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夷变态录-5-崔芝请援书2封以及日本的回复书信
【崔芝的第一封信】
大明国亲命总督水师提督便宜行事总兵官前军都督府右都督臣崔芝泣血稽首。
窃为国仇不共天地,邻谊可聊唇齿。敬竭以讨之。诚以图恹复之举事。窃惟东西南北门之界限明。
治乱兴衰元会之循环。递变四维尽撤,国乃灭亡。五伦未毁,运必卫兴我。
大明一统开基,递传三百馀纪。列后延祚,相承一十六君。主圣臣忠,父慈子孝。教睦之风久播于来亨来王之国。仁让之声奚止于我疆我土之封。
大明国水师提督崔芝泣血扣首。
我认为国仇不共戴天,邻国之间略可谈唇亡齿寒。治乱兴衰不断循环,一个国家,四维不张(仁义礼智)就会灭亡。一个国家,五伦还存在,国运就会再次兴盛。
大明朝江山一统,传国近三百年。传君主传了十六代。明朝皇帝圣明,臣子忠诚。父亲仁慈,儿子孝顺。教育和睦的风气远播四夷,仁慈谦让的名声传播四海。
去岁甲申,敷奇阳九。逆闯披猖天,催地缺。蠢尔鞑虏,未几恣毒膻。污我陵庙,侵凌我境土,戕害我生灵,迁移我重器。天怒人怨,恶贯罪盈。
今我皇上神明,天纵乘龙。御极改元。
隆武应运
中兴。
亲率六师以荡妖孽。
命芝于肃虏将军爵下。任芝以水师先锋都督。芝荷重寄,誓不俱生。
去年甲申年,时运不佳。闯贼忤逆上天,攻打东南各省。愚蠢的鞑虏,不久就开始在中原肆虐,释放流毒和膻臭之气。(鞑虏)污染我大明的祖庙陵墓,侵略我大明的领土,杀害我大明的百姓,抢夺我大明的国宝(指象征国家权力的宝物)。上天愤怒,人民怨恨。(鞑虏)恶贯满盈。
如今我大明新登基的皇上圣明(指南明的永历皇帝)
,上天派遣他执掌政权,处理政事,改变局面。
操练军事以应上天的运数,国家的中兴就不远了。皇上于是亲自率领军队扫荡鞑虏妖孽。任命臣崔芝在肃虏大将军部下任职,担任水师先锋都督的职责。臣崔芝肩负着如此重大的责任,发誓和鞑虏不共同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吊伐大举,不禁呼援邻邦。环按朝贡之诸列辟。有心者无力,有力者无饷,有饷者无舟械。恭唯日本大国,人皆尚义。人皆有勇,人皆训练弓马,人皆惯习舟楫。地邻佛国,王识天时。
我明人泉货贸通,非止一日敬爱,相将不远千里。芝葵心是抱,苌血在胸。欲尽主辱臣死之忱,难忘泣血枕才之举。时修奏楮,驰诸殿下,聊效七日之哭。乞借三千之师。优祈迅波难威。刻征健部,舳舻渡江。载仁风之披,拂旌旗映日,展义气之宜扬。一战而复金陵。再战而复燕都。
针对鞑虏的战争大举进行,我不禁要向邻邦呼求援助。环顾四周,与大明友好的诸个朝贡国家。有心救大明的没有军力,有军力的没军费,有军费的没有舟船。我私底下想着,日本大国,人民都崇尚义气,人民都有勇气,而且熟练于弓马,习惯于舟船水战。日本地邻佛国,大王有能识天时。我大明的泉州和日本贸易相通,和日本之间的互敬互爱非止一日,相互帮助是不怕千里之遥的。
臣崔芝抱着对日本向往的心,又对母国大明的遭遇苌血在胸。崔芝我本想一死,以尽主辱臣死的节义。但一想起大明要依靠我辈的才能复兴,就又不敢死了。于是崔芝我修下这书信一封,派人坐船把信送给殿下(指德川幕府的将军)。真想在您面前痛苦七天七夜,向您求借三千大军。
