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电子管人

十五电子管人,顾名思义,它是由15颗电子管组成的。
你可能感到奇怪:这区区15颗电子管怎么能够组成复杂的生命呢?
在这里,作者只是不想用“15亿”或“3×1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这种庞大的数字来让生命结构显得过分复杂。姑且就简单一点吧!

话说,有一个小小的星球,它静静地悬浮在宇宙某个角落里,并按自己的方式慢慢地转动着。这星球的体积,只有我们人类世界的篮球场一般大小,从里到外都是电子元件,纯粹就是一个迷你的“电子世界”。
十五电子管人是一个复印机推销员,满世界到处跑的那种,为了生计,它一直都很忙碌,每日穿梭在各大芯片城市之间,与各种数目的电子管人客户打交道。
遗憾的是,星球上最快的交通工具,还是那种老式的发条四轮车,行驶起来速度缓慢,跟蜗牛爬似的。
——为什么我们不能有更快的运输工具呢?
需求促进发展。当这个想法被许多崇尚效率的电子管人提出来之后,没过多久,高速的滑轨列车就真的出现在这个世界上。
不不,不是“嗖”一下出现的,也不是“唰”一声出现的。它是被顶尖的技术专家发明出来的。
亮晶晶的滑轨,围绕着整个星球的赤道而铺设,它首尾相连,就像给星球束上了一条细细的腰带。
“唰——”一下,几秒钟后,轨道车就能绕整个星球行驶一周。
真快!
太快了!眼力不好的人,还真看不清列车是怎么来的。
“真神奇呀!”它们说,语气里充满了敬畏,“那么长一条钢铁巨龙,‘唰’一下就出现了!”
不不,不是“唰”一下出现的,也不是“嗖”一下出现的!
“真神奇呀!”眼力不好的电子管人坚持这么说,“‘唰’一下——凭空出现。‘唰’一下——凭空消失。”
不不……好吧好吧,就算是吧。
“唰——”一下,轨道车绕这颗小小的星球跑了一圈。
“唰——”一下,又一圈。
“唰——”一下……“唰——”一下……“唰——”一下……
真是快得不可思议。
电子管人的世界,第一次迎来这么疾驰如飞的交通方式。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电子管人的身体,根本就受不了过高的移动速度。在瞬间就能环绕整个星球的列车中,电子管人的身体会自然散架,分裂成一堆5Z3P电子管。
十五电子管人的哥哥是滑轨列车的首席设计师,顶尖的技术专家。为了测试滑轨列车的顶尖性能,同时也为了成为“滑轨交通第一人”,哥哥首当其冲坐进了第一班试运行列车里。很不幸,列车刚一开动,哥哥就身首异处。
车厢里的录像显示,构成哥哥身体的21颗电子管全部脱开了,均匀地散落在第一节车厢到最后一节车厢里。你说这事巧不巧?那班试运行列车恰好也有二十一节。但凡它多一节或者少一节……不,这个并不是重点。
事故发生后,科学家仔细检查了哥哥解体后的电子管,发现每一颗都是完好无损的。这并不出人意料。作为电子星球上最基本的元件,每一颗5Z3P电子管都有坚不可摧的特性。
容易被摧毁的,只是这些电子管组合而成的“宏观”事物。
这可怎么办?明明有了高速运输,人体却吃不消……
俗话说,失败乃是成功之母。科学家们将聪明的目光转向了电子管人的身体结构——
就拿我们的主人公“十五电子管人”来说,它由15颗电子管组成,都是拇指大小的5Z3P电子管。其中,四肢各由2颗电子管相连而成,另外4颗电子管组成了躯干,还有3颗电子管排成倒三角形状——那是脑袋。
这15颗电子管拼接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独特的“生物”——它拥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它需要能源。它终日奔波。它恋生畏死。它自认为与众不同、独一无二……它就是推销复印机的“十五电子管人”。
十五电子管人通过对自己意识中的“自我”的观察和体会,理所当然地觉得,自己是整个宇宙间最最独一无二的存在。
至少,它并不是邻居“十八电子管人”、也不是同事“十二电子管人”、更不是死去的大哥“二十一电子管人”……
总之一句话:它不是全世界除自己以外的所有的“别人”。

(图片来自游戏《粘土世界》)
说到这儿,科学家那边已经拿出新的交通方案了,还发布了“征集受试者”的告示,报酬颇丰。
6×7的点阵式LED显示屏上,翻动着一行行字幕。
那是电子星球上独特的文字,我们地球人也看不懂,就不在这里展示了。
这有点像悬赏公告,报酬丰厚,但肯定不是大多数人愿干的。科学家在告示中宣称——“它更加完美!”
