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每个人都是思想的孤垒

2021-08-16 23:31 作者:见鸣汕  | 我要投稿

成为一个幽默的人吧,可以化解心中的愤怒。即使愤怒的余烬让心里的寒冷堆叠,幽默的风能吹散脸上的愁苦。



《麦田上的守望者》里“……其中的一门知识就是,你将发现对人类的行为感到惶恐、恐惧甚至恶心,你不是第一个。在这方面你倒是一点也不孤单,你知道后一定会很兴奋,一定会受到鼓舞。历史上有许许多多人像你现在一样,在道德上精神上都有过仿徨的时期。幸而,他们中间有几个将自己仿徨的经历记录下来了。你可以向他们学习——只要你愿意。正如你有朝一日如果有什么贡献,别人也可以向你学习。这真是个极秒的轮回安排。而这不是教育。这是历史。这是诗。……”



孤独或许使我难受。我用手机上的信息塞满它。当凌晨三点,我放下手机,很多东西就流了出去,空的地方还是空的。手机不让我停下来,即使我厌倦了上面低俗的信息、毫无意义的玩梗和门槛极低的发言。它让我在满是枯枝败叶的语言贫地上行走,用各种颜色刺激神经。我像一棵猴面包树慢慢的倾倒。但放下手机,空虚的毒让我口齿干涩。


百姓如羔羊。


我渴望与知识如泉水涌出的人交流。即使我明白最重要的东西不是能用语言表达出来的。但同他们交流可以像盲人摸象,得到一部分外在的智慧。


社会上分工越来越细,因此作为学生有许多空余时间,一些重复性的工作也可以用钱来购买。我反而无法把握这些时间。我知道要让它们过的有意义。过多的自由时间对我反而没有意义。


明明我写东西只是为了分析自我或者表达情感。但是还是想让人看见,不知为什么。我做不到完全的自娱自乐,还是需要别人的赞同,甚至我怀疑这是社交软件里点赞系统带给我的影响。还有可能,过于孤独,没人可以倾诉,希望能在茫茫的人群中寻找知己呢?


人们通过各种各种途径,比如艺术和文学,来表达自己的内在。但是很多时候,有些信息是无法转换、表达出来的。甚至没有一个人能完全的理解你的感受,最多他们跟你只有非常相似的经历。每个人成为了一把主体的尺子去测量他物。敏感也是痛苦的。比如你可以考虑别人的感受,而别人不会。这种不平等的差距导致你不得不去寻求知己。听见只顾自己见的;可能就看过一两本书什么事都要往其上扯的;在网上或哪里听到某人评论就认为是唯一正确的答案套到每一件相关的事上讥讽他人的等等一系列糟心透极、虚浮的话语时。第一反应还是自己有没有资格评判他?我是不是五十步笑百步?站他的立场上讲是不是存在他的合理性?自己是不是主观判断太严重?自己在某些方面是不是也跟他们一样?还是某日同学对我说的“你活的太认真了”……最后什么也说不出来。沉默中艺术和文学等成为了救赎的工具。


阅读是不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呢。增加自己看待世界的角度,让自己的生命越来越丰富,对自己看不懂的人也越来越包容。你会尝试去跟他们沟通,倾听他们的想法,明白了他们行为中暗藏的逻辑。你揭开标签化的面纱,立体起来,让人成为了真正的“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说的真好。道理只有经历了才能拓宽纬度认识到其的重量。


每个人都是思想的孤垒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