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9这种155履带自行炮生产了1300门,比很多大国都多

半岛南部的K9这种155毫米的履带式自行火炮已经生产了1300门,这也算是一个不大不小的新纪录了。因为当今全球的其他各国陆军155毫米自行履带炮的装备量都不到1300门这个数字。前苏联曾经是最讲究大炮兵的陆军第一大国,但是苏联时代基本还都是以牵引火炮为主,履带式自行大炮到现在也是152毫米口径。而到现在俄陆军装备的152毫米口径的履带式自行火炮很难超过400门。美军作为二战后综合军事实力最强的一家,M109式155自行火炮居然前前后后生产过7000多门!这是一个实打实的世界纪录。而全球的155毫米口径大炮的流行很大程度上也是M109这种自行火炮给带起来的。不过这7000门M109大炮并非都是美军自己装备使用。而是分散到了全球近30个北约或者非北约的盟友手里。而美军自家留下的M109大炮。

到伊拉克战争之后只有2000门稍多。而且有一半以上已经封存到了仓库里。也就是说,美军现役的M109自行榴弹炮总数实际上已经不到1000门。另外的1000多门已经作为老式装备被封存。之所以如此,根本原因就在于M109早在1963年就完成了原型炮的技术定型,当时的155口径大炮能打30多公里的射程已经算非常先进。而当代的155大炮普遍能打到40公里之外,最好号的型号可以打50公里。极个别的型号用火箭增程弹甚至能打100公里之外。而M109由于推出的太早,尽管不断升级改造,怎奈原始的设计和工艺限制摆在那里,因此即使已经从M109A1升级到了M109A9的最新批次,仍然很难赶上当今全球155炮的最新潮流。M109A1等批次,甚至作为美国老对头的中东海湾某国都装备了390门,虽然没有该国的F14战斗机那么扎眼,

但是也足够说明M109这种155毫米自行大炮的历史确实很“悠久”了。而在美军之外,海外的所谓盟友,曾经装备M109最多的就是半岛南部,居然一口气装备了1040门M109的A2版本。之所以装备如此之多,很大程度上在于半岛长期对峙双方的你来我往,很大程度上都是炮战解决问题。直到不久前的延坪岛冲突,也基本是身管火炮和火箭炮的互怼。在半岛另一边有数以万计的火炮部署的情况下,半岛南边也自然而然的装备了全球堪称最密集的炮群。也许认为M109A2已经老旧,也许觉得纯粹引进的大炮还不放心。最近30年,半岛南边又全盘引进了德国的造炮技术,搞出了系列155牵引炮和履带式自行火炮,这就是K9系列。虽然出现过不少炸膛事故。但是获得一种可以打到40公里距离的新炮,总比继续使用只能打30来公里的M109强;毕竟在半岛这种狭窄战场上,增加10公里的纵深和火力打击面就具备战略意义。

由于本身需求很大,而且现在西方各国推出的155新炮几乎没有;加上积极的推销手段。K9居然还找到了外国买家。比如南亚某国就要求本地生产100辆。波兰订购了120辆,土耳其也订购了110辆,还有几个东欧、北欧小国订购了十几辆到48辆不等。这样K9的总产量就到了1300辆。其中半岛南边自用大约900辆。分布在8个炮兵旅和5个装甲旅。当然还有部分旅团使用老式的M109,应该还有至少400辆装备。这样半岛南部的陆军就总计装备155自行履带炮大约在1300辆!总数在美军之上,远远超过了俄军!之所以出现如此局面,和半岛特殊的战略环境和地形有关。

半岛长期炮兵对峙的局面前面已经说了。在狭窄而多山的作战地形下,牵引火炮的战场生存概率不高,因此半岛南边需要尽量把自家的炮群履带化,争取打完就立即转移阵地。而半岛的面积本身并不大,K9和M109基本都可以靠自身的动力完成阵地转移。但是对大国来说,作战地域广大,美军甚至是追求全球作战。因此炮兵不能全部履带重装化,需要考虑空降空投等快速部署的因素;因此即便是美军,也只有机械化重装师才装备M109系列,其他快反部队多装备轻型的M777,甚至还保留更老的M198。同样道理,新兴大国陆军也认为只装备PLZ05履带式大炮,全疆域机动是个大问题,在这方面181这种155卡车炮似乎更合适上大批量。另外还有全球最强的远火体系更不是半岛南面可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