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输的不冤枉——100万斤东北大米报销了国军的两大主力!

2019-01-22 23:58 作者:瀚海狼山  | 我要投稿



“国军五大主力”是指抗战胜利后,实际作战力量最为强,装备最为精良的五支部队,分别为:新一军、新六军、第五军、第七十四军,第18军。基本都是美械嫡系,而且实战经验丰富的将领和老兵很多,较多的参加过国内抗战大的战役,甚至还有入缅远征作战。五大主力的称呼最早是在1946年的“军事整编会议”上被提出,当时在华东战场的第五军、十八军、七十四军分别整编为整编第五师、整编第十一师、整编第七十四师。新一军和新六军的番号不变。知名的整编第七十四师在1947年的孟良崮战役中被全歼,标志着五大主力覆灭的开始。

解放战争到了1948年下半年,双方即将战略决战的态势已经日益明显。国军成立了10个大规模应急机动兵团。廖耀湘的第九兵团是其中实力最为强大的一个。廖兵团下辖新1、新3、新6、第49和第71,一共5个整军和多个独立师旅,总兵力超过10万,其中有五大主力中的两个,即新一军和新六军。

实际上战斗力最强的是新6军新22师和新3军14师,这2个师都是在阿萨姆的兰姆伽受过美军教官培训,全副美式装备,属于美式轻装师装备,在辽沈战役之前没有成团建制被歼灭过的记录。传统主力新1军由于主力新38师被编入长春新7军,另一个主力50师在东北多次被打击,很多团属于被歼灭后重建,战斗力退居其次。而第71军是参加过滇西反攻的主力,曾在四平战役中重创东野。这说明廖兵团内部实际有4个主力师。


在辽沈战役开始前,东北的51万国军主力到底是全部撤回关内,还是继续和东野在关外纠缠,在战略上犹豫不决。此时长春已经被重重包围,沈阳也告急。国军在东北的可用机动主力其实就是只有廖耀湘9兵团的10万人。这10万主力是凯申公的绝对命根子,本来准备全部聚集到营口附近,随时撤回关内。但是东野主力突然南下北宁线,围攻锦州,彻底打乱了东北国军的计划。

在辽沈战役正式开始之前,东北的51万国军主力就已经处于全面的饥饿和物资匮乏的状态。东北产粮区基本在对方手里,国军只能困守长春、沈阳和锦州几个城市。关内运来的补给远远不够。1948年8月,辽沈开战前一个月,东北“剿总”开了个会。长官卫立煌把军长以上都喊来研究怎么“强购”粮食,下面都不吭声。卫立煌连“只要能征到粮食,各位主官可自己提成20%”的话都说出来了。问题是这些来开会的国军部队,都在地方上盘踞了两年半了,该搜刮、该抢劫的都抢完了,沈阳附近地面实在是没的可抢了。因此大战开始前的国军主力都是普遍吃不饱的。

锦州之战开始后,廖耀湘9兵团的10万大军,终于从沈阳出来增援锦州。9兵团在援锦过程中偷袭东野的交通枢钮兼后勤补给中心彰武成功!抢夺了当地储存大量物资的仓库,其中有100万斤优质东北大米!廖兵团立即就像已经饿疯了的10万只老鼠全部掉进米囤一样,只顾狂欢而不管后续的死活!新1军和新6军带头用上千辆原本要拉弹药辎重的汽车抢运粮食回沈阳,和早就串通好的黑市奸商谋取暴利。身为五大主力,却“发财优先,剿匪为后”。整个廖兵团吃饱喝足,却没考虑后果。廖耀湘在抗战的时候就知道借助美国盟友的飞机,派参谋搞夹带黄金牟利,到战场上继续贩卖极度紧缺的大米也没什么奇怪的。


从国军的“丰富经验”来看,不管是接收工厂倒卖机器,还是战场倒腾粮食,汽车都是最重要的。即使国军的王牌作战部队也得依靠运输部队贩运,才能在战场上赚大钱。廖兵团抽调大批车辆把这些大米和紧俏物资运回沈阳牟利。结果9兵团在随后进军黑山大虎山时,这些车辆都还没回来,导致弹药汽油军粮等军用物资不能及时到位,严重影响了后续做战。

在廖兵团沉迷这100万斤大米做发财梦时,东野以超出预计的速度攻克锦州,立即转头扑上来!9兵团这时才知道要么退回沈阳,要么撤到营口逃命,但都已经都来不及了。弹药和汽油都因为忙着贩大米而扔在了沈阳城,廖兵团的全部主力在辽西的乱军中覆灭。还搭上了800多辆美式卡车,这可比彰武的百万斤大米值钱,可谓是连本带利赔了个底朝天!


输的不冤枉——100万斤东北大米报销了国军的两大主力!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