风雪中的感觉……由于游戏是在头盔中以全视角方式显示的,在显示器上什么都看不到。”
——《三体》
提起元宇宙,第一个想到的便是刘慈欣在《三体》中所描绘的V装具,V装具的主要组成是“全视角显示头盔+一套感应服”,使用V装具可以更好地实现视觉和触觉上的体验。有虚拟现实装置,可以给出逼真的画面;有动作捕捉装置,可以输入你的动作;有力回馈装置;可以反馈给你倾斜,被击中的震动感。这是大刘在小说中所幻想的一套科技产品,基于我们现在普及的VR眼镜展开现象,而随着元宇宙时代的到来,V装具的实现指日可待!

什么是元宇宙?元宇宙是整合多种新技术而产生的新型虚实相融的互联网应用和社会形态,它基于扩展现实技术提供沉浸式体验,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生成现实世界的镜像,基于区块链技术搭建经济体系,将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在经济系统、社交系统、身份系统上密切融合,并且允许每个用户进行内容生产和世界编辑。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学堂在线总裁王帅国说:“元宇宙是一个新名词,但不是一个新概念,当我们眼下讨论它时,更像是一些现有概念的融合,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区块链、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都是构成元宇宙框架的要素。”
作为一名心理学专业的学生,我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思考元宇宙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与元宇宙的探索会对心理学这门学科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一,为什么我们会对元宇宙产生向往
在元宇宙话题诞生以来,就引发了无数青少年的讨论,究其原因,我们本身就对科技进步感到期待,科技进步能够改变人类的生存环境,改变人类的生存条件,扩大人类的生存空间。提高人类的生存质量,提高人类的幸福指数。科技进步能够把人类从繁重恶劣的劳动环境中解放出来,实现生产过程的电气化、自动化、智能化。但是与平常的科技进步不同,这次的浪潮基本上只集中于青少年,除了充满赛博朋克风的科技感,还有什么吸引着我们呢?元宇宙的应用广泛,涉及游戏,商业,教育,零售,房地产等行业,我们在此从游戏方面展开讨论:

