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我是这样学会的

2023-02-01 18:33 作者:一只哇酷哇酷  | 我要投稿

我是这样学会的

    “一个人的崛起、当权未必是他一生中的巅峰,失去权力也不等于是他的失败”历史,复杂且充满神秘、令人神往的科目,也是永远值得深入学习的科目。昨天的一切就是今天的历史,了解昨天的错误以避免明天的失误,便是“学史以明智”,便是人类必须永远学习历史的原因。但是,我们如何保证我们所学到的,是真实的历史?

    身为往昔历史的学习者,而非见证者,我们如何保证我们学习的历史,不是被编造的?[森林书]中有一段话我很感兴趣:一切美好的事物终将归来,一切痛苦的记忆也会远去,就像溪水净化自己,枯树绽出新芽。最终,森林会记住一切。 ”亲自塑造历史的人总会离去,但是已经发生过的事不会改变。伏尔加格勒这座城市依然坐落于伏尔加河河畔,就是斯大林曾经来过的印记。它不再叫察里津了、它不再叫斯大林格勒了,但是伏尔加格勒的人民永远不会忘记这座城市真正的名字。埃内斯托·格瓦拉(切·格瓦拉)同志也曾说过:“我们走后,他们会给你们修学校和医院,会提高你们的工资,这不是因为他们良心发现,也不是因为他们变成了好人,而是因为我们来过。”我们现在所能感觉到的一切,都是他们曾奋斗过的痕迹。传说、书籍、课堂都可以被捏造,但真正的历史总会以各种方式保留下来。

    “我知道,我死后有人将会把一大堆垃圾扔到我的坟上。但是历史的风一定会毫不留情地把那些垃圾刮走!”——约瑟夫·斯大林


    一切的一切,都可以成为证明历史的证据。二战后苏联的旗帜依然飘扬在西伯利亚,这就是斯大林同志功绩的最好证明。

    这个逻辑并不难懂,但是实际上,人们有这么评价历史人物吗?

    依稀记起那次历史月考,最后的作文考到了一个人——伏尔泰。

    这个人如何评价呢?他是启蒙运动时期的关键人物,他以飞扬的文笔倾诉着他对这个世界的理解,是解放当时人民思想所不可或缺的存在。不少满分作文如是写道,只不过可能他们写的更书面、更“专业”罢。这种评价,不具体谈某一人的经历、事件,通过宽泛模糊的赞扬概括他的一生,装出简明概括的模样。这段话,你会发现,仅仅改掉名字,它可以用来评价无数的人。这种“满分作文”,是“简明”的评价吗?

    无需狡辩因为考试有时间限制才被迫这么写,当考试考到诸如“罗伯斯庇尔”“拿破仑”“瓦特”等学生耳熟能详的人物时,人们也知道概括他们的具体事件。当考试结束时,无数人聚堆只为讨论伏尔泰是谁的时候,我就意识到,这种考试考的根本不是知识、理解,只是技巧而已。课上有多少老师会提到这位在“相关事实”部分仅有一句话的“伏尔泰”?

    如果一定要说我是在哪里学会评价历史人物的,那么正是在那时。评价历史人物这件事本身,跟学习历史没有差异,是将自己对于某一人物的认识、理解表达出来。在当时,我对伏尔泰的了解也仅限于他主张言论自由,以及霍尔对他的一句总结:“我不同意你的每一个观点,但我愿意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力。”(我在当时甚至不知道这句话不是伏尔泰本人说的)我对这位在课本上出现的人物的了解程度甚至远低于一些没有登上历史书的人。以我个人浅薄的观点来看,我并不认为起码当时有多少人真正了解伏尔泰。这是评价历史人物吗?


    “鹰有时比鸡飞得低,但鸡永远不能飞得像鹰那样高

    我很喜欢这句话,它是如此的恰合两位先知——罗莎·卢森堡与列夫·托洛茨基。我对于托洛茨基的认可简直近乎一种痴迷,我曾经不了解他,没有仔细研读过他的作品哪怕一部,但仅凭一句“不断革命”就令我对这个人心生崇拜。我也在一直思考,我应该如何评价他,而让我找到方法评价他的,正是那次历史考试。

    我对于托洛茨基的描述,诸如革命家、思想家、领导者等等,可以完美的安装到其他人身上。因此本质上,我只是把他当成了另一位“伏尔泰”。我所鄙视的、不结合实际评价历史人物的人,正是我自己。

    由此看来,我只是在向往一个人,一个同志,一个精神意义上的同志。这是初学历史的大忌——过多融入个人情感。我对于托洛茨基的了解不来自托洛茨基,而是其他评价他的人。我看过的最接近他的书,不是他的自传《我的生平》,而是多伊彻的《先知三部曲》。我又如何证明我所了解到的,是真实的托洛茨基呢?

