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格雷厄姆·格林

2022-07-27 22:02 作者:小小与记事  | 我要投稿

格雷厄姆·格林的文字不是那种开篇就引人入胜,能吸引读者一口气读下去的,阅读他的文字需要读者在一个平静的状态中并保持耐心,这是我阅读时的个人感受,当然和我个人心态也有关系。从哪知道格雷厄姆这个21次提名诺贝尔文学奖却始终与诺奖无缘的作者,我差劲的小脑袋瓜已经忘记了,总之再次打开我的网盘时,他以天主教为主题进行创作的四部小说《布莱顿硬糖》、《恋情的终结》、《权力与荣耀》、《问题的核心》已经有三部摆在了我的网盘里面。于是,不挑书的我就随意点开了看,也就有了我段落里的第一句话。其实这句话还没完,而当读者继续阅读下去时,会发现他精准的措辞所描述的人物内心活动就像一个巨大的黑洞,不着心就会被吸进去,然后就会发现那些掩藏在平静和相互体贴的对话下的歇斯底里和疯狂绝望。

《恋情的终结》可以说是一部格林本人的自传小说,一个有家室的女读者与一个有家室的男作家,在初次见面的交谈中就双双坠入爱河。于伦理不和的事实不可辩驳,但将故事简单定性为出轨又过于粗暴,所以在这里我不谈论关于伦理和道德的话题,就简单聊聊作者在书中塑造的人物带给我的直观感受和一些疑惑吧。

唯一真正持续的爱是能接受一切的,能接受一切失望,一切失败,一切背叛,甚至能接受这样一个悲哀的事实,最终,最深的欲望只是简单的陪伴。这是书籍封面上的一句话,这句话可以说是格林对情人的丈夫亨利最精准的描述了。书中的这位能接受妻子一切的丈夫是最让我疑惑的,我甚至有些怀疑丈夫在妻子的外遇中是否在有意无意的承担了推波助澜的角色,而他所做的一切不过是为了让妻子不离开他,在自知无法满足妻子旺盛的情感需求的情况下,无意中通过这种让自己处于牺牲者与受害者的位置的方式让妻子萨拉能继续留在他身边。

小说正文共204页,其中前一百页也就是小说的第一部分全部都是作家莫里斯对与有夫之妇萨拉之间恋情的个人自述和心理独白,爱、恨、快乐、痛苦、怀疑、嫉妒、疯狂、愤怒...,在这样一段不被社会伦理认可的需要隐藏的恋情关系,作家将自己所有的情感和心理变化都剖析的明明白白,且用最精准的语言将其描述出来。所以在看完小说第一部分时,我脑海里就只出现这么一句话,强烈推荐那些曾陷入一段不被社会伦理认可的恋情中的人看看此书,因为你在这段关系中的怀疑嫉妒、疯狂愤怒,还有其它不能名状的感受,格林已经用最精确的语言帮你写出来了,或许你能在这本书中看到你自己。

小说中的萨拉原型是凯瑟琳,一个极富有魅力与智慧的女人。与四十二岁已富盛名的格林相遇时,凯瑟琳刚三十岁,是五个孩子的母亲。书中两人第一次约见的餐馆,关于洋葱的试探和丈夫亨利上楼的吱呀声响,都是现实。咱就是说陷入热恋的两个人也太疯狂了些。拉回正题,萨拉在自己的日记中写道,我需要他人来爱我,只有在爱中我才能感受到自己是活着的,是真实存在的。毫无疑问,老式英国贵族风范的丈夫是无法给予萨拉这些需求的,而作家莫里斯在这段恋情中所表现出的强烈的爱恨、疯狂、嫉妒和占有,于萨拉而言无一不是她被深爱着的明证。萨拉因他人的需要而存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其内心的无“我”。当萨拉最终决定要和丈夫离婚,与莫里斯在一起时,丈夫的一句“萨拉,我需要你,我离不开你”而打消了这狂热的念头。

我对这样的三角关系不是很能理解,但我想这段关系之所以能保持某种微妙的平衡继续持续下去,起码每个当事人在其中都获得了或者说满足了某些自身的需求。

人无论在哪个年纪,都不会丧失对爱与被爱的渴求啊。

《问题的核心》也被译为《命运的内核》,我看的是傅惟慈翻译的版本,不得不说里面的遣词造句绝了。网盘里存的关于格林的三本书,这是我看的相对较为认真的一本,而看完之后也是最不知道说什么的一本,故事主人公斯考比让我不自觉的联想起以前看的一部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虽然故事内核相差很远,但故事最终的走向总让我有一种毛骨悚然的感觉,一个善良的人怎么就走到这一步了呢?那些关于人生的选择,每一个看似都不起眼,但最后灵魂再也按捺不住对自己发出拷问,怎么就变成这样了。

有一颗怜悯世人的心,又没有与之相配的能力,还添了逃不掉的人性,这注定得是个悲剧吧。“恶在人间畅行无阻,而善却不能在人间漫步”,这是格林曾承认的关于自己写作的基调,在这部小说中,是可以这么认为的。在采访中,格林说这是一本关于一个人走向炼狱的书。与其说主人公是走向炼狱,我可能更加觉得主人公无时无刻不在煎熬着,这世间的痛苦太多,一个善良又不具有解决这些问题能力,还不选择逃避的人无法承受这么多的痛苦,最终只能选择自我毁灭。

故事主人公斯考比是个天主教的信奉者,他正直、善良,在警察这个岗位上兢兢业业的干了15年之久,却没能得到升职,虽然斯考比对此并不在意,但前来与之相聚的妻子不满这个结果也连带的不满当地的环境,提出要外出旅游,而旅行费用不是斯考比负担得了的。为了满足妻子的愿望,他不得不向狡诈的商人尤塞比借钱,而借钱这一举动也让他的生活开始一步步滑向深渊。这相当于自己生命前些年刻行的准则在与尤塞比产生金钱交易时被打破了。

我无法像格林那样使用精准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意思,因为其实我现在也没理清自己该说什么。我只是在看的过程中在纸上写下了“一个怜悯世人又不爱包括自己在内的任何人的全能自恋者”,他身上的矛盾表现的太过于明显。他的眼里看不见任何一个具体的人,包括他自己。对于妻子,他觉得自己应该负责,他觉得这个可怜的女人丧失了孩子,我也无法给她快乐,他将一切的责任揽在自己身上,妻子于他而言只是一个需要他帮助和负责的人,对于情人海伦亦是如此,这种全然的将责任背负在自己身上而没有看见对方具有承担痛苦能力的行为,个人认为主人公是存在一种全能的自恋。

格雷厄姆·格林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