十五电子管人读罢告示内容,决定亲自去体验一把“更加完美”的交通方式。毫无疑问它是为了钱,当然更是为了缅怀死去的列车设计师哥哥——这话也可能说反了——面对招募处的科学家,十五电子管人说的是“嗯……我想为这个世界做点什么吧……”
客套话听着总是让人舒服,加上十五电子管人还是死去的轨道设计师的亲弟弟,所以就顺利通过了第一道门。
“你大哥二十一电子管人,”有个科学家不无惋惜地对弟弟说,“这个人太想争那‘滑轨交通第一人’了。唉……这么优秀的一个设计师,被名利心给毁了。”
十五电子管人没说什么,拿了通行证就往里走。
它是了解哥哥的。出事的三天前,哥哥曾经对它说:
“知道吗小十五,我是实实在在滑轨列车的总设计人。为了造出这架先进的机车,为了让它速度能够提升哪怕几毫秒,我付出了多么巨大的心血呀!可竞争公司派了人,也要乘坐第一班发车。其实,不是我贪图那‘第一人’的名头,而是我要避免别人投机取巧地把‘第一人’的名头给抢占了去!——试问这世界上,还有谁比我更有资格拥有这份殊荣呢?”
十五电子管人听了,不住地点头,说:“总有一些人贼得很。哪个圈子都有这种人的。对它们,你就要严防死守、寸土不让!”
可惜了!哥哥……
二十一电子管人的死,令父亲四十二电子管人痛不欲生,一下子仿佛老了十岁。
作为弟弟,十五电子管人的血管里,似乎也流淌着几分冒险精神。不,不是血管——是电子管!
十五电子管人到了起点站的传送机里,一台装置开始扫描它全身电子管的排列数据……
传送机有两台,起点站一台,终点站一台,一个负责发送,一个负责接收——这便是典型的“远距离传真”模式。
为了凸显实验效果,终点站那台放在星球的另一面——在一棵挂着八百颗电子管的摩天电子树下面。这已是整个星球上最远的两点距离了。有几个科学家驻守在那边,它们也是哥哥生前的同事。
负责起点站工作的科学家,对十五电子管人做了一番说明:
“既然我们人体不能承受高速运动,那就把人体的组合方案用无线电编码形式发送到目的地,在终点站的传送机里,我们再用同样的5Z3P电子管将这个人组装起来。”
“就像《星际迷航》里那样?”
“对,就像《星际迷航》里那样。”
“那还是原来的我吗?”十五电子管人担忧地问,“你们打算用哪里找来的电子管去组合终点站的我呢?”
“就用你哥哥留下的21颗电子管吧。”科学家含蓄地回答,“从数目上推断,应该是足够了。你哥哥的体格比你大得多呢。”
另一名科学家拨打着手中的算盘,满意地点点头说:“真的耶!……多出来的6颗电子管,我们还能去重组一只四足小猪。”
“那我带来的这具身体——”十五电子管人追问说。
它想起,在电影《星际迷航》里,经常有把宇航员从飞船与地面来回传送的情节。为此它总是有点担心:那传送后的宇航员,还是传送前的宇航员吗?
几个科学家相互对视了一眼,都不说话。
十五电子管人觉得对方似乎有什么事情瞒着自己。
“那什么……”它左看右看,脸上充满了疑惑,“貌似你们将用高科技组合一个新的‘十五电子管人’,但你们把我带来的这具身体——怎么办?”
有个老科学家摇了摇头,慢吞吞地说:“不会留下的……”
另一个青年科学家说:“我们打算把它拆散……”
听到这话,十五电子管人赶紧从扫描台上跳下来。
它吓坏了,冲出大门,拼命往家里跑。
“妈呀~”十五电子管人边跑边嚷嚷,“你们并不是要把我本人送到终点站……你们是要把我谋杀了,在终点站那里制造一份我的复制品呀……”
——自己如果死了,母亲八十四电子管人,也会一下子老十岁。还有疼爱它的姥姥,一百零八电子管人……
“别!等等——”科学家从后面喊它,“好商量,小兄弟——”
话没落音,马上便有一个腿脚利索的科学家追出去。
紧接着,第二个科学家也追了上去。
然后是第三个、第四个、第五个……不一会儿,起点站里所有的科学家都出动了。它们一共有二十位,一个接着一个地加入了追赶十五电子管人的队伍。
在这个并不存在“马拉松”运动的小小星球上,人们破天荒看到一支长长的奔跑队伍。健步如飞的年轻科学家跑在前头,步履迟缓的年老科学家跑在后头……跑着跑着,它们相互间逐渐拉开了距离,形成老长老长的一串流动人马。
你说这事巧不巧?那附近,恰好就有二十一座跨马路天桥。大家各自奔跑在最近一座天桥到最远一座天桥上。但凡是多一个或者少一个……不不,这个仍然不是重点。
重点是,自愿前来参加这个实验的人,世间绝无仅有。连科学家们自己都不愿意亲自尝试哩。