希望将军您立刻救我等于危难,马上征兵健勇,乘着船渡海而来,披挂上显示着仁风,展开旌旗对着太阳,大展义气。一战光复南京,二战还于北京。
一战而复金陵使叨半臂,二战而复燕都并籍全功。舟械粮草暨仰携来。报德酬勳,应从厚往。从此普天血气共推日国断鳌補天之手而甲华君永缔日国山河带砺之盟。沥血批衷,翘望明筌。
芝不胜激切痛籲之至。为此具本专畚将林高其捧本具奏。
自为字起起至齐字止共计四百八十七字,纸全张右。
谨
奏
闻
隆武元年十一月十一日总督水师总兵官前军都督府右都督臣崔芝
当正保二年乙酉。
(日本国协助大明)一战光复南京要依仗日本的半臂之力。二战光复北京就全记您日本的功劳。顺便,舟船兵器粮草之类的也都麻烦您自备带来。事成之后,大明一定重重的报答日本的恩德。从此之后,普天下的百姓都将共同推崇日本断鳌足以补天的壮举,日本和大明的君臣之间也将永远缔结坚固的盟约。臣崔芝流着血说出这些心里话,还希望幕府将军您圣明的做出您的选择。
臣崔芝不胜激切感动,为此特地写着此文书,专门派遣副将林高奇捧着书信送达幕府将军您。
自为字起到齐字止共计487字,纸张从右往左写。请幕府将军您收到书信后仔细清点字数,检查样式,以防止有人篡改加字。
谨慎的
上奏给您
以让您知晓
时间:隆武十年11月11日 写信人:总督水师总兵官前军都督府右都督臣崔芝
林春胜加注:隆武元年11月11日,正当日本正保二年乙酉。
【崔芝的第二封信】
大明国钦命水师总督便宜行事总兵官前军都督府右都督臣崔芝谨奏
冒请坚甲以助恹复事。
芝承王命,总领水师,招讨浙直,以复南北二京。现驻浙江舟江。日出崇明县金山街。无虏相持。
恨兵寡械乏,未奏全捷。窃慕日本大国威望隆赫,笼盖诸邦。敬修奏本,请兵三千,一以聊唇齿友谊,一以报君父之仇。
大明国钦命水师总督便宜行事总兵官前军都督府右都督臣崔芝谨慎的向您说。
请您派遣军队帮助大明恢复江山。
臣崔芝接受明朝皇帝的任命,总领海军。在浙江和南直隶地区招兵讨伐鞑虏。以光复南北两京。我现在驻扎在浙江舟山,天亮时分,已经到达崇明县金山街。此地已经没有鞑虏和我军对抗。
只是后悔我军人数少,兵器不足,所以不能够取得全面胜利。我私底下听说日本大国的威名传遍周围国家,因此我恭敬的写下这封书信,向您借兵三千。一则是聊表日本明朝之间唇亡齿寒的友谊。二则是让崔芝我报君王和父亲的仇恨。
伏仰德威,发兵相助。
虏之长技,以箭为先。崔因乏坚甲,箭戟相伤。因思日国之甲,天下共羡,以御弓矢,如金如石。
伏悉俞尤准芝乎价贸易明二百领,一同大国精兵前来,征战倘得成功,皆荷大德统客,竭诚厚报。事关激功。一并专差参将林高齐
捧谨
奏
闻
自为字起至齐字止共许一百八十九字,纸全张右。
谨
奏
闻
隆武元年十一月十一日总督水师总兵官前军都督府右都督臣崔芝
明朝需要借助日本仁德的威力,请务必发兵相助。
鞑虏擅长的技能在于射箭。崔芝我因为铠甲装备短缺,导致鞑虏的箭屡次伤害到我军大将。我私底下听人说,日本国的铠甲,制作精良,用来抵御弓箭,就像金属,石头一样坚固。
因此崔芝我谨慎的按照市价向您购买200副铠甲。请您携带者您的精兵一同前来。倘若讨伐鞑虏成功,那么这一切都是您的功劳。我大明日后一定竭诚报答。事情关系重大,因此我特意派遣自己的参将林高齐谨慎的捧着信件