1,“无限性”
肖风老师在一次演讲中提到:元宇宙本质上是一个无限游戏,它的经济模式是“利益相关者制度”。“无限游戏”的概念由哲学家詹姆斯·卡斯于1987年提出。它的思想内涵非常丰富,广泛应用于国际政治、企业管理、游戏设计等诸多领域。无限游戏与有限游戏有着鲜明的对比,有限游戏以取胜为目的,而无限游戏以延续游戏为目的。有限游戏在边界内玩,无限游戏玩的就是边界(开放世界观)。有限游戏具有一个确定的开始和结束,拥有特定的赢家,无限游戏既没有确定的开始和结束(区块链不可停机性),也没有赢家。
2,三维欲望
当我们沉浸在一个三维的世界当中时,我们的三维欲望就会被最大程度的满足,现在主流的3A游戏大作都是在满足人们在三维世界当中上天入地,胡作非为,可以把现实世界想做但不敢做或者做不到的事情在虚拟世界中得到满足,而元宇宙完全突破一个三维空间交通的限制,且其所呈现的视觉效果与感知效果与普通的手机游戏不在一个量级,可以更真实的模拟甚至超越现实世界,人们会争先恐后的进入一个三维空间,去满足自己的三维欲望。
3,高峰体验
高峰体验是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这种体验可能是瞬间产生的,压倒一切的敬畏情绪,也可能是转瞬即逝的极度强烈的幸福感,或甚至是欣喜若狂,如痴如醉,欢乐至极的感觉,高峰体验主要有5个特点:产生的突然性,程度的强烈性,感受的完美性,保持的短暂性,存在的普遍性。而在元宇宙的世界里,区别于单调的现实世界,高峰体验产生的频率远远高于单调的现实世界,且强度远远高于手机屏幕所带来的愉悦感,会吸引更多的年轻人踏入元宇宙的大门。
二,元宇宙可能带来的问题
元宇宙所描绘的虚拟世界由人们借助数字技术予以实现,而数字技术的使用会对人们的心理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元宇宙会使人们过度沉浸于虚拟世界,影响其在现实世界里的生活,甚至会引发一些心理障碍和生理失调的问题,如自我感丧失、现实感丧失、晕动症、网络怠工。
另外,元宇宙还使得已有的区分物理伤害和心理伤害的标准不再适用。在元宇宙所创设的虚拟世界中,攻击一个人的虚拟化身(avatar) 在虚拟世界内部是具有 “物理”性质的,但从现实世界来看却更多是心理层面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有损于个体的心理健康。
目前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提前思考与预防,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元宇宙的发展。
三,元宇宙与心理学
Ø 元宇宙+教育心理学
随着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各种现代信息技术在学习情境中的广泛应用,基于沉浸式虚实融合环境的学习行为及其心理机制成为教育心理学领域关注的前沿问题。虚拟现实环境由于具备了多模态感知以及沉浸式体验的突出优势,极大地促成了具身认知环境的营造以及学习者的深度认知加工,因而被视为探索技术与具身认知结合促进学习能否有效以及如何有效的重要途径 ( 胡艺龄,聂静,张天琦,吴忭,2021) 。
而从更为广泛的意义上来讲,元宇宙服务于教育心理学领域可能会通过如下途径:
第一,通过创建教育元宇宙从而提供全景式的学习过程新场域。元宇宙的创建与发展将为解决传统教学与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全景式学习的新场域将为教师的教学以及学生的学习提供全面支持。全景式学习的新场域是基于数字孪生、物联网、脑机接口以及穿戴设备等技术而创建的教育元宇宙,超强的社交、深度的沉浸式体验、以及自由创造等功能均给学习者的学习过程提供了全面支持。
第二,通过创建 MOOC 元宇宙从而打造更加科学和新颖的教学模式。在 MOOC 元宇宙中,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打造超真实的虚拟环境,从而更有效地调动师生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进而提升学生获取信息的广度和深度以及教师教学的幸福感。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开展各种探究活动时,则可以借助场景漫游功能获取虚拟场景,从而进行自主探索。
Ø 元宇宙+社会心理学
根据经典的社会认同理论,社会认同由类化 ( 将自身纳入某一群体) 、认同 ( 认为自身符合某一群体成员的普遍特征)和比较 ( 评价自身认同的某一群体相较于其他群体的优劣、地位、声誉等) 三个基本过程组成。其中,认同是社会认同理论的核心,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身份认同。事实上,元宇宙是将互联网演变为一个虚拟世界,人们在其中通过数字自我或化身进行互动。因此在元宇宙所描绘的虚拟世界中,人们难免会经历虚拟身份与现实身份之间的张力以及虚拟世界内部的身份认同张力这两个突出的问题。可以料想,随着越来越多的自动化代理人被一起投入使用,一定会产生一种全新的互动模式,而这些互动一定发生在虚拟现实的世界中,因为在那里没什么成本。当然,与机器人的社交互动也会发生在虚拟世界中。但要注意,利用虚拟现实的互动必须要和现实生活中的互动相同,否则虚拟身份与现实身份之间的割裂会有碍身份认同。人们也可以创造属于自己的虚拟世界,并且这样的虚拟世界应该与他人所创造的虚拟世界无缝互动,这样才不至于在虚拟世界内部削弱自身的身份认同。
而从更为广泛的意义上来讲,元宇宙服务于社会心理学领域可能会通过如下途径: 第一,过打破 “魔力怪圈”缓解人际回避进而促进个体的社交行为。凯蒂·萨伦和埃里克·齐默尔曼提出了包含“规则”、“游玩”和 “文化”的三元架构模型,认为 “规则”位于游戏的最底层,在此基础上,更多的相关要素不断加入并产生了“游玩”和 “文化”。而 “规则”和 “游玩”架构与游戏直接相关,二者构成了游戏内部空间,被称为 “魔力怪圈”。元宇宙中蕴含的数字孪生技术,使得我们可以建构出与现实空间之间存在映射的虚拟空间,这种映射可以模糊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边界,进而带来打破 “魔力怪圈”的可能; 第二,通过塑造元宇宙赛博朋克文化圈增强个体的自我认同。在对现实空间进行数字孪生的基础上,元宇宙开放可编辑的数字资源使得改造虚拟空间成为可能。在虚拟空间中生成的虚拟元素将在元宇宙中完成重组,形成虚拟原生的赛博文化,从而促进个体的自我认同。
Ø 元宇宙+临床心理学
元宇宙对于心理健康的影响往往会通过一种间接的方式: 元宇宙所描绘的虚拟世界由人们借助数字技术予以实现,而数字技术的使用会对人们的心理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元宇宙服务于临床心理学领域可能会通过如下途径:
第一,通过搭建元宇宙心理体验馆从而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性。通过搭建元宇宙心理体验馆,可以使学生在虚拟环境中以实时互动的方式参观、体验和进行各种心理辅导训练,从而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
第二,通过创建基于传统行为疗法的元宇宙心理干预系统提升心理咨询工作的有效性。元宇宙的创建与发展有利于促进传统行为疗法与虚拟现实技术的深度融合,通过虚拟场景的设置与呈现部分代替咨询者和来访者的互动以实现来访者认知与观念的重塑和技能的提升。

作为当前产业界最热门的新兴赛道之一,元宇宙描绘了人类世界的终极形态,回应了意识生命的不灭梦想。就元宇宙当前的发展态势而言,它必定会给人类文明带来重大变革,极大地推动由工业文明向智能文明的发展转型。元宇宙所给予的虚拟体验正在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想法、情绪和欲望,改变着记忆、经验和自我认知,打破了真实和幻想之间的界限。然而,科技自始至终都是一把双刃剑,元宇宙一方面提供了一个可以脱离现实的限制、重新审视和改变自己,甚至创造完美世界或奇迹的机会,但另一方面却会使人们过度沉浸于虚拟世界,影响在现实世界里的生活,甚至会引发心理障碍和生理失调等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元宇宙的本质仍然是网络虚拟空间,通过叠加数据和智能而成为未来数智世界的一种理想具象。因此,在如今元宇宙话题火热的同时,也需要思考它可能给人们的心理与行为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并思考如何借助心理学的知识予以防范和化解。
参考文献
[1]张欣.“元宇宙”将对教育产生什么影响[J].云南教育(视界综合版),2022(Z1):80.
[2]刘燊,柏江竹.虚实相融的“元宇宙+心理学”发展新趋势[J].心理技术与应用,2022,10(01):58-64.DOI:10.16842/j.cnki.issn2095-5588.2022.0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