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笔记十三”最近懒癌犯了“(第七章)
第七章开始先学总结后学全文内容
倒着学试试看
本章总结
思维方式
・ 思维(认知)是大脑在组织、存储、交流或处理信息时发生的心理活动。
7.1 了解心理表象参与思维加工的方式
・ 心理表象表征物体或者事件,具有类似图片的质量。
7.2 了解概念和原型影响思维的方式
・ 概念是表征一系列事件、物体或活动的。
・ 原型是概念的一个示例,它与概念的定义特征很匹配。
7.3 了解解决问题和做决策的方法
・ 问题解决包括以特定的方式思考和行动,以达到目标。
・ 机械式解决方案包式
・ 概念是表征一系列事件、物体或活动的。
・ 原型是概念的一个示例,它与概念的定义特征很匹配。
7.3 了解解决问题和做决策的方法
・ 问题解决包括以特定的方式思考和行动,以达到目标。
・ 机械式解决方案包括尝试错误和死记硬背。
・ 算法是一种死记硬背的解决方法,通过这种方法,人们遵循逐步求解的过程来解决某些类型的问题。
・ 启发法或“经验法则”是一种缩小问题可能解决方案范围的策略。
・ 顿悟是对问题解决方案的突然感知。
7.4 了解问题解决的3个常见障碍
・ 功能固着是一种倾向,即认为物体只具有其原本的用途,因此未将其视为解决其他问题的可能工具。
・ 心理定势指的是人们倾向于用过去有效的问题解决策略。
・ 证实性偏差是指人。
7.4 了解问题解决的3个常见障碍
・ 功能固着是一种倾向,即认为物体只具有其原本的用途,因此未将其视为解决其他问题的可能工具。
・ 心理定势指的是人们倾向于用过去有效的问题解决策略。
・ 证实性偏差是指人们倾向于寻找与自己信念相吻合的证据,而忽略任何与之相反的证据。
7.5 了解创造性发散思维的特征
・ 发散思维包括想出尽可能多的不同答案。这是一种创造力,即以新的方式组合想法或行为。
・ 有创造力的人通常善于创造心理表象,他们知识渊博,不怕与众不同,重视独立性,在工作中往往标新立异,不过在其他领域则不然。
智力
7.6 比较智力本质的不同理论
・ 智力是一种理解世界的能力,是一种逻辑思维能力,同时也是一种面对挑战或问题时有效利用资源的能力。
・ 斯皮尔曼提出了一般智力,也称g因素,作为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特殊智力,也称s因素,包括特定领域的解决特定任务的能力,如音乐、商业或艺术。
・ 加德纳提出了9种不同类型的智力,从言语、语言、数学到人际和个人内部的智力。
・ 斯腾伯格提出了3种智力类型: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和实践性智力。
・ 卡特尔-霍恩-卡罗尔智力理论包括一般智力、16种广泛能力,以及各个广泛领域内的许多狭窄能力。
・ 特定的大脑区域和大脑功能与不同的智力能力存在关联,一些研究表明,额叶和顶叶区域扮演着最重要的角色。
7.7 比较智力测验的几种方法
・ 斯坦福-比奈智力测验得出的IQ分数,曾经是用人的心理年龄除以实际年龄再乘以100得出的,而现在则是将分数与标准的常模进行比较。
・ 韦氏智力测验从语言和非语言的子测验中得出4个指标分数,并得出智力的总分数。
7.8 了解评估测验质量的方法
・ 信度、效度和标准化都是构建智力测验的重要因素。
・ 离差智商分数是基于正态曲线得出的,根据平均值的偏差定义了不同的智力水平。
・ 智力测验经常由于存在文化偏见而受到批评。
・ 神经心理学家在护理患有创伤性脑损伤和其他脑功能损伤的个体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 脑震荡或轻度创伤性脑损伤影响了许多运动员的生活。
7.9 解释智力障碍、超常和情绪智力
・ 智力障碍是智商低于70的神经发育状况,对于特定年龄的人来说,他们在概念领域、社会领域和实践领域的适应性行为存在严重缺陷。症状首先出现于发育时期。
・ 智力障碍的4个级别分别是轻度、中度、重度和严重。这取决于适应性功能的水平以及个体需要的支持程度。
・ 智力障碍的原因包括环境因素、染色体和遗传障碍以及饮食缺乏。
・ 超常的人是指智商处于正态曲线右端(IQ为130及以上)的人。
・ 情绪智力包括能够达到目标,并通过对自己情绪的准确认识和有效管理而进行富有成效的思考。它还涉及理解他人感受的能力。
・ 刘易斯·特曼进行了一项纵向研究,该研究表明,在很大程度上,超常儿童长大后会成为成功人士。
・ 刘易斯·特曼的研究被批评缺乏客观性,因为特曼过多地介入了被试的生活,甚至到了代替他们进行干预的地步。
7.10 评价遗传和环境对智力发展的影响
・ 随着基因关联性的增加,人们发现,智商分数之间的相关性更强。目前智力遗传率估计为50%。
・ 1994年,赫恩斯坦和默里发表了《钟形曲线》,该书对智力遗传率提出了广泛的批评。
语言