上奏
以让您得知
自为字起至齐字止共许一百八十九字,信件从右往左读。
时间:隆武元年11月11日 写信人:总督水师总兵官前军都督府右都督臣崔芝
【林春胜所记日本方面对崔芝求援的反应】
右崔芝书が二通林高齐长崎え持来江户。传达老中被备。上览春齐与。御前读之。其后松平伊豆守依上意。井伊扫部头直孝宅え行向ひ。春齐读之。此时马场三郎左卫门,山崎权八郎,长崎の两奉行たり。马场は在江户,山崎は在长崎。而崔芝が书简并林高口上は注进す井上筑后守长崎の事の取次役人たり。
正保二年乙酉12月。
右边是崔芝派遣林高齐带来的两封书信,首先送达长崎,由长崎转送江户。到达江户后,传达给幕府老中思考对策【老中是将军之下,辅佐政事的头,相当于实际的宰相】。我在德川将军御前读这些信。之后,伊豆省的省长松平氏大人奉幕府将军的命令,前往扫部头大人井伊直孝的宅邸。我给井伊大人又读了一遍。此时长崎市的两位市长大人,一位马场三郎左卫门为了传达书信,亲到江户。另一位山崎权八郎大人则留在长崎。xxxxxxxx(看不懂)。
正保二年12月。
注释:大明水师提督崔芝在今上海崇明抗击鞑虏。因为军力稀少,所以写了两封信向德川幕府的将军求援。由崔芝的心腹林高携带书信前往日本。
当时的日本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只保留长崎一个港口与琉球,朝鲜,明朝,荷兰的人做贸易。林高到达长崎后由于日本的政策限制,就无法再前行,只能把书信递交给长崎奉行所。当时长崎奉行所有两位长官,一位叫做山崎权八郎,一位叫做马场三郎左卫门。
马场三郎左卫门亲自负责把书信递交给江户处理。而山崎权八郎则留在长崎负责招待使节林高的饮食起居。
马场三郎左卫门亲自把书信递交给了德川幕府。幕府将军德川家纲聚集幕府权利中央的几位老中共同对策,在会议上,本书的作者林春胜负责给这几位权利人士当翻译,翻译崔芝的书信。几位幕府要员商讨出结果后,又将初步审定的结果传达给当时驻留在首都江户的伊豆省长松平氏,以及扫部头大人井伊直孝知道。
【马场三郎左卫门给山崎权八郎的回信】
注释:幕府高层最终商议的结果是不愿意借兵给崔芝。但是为了不伤崔芝的面子,决定不以幕府高层的名字拒绝,而以长崎市副市长马场三郎左卫门的名义,给留守在长崎负责照顾崔芝的使者的正市长山崎权八郎写了一封伪造拒绝的信。
这封信假借马场三郎左卫门的名义,实际上真正的作者是幕府高层的松平伊豆守。然而接到信件的山崎权八郎并不知道其中的底细。日文原文如下。
去月廿六日之御状到来侯,然者林高持参之书简。并林高申口之书物令批见侯,大明兵乱に付加势并武贝之事申越侯,通御老中,申侯得者と日本と明と勘合百年な及て无之,よりて日本人唐江出入无之侯,唐船年来长崎商卖参侯といへとし,密密び而渡侯由,而侯关此度林高参侯,而折讼申侯共卒示。言上申事,而无之肯。侯条右之通申间せ,早早林高归国侯样,可被申渡侯,恐恐谨言。
正保三年丙戊,正月十二日
马场三郎左卫门
井上筑后守
山崎权八郎殿
右上意之趣松平伊豆守承之而殿中春齐自笔而书之御右笔,众も不知之。
