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鄙视链顶端的它,骗不下去了
加拿大鹅“飘”了。
产品质量出问题,一句“中国大陆门店不许退货”将它直接送上热搜。
但与此同时,加拿大鹅又在别的国家实行不同的标准。
对于这种行为,最直接的解读是——傲慢。
品牌错把“大牌”当成“耍大牌的底气”,离危险也就不远了。
01 又翻车了
时间倒回10月27日,贾女士在上海某加拿大鹅专门店,花11400元买了一件羽绒服。
据贾女士说,购买时她被店员要求签署“更换条款“,条款上写明,除非相关法律另有规定,所有中国大陆地区专门店售卖的货品均不得退货。
回家后,贾女士发现商标绣错。但当她向店长投诉时,却收到“没有权利退货”的回复。
央广网看不下去了,发文评论。第二天早上,“加拿大鹅规定中国大陆门店不得退货”冲上了热搜。

也许是知道兜不住了,加拿大鹅连忙发声明,表示要澄清“加拿大鹅规定中国大陆门店不得退货”的传言,强调“不影响顾客依据相关法律享有的权利”。
不过,网友显然并不买账。
在这则声明下,一条高赞的评论写着:“意思是:我没说不让退呀,只是实际上是不给退的。”

紧接着有媒体在其官网发现,加拿大鹅在国外的“退换政策”截然不同:
加拿大、美国、英国地区均有30天退货政策,最近还因为圣诞假期延长了退货期。
这不是加拿大鹅在中国的首次翻车。
今年9月,加拿大鹅因虚假宣传,被相关部门罚款45万元。
尽管加拿大鹅宣称所用的羽绒混合材料“均含有Hutterite羽绒,这是优良且最保暖的加拿大羽绒”。
但上海市黄浦市场监督管理局指出,羽绒服中的羽绒品级只和鸭子、鹅等禽类的品种、大小有关,和产地(Hutterite)并没有太大关联。
何况,加拿大鹅在中国销售的大部分产品,使用的是蓬松度较低的鸭绒。
在加拿大当地,还有一种叫“绒鸭绒”的稀有羽绒,比加拿大鹅使用的羽绒混合材料更加保暖。
02 “耍大牌的底气”
尽管连连翻车,但这只鹅在中国市场走红,不过短短三年。
加拿大鹅的破圈,最大的推动力在于其营销。
1982年,Laurie Skreslet成为第一位登上珠穆朗玛峰的加拿大人,当时,他就身穿“加拿大鹅”设计定制的派克大衣,人们记住了他,也记住了他身上的品牌。
后来,加拿大鹅赞助探险家、科学家、运动员……通过这种“出镜”,渐渐奠定了品牌“保暖”“专业”的硬核定位。
到了21世纪,加拿大鹅将目光锁定在“时尚”身上,当红明星妮可·基德曼、丽芙·泰勒等纷纷穿起“加拿大鹅”。
通过明星名人的热度,“加拿大鹅”迅速走红。

2017年,加拿大鹅上市,仅仅一年多身价膨胀近五倍。
次年,加拿大鹅正式进入中国市场。
官网显示,加拿大鹅目前在中国共有20家门店,而在加拿大,它才只有9家店。
2021年第二季度,加拿大鹅销售额同比增长40.3%,中国大陆的直销收入同比增长85.9%。2021年,亚洲已经成为加拿大鹅营收规模最大的市场。
随着加拿大鹅的风靡,“三步一大鹅”成了2018年~2019年时中国冬天的一道奇景。
此时的加拿大鹅已经不仅仅是件羽绒服,它被冠以是身份和财富的象征。
在加拿大,是“天之骄子”,走出加拿大,依然是大好风光。大概就是这些给了加拿大鹅“耍大牌”的勇气。
03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殊不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正如央广网的评论说的,服装品牌从来没有永恒的王者,质量和服务的上乘才能坐拥王座。
如今,许多的国产品牌羽绒服早已深谙这一道理。
数据显示,过去10年,国潮的关注度上升了528%。今年,国货品牌的关注度达国外品牌的3倍。

过去5年,国产手机、化妆品和运动服饰品牌的市场份额出现显著提升。
出生于1995年至2009年的年轻消费群体是国潮的主要推动力量,他们对品牌的忠诚度正在降低,更在乎“质量”“设计”和“性价比”。
这一群体的民族自豪感和开放心态,为国产品牌的破局带来了机遇。
国潮风的兴起,也让国产品牌的价值得到重估。
以波司登为例,3年前确立“聚焦主航道、聚焦主品牌”的战略方向,开启中高端转型。
一方面,在设计上实现迭代创新,让产品越来越潮;另一方面,走上国际时装周秀场,寻找当红明星代言。一连贯的转型措施下,波司登迎来了品牌“第二春”。

再回到国内的大羽绒产业,潜力依然十足。
不夸张地说,兴许你从国外带回来的万元羽绒服,可能就是Made in China。
比如广西贵港市港南区,加工羽绒羽毛总产量占全国的28%、占全世界的22%以上,羽绒产品远销世界各地。
又比如,法国高端户外品牌SALOMON的羽绒服,是安踏代工的;顶级户外品牌始祖鸟和所谓羽绒服的发明者EDDIE BAUER,代工皆是波司登。
傲慢的加拿大鹅,如果不拿出真诚的态度,离开了中国消费者的支持,用时兴的话来说就是“啥也不是”。
类似的案例,不妨参照此前HM的棉花事件。永远是,先有尊重,后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