    托派们鼓吹世界革命,但是他们有什么成绩呢?托派们说斯大林集团腐化了党,但是他们有什么成绩证明,他们能做的比约瑟夫·斯大林更好呢?他们“枪指挥党”的论断,可曾在哪怕一个国家成功过?格林纳达、布基纳法索革命的消散,无一例外都能看见“枪指挥党”的影子。如此看来,托派们满口的“世界革命”,与空谈理想有何分别?

    但因此便能说托洛茨基是一个一无是处的人吗?

    我最反感的,是一些人口口声声辩证看待,但又有意无意的仅凭个人喜好把历史人物归为好人坏人。按照他们的习惯,红军的缔造者,又应该归于好人还是坏人呢?国家社会主义的缔造者,又应该归于什么?

    我当然可以把托洛茨基归为“好人”,因为他缔造了红军,有效打击了国内反动势力,维护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并且提出了“多国建成社会主义”,敏锐的察觉到党内官僚主义猖獗,同时尖锐的指出了斯大林所谓的“一国建成社会主义”和许多同志在革命成功后容易安于现状的错误思想,在理论上为国际工人运动指明了方向。

    但我也可以把托洛茨基归为“坏人”,因为他分裂了党内力量,提出了不同的革命方针却无法实施,无法证明其可行性。当斯大林凭借快速工业化、高度集中的指令、总动员 阻击法西斯分子的侵略行为时,托派们只看到了斯大林主义中的民族主义。托洛茨基主张世界革命,提出“不断革命的向外阶段”斯大林主义者们建立了华约,在世界发展了数十个社会主义国家托派们却只能在南美鼓吹几场失败的运动。

    托洛茨基高傲、自满、激进,有着灵活的头脑,与极佳的演讲能力。他是一个很出色的人,但不容忽视的是他身上娇贵的知识分子气息。他诱人的理论无法被证明是正确的,更想是一种想象,一种脱离了现实的理想——“我知道社会主义好,但如果我的方法不能实现它,那我就不算一个社会主义革命者,而只是一个理想主义者。”而正如托洛茨基本人所说,托洛茨基不是一个托派,凭借单方面的“史实”对一个人物进行评价是荒唐的。就像贝当元帅徒有“凡尔登之狮”的名号,在二战时却卖国求荣;戴高乐在没有指挥过坦克的前提下,在一战后就指出,坦克的出现已经打破了传统战术的限制,然而相信他的话的只有德国人。名号、称号、单方面的评价,都是不可靠的;历史、经验、主流也未必是正确的。最重要的还是结合实际。

    不结合实际的行为,带来的后果将是灾难性的。

    切·格瓦拉是古巴革命成功的关键领袖,被周总理称为“革命的纵火犯”。但是他急于对外输出,结果在解放祖国之前,便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清朝自称天国,仅凭经验便将西方的文明丢到墙角,但事实上是,封建王朝千年来的经验,不如资产阶级革命后 十年的发展。清朝缺资金吗?清朝缺资源吗?清朝缺人力吗?都不缺,清朝只是有“太多”的经验了而已。

    或许封建的王朝曾经“伟大”过,但那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之上的。而在新时代的浪潮下,腐朽的制度不会留下一丝痕迹。

    当列宁逝去后,苏俄的人民会继承他的意志;当托洛茨基离世后,迷失方向的人仍会被赤潮所激励;当苏联解体后,人们会怀念老大哥似乎永远不会结束的对外援助;但当一个封建的势力分崩离析后,没有人会对垃圾感兴趣。最终,落后的制度必然被站在时代前沿的人们推翻,清朝虚浮的百年统治,却不如新中国成立后短短七十年的发展。

    所谓的辩证看待,不仅仅是将一个人、物、事件单纯的劈开,在最后需要的是整合。如果说一个人认为“黑白灰”便是辩证法的全部,那他才是十足的空想派。


我是这样学会的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