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特斯拉专题报告:从特斯拉投资者日看未来能源及制造革命机遇

2023-03-03 09:52 作者:报告派  | 我要投稿

报告出品/作者:国联证券、贺朝晖、黄程保

以下为报告原文节选

------

1 特斯拉投资者日正式举行,多领域机会涌现


特斯拉于 3 月 2 日(北京时间)在其德州工厂举办了投资者日活动,马斯克在本次活动中展示了特斯拉宏图篇章 3-地球如何走向完全可持续能源之路。


本次活动提到了特斯拉的光储业务、一次性组装模式、一体化压铸、4680 电池、FSD、人形机器人、Cybertruck、充电桩、材料优化等诸多内容。我们认为在上述内容中,光储业务、一次性组装模式、一体化压铸、4680 电池及 FSD 等领域投资机会值得重点关注。


2 特斯拉光储业务快速发展,长远布局空间广阔


2.1 风光发电将在可再生能源中扮演重要角色


马斯克对全面可再生能源的实现提出具体目标,储能及可再生能源发电是其中重点。对于实现 100%可持续能源的远期目标,马斯克认为需要达到储能 240TWh、可再生能源发电 30TW 的建设规模,以及 10 万亿美元生产制造投资、燃料经济 1/2的能源所需、小于 0.2%的可再生能源基础设施占地面积、相当于 2022 年 10%全球GDP 的投资规模,具备克服所有资源挑战的能力等具体条件。


以光伏风电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是实现化石能源替代的重要角色。马斯克认为在实现 100%可持续能源、对化石能源进行全面替代的道路上,可再生能源发电将发挥 35%的作用,其每年发电量需达到 46PWh/年,届时储能电站装机规模将达到24TWh,风电光伏装机将达到 10TW,目前全球光伏风电装机规模约 2.1TW。


特斯拉储能业务快速发展,出货量连续高增,产能快速扩张。特斯拉于 2015 年正式推出储能业务,相继发布针对户用储能的 Powerwall 和企业及公用事业储能方案 Powerpack、Megapack。2022 年特斯拉储能业务实现装机 6.5GWh,同比增长64%,主要部署在加州地区;累计装机约 17GWh,并于 2022 年 5 月提出到 2030 年部署 1500GWh 储能的装机目标。2022 年美国电化学储能装机 12.16GWh,特斯拉占据 54%市场份额。为满足高速增长的市场需求,特斯拉正在加州建设年产能40GWh 的 Megapack 储能电池工厂,全面投产后将极大缓解目前的供应紧张情况。


特斯拉光伏业务长远布局,步入持续增长轨道。特斯拉 2016 年收购太阳能发电系统供应商 SolarCity,光储一体化版图初现。初期发展势头迅猛,后因屋顶光伏瓦安装难度较大,人工安装能力难以匹配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通过产品结构改进以及完善大规模工人培训机制后,逐渐步入正常增长轨道。2022 年特斯拉完成光伏装机348MW,同比增长 1%,创 2017 年之后的新高。



3 一次性组装与一体化压铸引领制造模式变革


3.1 一次性组装颠覆传统制造模式


特斯拉将在下一代车型上使用一次性组装模式。特斯拉在本次投资者日上提出传统的汽车组装方式较为繁杂,整个组装过程中自动化程度较低,而特斯拉的生产模式更为高效,如通过一体化压铸来减少零件数量以及将在下一代车型上采用的一次性组装模式。


一次性组装模式可提升工作效率。一次性组装模式是将序列组装和同步组装相结合,在同一时间对单个零部件的四周同时进行作业,整个组装过程只需要进行一次,可提升 44%的操作密度以及 30%的使用效率。


一次性组装模式可降低生产成本。一次性组装模式将应用于特斯拉的下一代车型,通过这种高效的新型生产模式,生产占地面积可减少 40%,同时也可以降低单车生产成本。




3.2 一体化压铸产业链布局加速


一体化压铸具备减重、增效、降本优势。一体化压铸工艺使用铝合金进行材料的压铸成型,从而帮助结构件实现减重。使用传统的冲压焊接工艺加工 70 个零部件需要两个小时,而使用一体化压铸工艺仅需 80-90 秒,生产效率显著提升。一体化压铸节省了传统工艺中模具、机器臂、传输线和各类夹具的生产成本,由于大型压铸机占地面积较小,又能节省工厂土地成本,并且使用一体化压铸工艺还能节省 90%的工人数量,一体化压铸在生产成本、土地成本、人工成本方面实现了三重降本。



特斯拉首推一体化压铸工艺,行业迎来新机遇。一体化压铸工艺由特斯拉在 2019年首次提出,采用传统工艺生产的 Model3 后车体有 70 个部件,而采用一体化压铸工艺生产的 Model Y 后车体仅有 1-2 个部件。一体化压铸工艺大幅简化的传统制造流程,同时实现减重、增效和降本,在提升产品竞争力的同时也改善了企业的盈利能力。一体化压铸工艺已受到行业的高度关注,目前汽车产业链中多家企业已开始做相应的布局。


产业链加速布局,上中下游企业纷纷入场。一体化压铸行业的上游为材料、压铸机以及模具企业,中游主要为压铸件企业,下游为主机厂。主机厂使用一体化压铸产品时一般会向上游压铸件企业进行采购,也有部分主机厂向中游进行布局,自建工厂来生产一体化压铸零部件。