——“第一人”就等于“高风险”,这也是二十一电子管人用生命留给所有人的深刻教训。
过了相当长的时间,十五电子管人终于被追上了。
经不起科学家们又哄又劝,加上那份相当可观的实验酬金,十五电子管人还是回到了起点站那里。
“我要声明在先,你们不可以制造我的复制人出来!”十五电子管人大声强调着,“我不接受你们拿别人身体里的电子管来组装我的身体。”
“好说,好说。”科学家们连连点头,生怕失去了这位稀缺的“志愿者”,“这不是问题。你的抗议很合理、也很合逻辑……”
这帮人把它们二十颗睿智的脑袋凑在一起,稍稍一合计,便达成了一致的看法。其中一个走到十五电子管人跟前,诚意满满地对它说:
“之前的方案作废了——立即作废!我们绝不会拿你的复制品来替代你……对对,确实恐怖,确实恐怖……但我们还是要把起点站这里的你先扫描成数据,并把你带来的这副身体拆解成单个的电子管……”
“那岂不是还要将我——”
“别急呀,小兄弟!听我说完——随后,我们便把这15颗电子管用高速列车发射出去——对,不换的。都是你的电子管。每一个都是——从你当前这个身体里拆出来的电子管……它们将被轨道车瞬间发送到终点站那里——百分之百、完好无损地送过去。就在那儿,通过机器,把这15颗电子管再次组合起来,还原成与起点站里一模一样的你。”
“哦……”
“肯定还是一模一样的你。”
“真的不用别人的电子管?”
“保证,我们保证!”科学家恳切地说,“新方案,你可以绝对放心的。”
眼见二十个科学家一起把胸口拍得咚咚直响,十五电子管人脑子有点晕了。
“得加钱!”
“可以可以,报酬提高一倍。”
“还得再加一点啰。”
“嗯……可以可以。”
“最好再……那个……”十五电子管人抓了抓后脑勺,实在不好意思再往上加了。
“这下你还不满意吗?”一个科学家朝它摊了摊手,眉飞色舞地说,“好好想想吧,小兄弟,不论是在起点站还是在终点站,你——始终都是你。你全身上下的这15颗电子管,现在是在起点站这里,过一会儿,它们全都转移到终点站。而你整个人的结构,一点都不变。”
十五电子管人努力思考着,咕哝说:
“那还差不多……”
“好吧,我们开始吧——”
科学家等不及地朝工作人员示意,但十五电子管人仍旧杵在原地发愣。停顿了一下,科学家眨眨眼睛问:“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吗?”
看上去,十五电子管人始终心有顾虑。
“那……那……应该不算是‘复制品’了吧?”
——这世界上,关于“复制品”与“本体”发生冲突的影视故事有好多好多,想起来总叫人心有余悸。
“不算不算。”一个科学家说。
另一个科学家轻松地拍了拍双手,又拍拍十五电子管人的肩膀。
“就是嘛,完全用你自己身体里的所有电子管,去重组一个和你一模一样的人,那能叫‘复制品’吗?”
“不……”十五电子管人不由自主地点点头。
对科学家的描述,它很认真很仔细地考虑了一番,最后认定科学家言之有理。
——把我自己身上的电子管,拆散后再重组成我自己,那不还是我自己么!
这下子,不用再多疑了!十五电子管人终于放心地跨入传送机里。
随着实验过程,它的身体——15颗电子管所在的位置、尤其是形成脑袋的3颗电子管的组合方式,被三维矩阵扫描仪精确地记录了坐标数据,这些数据马上发送到星球另一面。几乎在同一时间,这15颗电子管就被拆解了,像机枪子弹似的一颗颗推上滑轨列车。那列车以极快的速度绕星球半周,将它们运送到摩天电子树下进行组装……
没过一会儿,十五电子管人从终点站的传送机里走出来。它手里拿着科学家们给的一把酬金,准备前往航天中心,乘坐下一班“二百五十电子管飞船”去往神秘的橡皮海滩度假……
“还是我自己……”一路上它都在自言自语,“这个人……啊……这个人还是我!我,一直都是我。没毛病……”
但它突然间感到很困惑,心想:我为什么是我呢?
诚然,那个“远距离传真”实验来回传送的,确实是它自己身上这15颗电子管,可是谁又能保证,拆解与组装的过程中,科学家们没有把电子管搞混了?
也就是说,原本位于十五电子管人脚部的某颗电子管,可能在终点站组装到它脑袋里去了;原本位于十五电子管人头部的3颗电子管,又可能在终点站组装到它的手臂或脚部上了……
——这么一来,岂不也就等于是拿别人躯干里的3颗电子管,做了我脑袋结构的“复制品”吗?
