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米是个关键门槛!


瀚海狼山认为,在当代,一般以排水量来区分船舶的大小,无论军船民船都是一样。即使像气垫船这种高速运行时大部分船体靠气垫的作用而基本脱离水面前进的特种船舶,也是有标准排水量的。例如知名的野牛级大型气垫船的排水量就是550吨,这是因为野牛在不运动或者低速下,也是需要水的浮力保持在水面上,因此他的船身也有排水量的标准。
船体越大,则排水量自然更大。正常来说军用船舶的航速要求比大多数民用船舶的航速都高,一般高出十节以上,因此绝大部分军船多数采取V型深吃水高速船型,船的前后两头排水部分都比较窄或者比较浅,而全船的主要排水区和重心都在船体的中部。因此作为军船,中部的宽度就是和水线深度和水线长度同样重要的吨位指标。很多人喜欢在船厂刚刚公开出现新舰的模块时,就猜测这是一种什么新舰艇。
虽然大家都知道不论什么新舰在模块出现后的最多一年后就会合拢显露本相,但是提前猜测仍然是非常有乐趣的。有些大型的特殊舰艇,比如航母或者两栖攻击舰,他们都有面积比较大的飞行甲板,而且航母的甲板还有非常大的外飘。在这些超大型舰艇的建造过程中,都是先建造船体的下层吃水部分,最后才是吊装飞行甲板。因此判断一艘新舰的模块是否是大型的”航空母舰”,最显眼的一个数据还是动力舱等主舱段的型宽,对军用船舶来说,可以理解为”吃水线的最大宽度”。由于航母的是大甲板外飘型超大舰艇,只看飞行甲板宽度显然是不行的。分析是否是航母?以及大体判断新航母的吨位。还是要首先看船体的吃水线宽,毕竟飞行甲板是不吃水的。航母的最终吨位,是水线长度、吃水深度、和水线宽度这三者综合决定的。而最突出的数据,就是吃水线宽度。

再来看5组数据:
1,尼米兹级航母 ,最大水线宽40.8米,大约300米水线长,对应9到10万吨满排;
2,乌里扬诺夫号 ,39.5米宽,水线长大约290米,对应7.9万吨左右满排,该舰已拆;
3,库兹涅佐夫号,水线大约37米宽,水线长大约270米,对应6.5万吨满排;
4,美国号两栖攻击舰 ,水线32.3米宽,水线长小于240米,对应4.5万吨满排;
5,伯克2A级驱逐舰,水线宽约20米,水线长约150米,对应9800吨满排。
以上数据很明白一旦一艘军舰的吨位超过65000吨,他的水线宽度一定会超过36米,若水线宽超过40米,水线长超过290米,那么这条舰艇的吨位,满排一定是超过8万吨的庞然大物!
美国号两栖攻击舰,满排已经有45000吨,比法国的戴高乐航母还要大,但水线宽度,却只有32.3米。这是因为有通过巴拿马运河的老船闸的潜在需求。巴拿马运河的老船闸,最宽只有34米,通过宽度更小。水线宽度大于32.5米的船舶,都过不去。由于运河的船闸还有高岸,因此美国的两栖攻击舰都曾经设计成两侧的升降机可以向上折叠。避免升降机碰撞运河船闸的两岸,方便在两大洋之间机动。现在巴拿马运河已经进行了拓宽,新船闸的宽度已经到了50米,可通过宽度大于46米,两栖攻击舰以及宽度更小的军舰都已经可以轻松过闸。新运河宽度也超过了目前世界上最大吨位航母的水线宽度,但是由于航母的甲板外飘太大,有可能会卡在运河新船闸的两边岸上,因此目前仍然没有任何现代航母试图通过巴拿马运河。

由于当今各国的两栖攻击舰、船坞登陆舰甚至是超级补给舰的最大水线宽度,都没有超过33米,都是为了将来可能过巴拿马运河的方便。那么凡是船体中间动力舱的完整模块水线宽度超过35米,就基本可以确定是6万吨以上级别航母的一种。虽然航母也有大小的区别。但是大国不会再建造戴高乐这种类型的奇葩的中型航母,只要是大中型航母,那么最大水线宽度肯定超过35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