4 FSD:软硬件优化促使安全性大幅提升


4.1 继续强调数据对 FSD 算法的重要性


特斯拉自动驾驶软件负责人 Ashok Elluswamy 在本次投资者日分享了 FSD 最新的进展与观点:自动驾驶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特斯拉依然坚定认为汽车在空闲的时候不应该闲置,而是可以通过无人驾驶出租车队的方式一方面为车主赚取收入,另一方面可以减少整个行业的制造量,助力可持续发展。


需要更多数据对系统进行优化。对特斯拉来讲,目前人工对场景打标的训练数据是远远不够的,为此特斯拉开发了自动标注系统,将搜集到的数据添加到训练数据库中,持续优化计算模型。


感知、决策和规划是自动驾驶的三大环节,在规划环节 Ashok Elluswamy 表示特斯拉已经使用 AI 解决复杂的规划问题。


持续对模型优化使得 FSD 的安全性得到了大幅提升。本次投资者日还首次披露了 FSD beta 的碰撞数据,使用 FSD beta 每 320 万英里行驶中只有 1 次碰撞,而美国司机平均 50 英里就有一次碰撞,FSD 系统的安全性是美国平均驾驶安全性的 5-6倍。



4.2 HW4.0 有望颠覆辅助驾驶主流配置


拉基本会在下一代 HW4.0 平台中接入 4D 毫米波雷达,同时也有望进一步验证我们的判断:特斯拉坚持使用纯视觉方案一方面是由于自身 AI 视觉算法强大,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激光雷达费用高昂同时还会造成硬件冗余。


长期仍然看好多传感器融合的智驾方案。从第一性原理出发,特斯拉坚持纯视觉方案是有其依据的,但从行车的角度来讲,多传感器融合提升感知的准确性进而反映到规划的准确性更符合对安全性的要求。特斯拉过于出色的视觉算法能力此前几乎掩盖了毫米波雷达的作用,但也出现了由于视觉识别出现问题而引起的事故,4D 毫米波雷达的出现或将改变这一现状。


4D 毫米波雷达具备多重优势。4D 毫米波雷达相对传统的毫米波雷达,增加了发射和接收通道,增加了高度的数据信息,因此可以对场景进行成像,在功能上可以替代低线束的激光雷达。从探测距离来讲,4D 毫米波雷达可以到 300m 以上,高于传统的毫米波雷达,因此相比传统毫米波雷达具备性能优势。目前国内中高端车型主打智能驾驶的车型基本会搭载激光雷达,价格昂贵同时造成部分硬件冗余,从消费者角度配置的性价比不高,4D 毫米波雷达相对激光雷达具备性价比优势。


目前国内 L3 及以下的 ADAS 硬件配置基本是摄像头+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激光雷达(主要是高端车型配置),但从下游销售的角度来讲,激光雷达目前更多作为差异化配置,其用于智能驾驶功能使用的时间还较少。


此次特斯拉如果在新一代车型或改款车型使用 4D 毫米波雷达,我们认为将有可能重新改变自主品牌对于辅助驾驶或者高级别智能驾驶配置的方案配置,从而为国内布局 4D 毫米波雷达的企业带来发展机遇。国内上汽非凡 R7 顶配已经配置了 4D 毫米波雷达,长安深蓝 SL03 也提供了配置选项。



5 4680 电池:工艺升级加速量产化进程


5.1 精简工艺提升生产效率简化电池生产流程,提升电池生产效率。特斯拉在其投资者日上披露,新一代的4680 生产将采用更简短的工艺流程,进一步优化 4680 电池生产步骤及零部件数量,计划下降至 15 个零部件、21 道生产工序,提升了 4680 电池的生产效率以加速其量产进度。


特斯拉 4680 电池需求快速提升。4680 电池在 2022 年底实现周产电芯 86.8 万块,支持每周 1000 台 Model Y 车型的装机,预计在 2023-2025 可实现产能爬坡。我们预计随着 4680 电池良品率的提升,产品将在特斯拉更多车型推广,预计 2023~2025年特斯拉 4680 电池需求将达到 40/75/141GWh。




5.2 新体系关键材料直接受益


高镍硅基新体系市场化进程提速。4680 构型与高镍硅基体系的特性契合度高,对于硅基负极的膨胀问题起到了很好的限制作用,其大规模量产带动高镍正极及硅基负极需求,市场化进程会进一步加快。我们预计,由 4680 直接需求带动的高镍正极、硅基负极需求在 2025 年分别为 23.3 万吨和 14.1 万吨,2022-2025 年 CAGR 为 161%。




--------------------------------------------------------------------------

“报告摘录结束 更多内容请阅读报告原文 ”

每日研选深度报告导读,敬请关注:报告派

--------------------------------------------------------------------------

报告合集专题一览 X 由【报告派】定期整理更新

新能源 / 汽车 / 储能

新能源汽车 | 储能 | 锂电池 | 燃料电池 | 动力电池 | 动力电池回收 | 氢能源 | 充电桩 | 互联网汽车 | 智能驾驶 | 自动驾驶 | 汽车后市场 | 石油石化 | 煤化工 | 化工产业 | 磷化工 | 基础化工 | 加油站 | 新材料 | 石墨烯 | 高分子 | 耐火材料 | PVC | 聚氯乙烯 | 绿色能源 | 清洁能源 | 光伏 | 风力发电 | 海上发电


(特别说明:本文来源于公开资料,摘录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报告派

特斯拉专题报告:从特斯拉投资者日看未来能源及制造革命机遇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