众所周知,在电子管人的世界,有一条定理叫“全同电子管的不可分辨性”【注】。意思是说,无论哪个电子管人身体里的5Z3P电子管,都和其他任意一个电子管人身体里的5Z3P电子管是一模一样的。甚至和一只电子猫头鹰身体里的5Z3P电子管一模一样、和一棵摩天电子树里的5Z3P电子管一模一样……
它们形状、功耗全都一样,起的作用也完全一样。
所以说,把“德谟克利特”身体里的一颗5Z3P电子管和“道尔顿”身体里的一颗5Z3P电子管进行对换,“德谟克利特”还是“德谟克利特”,“道尔顿”还是“道尔顿”,完全没有任何改变。
这么一想,十五电子管人愈发觉得问题严重了。
——我固执地坚持要求科学家必须拿我自己身体里的15颗电子管来重组终点站的我,这和从别人身上拿15颗同型号电子管来重组终点站的我、以及从某棵摩天电子树上摘取15颗全同电子管来重组终点站的我,究竟有什么区别呢?
要知道这电子世界里,所有的5Z3P电子管全都一模一样呀。那就说明,你完全无法区分——这颗电子管——和——那颗电子管。
世界上所有的电子管人,全都是由本质相同的电子管构成的。那么这些由完全相同的电子管所组成的电子管人,为什么大脑思维里存在着“我”和“别人”的分别?
——既然“我”身体里的每一颗5Z3P电子管都等同于“别人”身体里的每一颗5Z3P电子管,那么“我”为什么不是“别人”呢?
十五电子管人在它遏制不住的想象当中,不由自主地开始了一个思想实验:
那个名叫“德谟克利特”的电子管人,和那个名叫“道尔顿”的电子管人,面对面地坐着(至于二人坐着干什么——或者是在喝茶,或者是在对弈,或者就这么大眼瞪小眼地干坐着不动)。两人的身体,都是由四十二颗5Z3P电子管组成的,只是结构略有不同。这导致,它们身材、长相、大脑思维,都有所不同。
接下来,一柄镊子伸入“德谟克利特”的体内,从它心脏那里夹取一颗5Z3P电子管,同时另一柄镊子伸入“道尔顿”的体内,从它肋下夹取一颗5Z3P电子管。两柄镊子彼此易位,把这两颗电子管同时装进对方身体里去……
如此这般,连续互换四十二次。
到最后,“德谟克利特”身上的所有5Z3P电子管,全部跑到对面组成“道尔顿”的身体了;而“道尔顿”身上的所有5Z3P电子管,全部去组成“德谟克利特”的身体了。
那么这时候,“德谟克利特”脑海里感受到的这个“我”,是继续留在“德谟克利特”这个人的脑海里,还是跑到对面“道尔顿”那个人的脑海里了呢?
在飞船抵达传说中的橡皮海滩之前,十五电子管人一直苦思冥想这个问题。
【全文完】

(图片来自游戏《粘土世界》)

【注】“全同电子管的不可分辨性”:戏仿物理学里的“全同粒子的不可分辨性”,是这篇小说里作者杜撰的词。
原创作品【可信时间凭证标识号】TTAS_S.0.2_49572302795239757118189748564368404533673996


【后记】
关于物体传送这类故事,无论是电影还是小说,都已经有很多了。
记忆中比较深刻的,是1986年的电影《变蝇人》(The Fly)——王小波在他的文章《中国为什么没有科幻片》里也提到过这部电影,说“看了以后很恶心”。
按逻辑说,当人类发现世界是由粒子构成的,同时又有人发明了复印机这类设备,二者一结合,那不可避免就会有人幻想出“复制人”“3D分子打印”“生命活体打印”这样的技术来。
2003年有个叫曹翔的作者写了篇《瞬间传输》,情节就是用“全息扫描复制人体”的技术把上一个站点的“乘客”直接杀死、用下一个站点的“复制人”来延续此人的人生(几年前胡戈导演的短片《人体快递》也同样围绕这个思路)……
往前追溯的话,人家欧美、前苏联,大半个世纪之前,天晓得还有多少人写过“复制人”故事。
不知道是哪一年,看电影《星际迷航》时想到:一个人被从远处“传送”到飞船船舱里,这如果是把远处的人分解了、然后用另一团粒子组合成一个“复制品”,那就等同于《瞬间传输》和《人体快递》那一类恐怖的处理方式了。
而另一种情况是:把远处的人分解了,那些粒子全部“传送”到飞船船舱里,再组合成一模一样的这个人(乍眼看好像“原封不动”还原了之前那个人),但计算机怎么能搞清楚,没把他脚上的碳原子给装到他大脑里去呢?
就这样,把这些想法写进了上面的短篇小说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