幕府当局害怕林高不相信,还特意让林罗山翻译了一个汉文版本的回信,专门给林高看。断绝崔芝请兵的希望。林春胜的翻译如下。
前者接得十二月廿六日之书所云者。林高贲来之书并林高之口辞已入览矣,因大明反乱来请助兵及军器之事俱与众阁老言,而阁老言日本与大明及有百年之数并无往来。乃以日本之人不往唐土,而唐土之船虽来日本贸易者,只是密通之说。此季,林高虽然然特来求请,非我可卒然而奏于上之事也。前事可与林高说明,速使之回唐。恐恐谨言。
是は井上马场が山崎への返事,汉字に书て,林高に申渡すなり。正保三年春。
上个月26日林高拿来的求援书信以及林高口头交代的事情都已经递交给江户幕府了。大明兵乱的情况,以及崔芝想要借兵和购买军备的事情我都已经传到给幕府管事的各位阁老了。但是各位阁老说:日本和大明官方层面已经有接近一百年没有往来了,日本人从来不去唐土。唐土的船舶虽然经常来日本贸易,但那也是违反日本锁国令的行为,只是下面管事的人违反法令偷偷默许的结果。这一次,虽然林高特意来日本求救。但是由于牵涉到违反锁国令,阁老大人们也不好上报给德川将军大人。以上这些情况请您速速和林高说明,让他快点回唐土,不要在这里耽误功夫。我不胜惶恐的谨慎的向您传达这些情况。
时间: 正保三年丙戊,正月十二日
写信人:长崎副市长马场三郎左卫门,筑后省省长井上氏
收信人:长崎市正市长山崎权八郎殿下。
【长崎奉行山崎权八郎给崔芝的回信】
一 日本与大明有百年之数并无往来,虽唐船来到长崎,唯是密通之说。我亦闻得大明禁通日本之事,今林高贲来之书扎,而众阁老难以奏于上矣,我之主意,其书扎岂可留在此处,当即发回矣。已交付之矣。
军器之事,此节意欲许你带回,奈日本御法度森严。不物大明国。即各国亦皆如是也。所以为下不敢主意,我亦叹惜之。一及有百年并无往来,所以日本不往大明,而大明之人来长崎者,本国亦不禁之,容其商贾。令林高如此申来。众阁老不奏于上者,理之当然也。即林高之心,以理度之,想必亦以不奏于上者为然者乎。
正保三年春。
第一,日本和大明有一百年未曾往来了,虽然唐船经常来长崎,但这是幕府将军所不知道的秘密交往。我也听说大明方面也是严禁和日本私下交通。现在林高拿来求援的书信,幕府的几位阁老实在难以向德川将军大人启齿说这件事情。我的主意,您的这封书信不方便留在长崎【因为是违反锁国令的罪证】,应当立即发回本国。我已经把书信还给林高了。
关于您想购买军器的事情,我本来是想要允许你带回军器的。可是奈何日本的法律太森严。法律明令禁止出口货物到大明国。这并不是针对大明国,日本国禁止向任何外国出口商品,对待各国都是一样的。正因为如此,在下位低言轻,不敢擅自做主。我心底也十分哀叹,帮不上忙实在是对不起。谈起一百年来未曾来往的事情,日本的百姓由于法律都不去大明国,而大明国的百姓来长崎的,本国并不禁止,还容许他做生意,把明国的商品卖给日本老百姓。现在林高拿来的这封信,猝然要求借兵买军器。幕府的诸位阁老不把这件事情上奏给德川将军大人,也是理所当然的。就算从林高的角度想,如果讲道理的话,想必也会觉得不上奏是对的吧。
正保三年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