7.11 了解语言的不同元素和结构
・ 语言是组合符号的系统,可以创造出无限多有意义的语句,并能用来与他人交流。
・ 语法是支配语言的规则系统,包括音素、词素、句法、语义学和语用学。
7.12 解释语言发展的模式
・ 语言发展的各个阶段分别是:咕咕声、牙牙学语、单词语言(表句词)、电报式语言和整句语言。
7.13 评估语言是否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
・ 萨丕尔和沃夫最初提出,语言控制且有助于思维过程和概念的发展,这一观点被称为语言相对假说。
・ 其他研究人员发现了概念是普适的、直接影响语言发展的证据,这被称为认知普适主义。
7.14 概述动物交流和语言能力的研究・ 对黑猩猩、鹦鹉和海豚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成功地证明了动物可以发展一种基本的语言,包括一些抽象概念。
・ 仍存争议的是,缺乏相应的证据来证明动物可以学习句法,有些人认为这意味着动物无法真正学习和使用语言。
7.15 了解改善认知健康的方法
・ 特定的脑力锻炼可能有一些有限的好处,如涉及工作记忆的锻炼,其中,以有氧健身为代表的体育锻炼对提高认知功能极其重要。
章末测试
1.研究人员发现,“观看”更大或覆盖更广的心理表象要比
思维
(thinking),或称认知
(cognition),可以定义为人加工信息时大脑中正进行的心理活动:组织信息、理解信息及与他人交流信息。思维包括记忆,但并不局限于此。人在思考时,不仅能意识到大脑中的信息,也正在做相关决策,将这些信息与其他信息进行比较,并通过这些信息来解决问题。
通常,人的思维方式有两种,分别被称为系统1和系统2,指的是我们思考和加工信息的方式(Kahneman,2011;Stanovich &West,2000)。系统1包括快速决策和使用认知捷径,它是由先天能力和个人经验引导的。系统2相对较慢,但分析性和规则性强,且更依赖正规的教育经验。总的来说,思维必须由这两个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来支配。
心理表象
7.1 了解心理表象参与思维加工的方式
因此,心理表象
(mental image),即代表物体或事件的、具有类似图像特征的形象,成了思维加工的几种工具之一。
这么说,窗户越多就意味着人的头脑需要花更多的时间来计数吗?在我看来,在头脑中“经过”大房子比“经过”小房子要花更长的时间。
通过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研究人员已经能够观察到在视觉心理表象任务中激活的大脑区域与涉及视觉感知的实际任务之间的重叠(Ganis et al.,2004)。在这两类任务中,激活的区域包括额叶皮层(认知控制)、颞叶(记忆)、顶叶(注意和空间记忆)和枕叶(视觉加工)。然而,这两类任务在这些区域的活动程度并不相同。例如,视觉皮层的活动在感知时比想象时更强烈,这表明感觉输入比记忆输入\
心理表象仅仅是心理表征的形式之一。思维加工的另一个方面是概念
(concept)的运用。概念通常代表一类物体、事件或活动。人们可以通过概念来思考物体或事件,而不必思考所有具体的例子。例如,人们在思考“水果”时不用思考世界上所有的水果,这需要花费诸多精力和时间。通过概念的形式进行思考,我们可以彼此交流。例如,如果我向你提到“鸟”,你知道我在指什么,即使我们想的可能是不同种类的鸟。
心理表象仅仅是心理表征的形式之一。思维加工的另一个方面是概念
(concept)的运用。概念通常代表一类物体、事件或活动。人们可以通过概念来思考物体或事件,而不必思考所有具体的例子。例如,人们在思考“水果”时不用思考世界上所有的水果,这需要花费诸多精力和时间。通过概念的形式进行思考,我们可以彼此交流。例如,如果我向你提到“鸟”,你知道我在指什么,即使我们想的可能是不同种类的鸟。
概念的定义非常严格,比如“正方形”的概念是:四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像这种有特定规则或特征定义的概念被称为形式概念
(formalconcept),它是非常严格的。数学中充满了形式概念,如几何图形包括三角形、正方形、矩形、多边形和线等。而在心理学中,则有双盲实验、睡眠阶段和条件刺激等。这些概念中的每一个都必须符合真实示
那些不太容易符合规则或特征的事物呢,如某个事物具有某个概念的某些特征,但不具有全部特征?
人们的生活中也包括不能明确定义的对象、事件和活动等形式概念,如当被问及什么是“交通工具”时,人们的脑海中会立刻浮现出汽车和卡车,但雪橇或木筏呢?这两个物体不太容易立即被想到,但它们符合“交通工具”的一些特殊规则。这就是自然概念
(
。在美国,苹果是原型
(prototype)的一个很好的例子。原型是一个与概念的定义特征密切匹配的概念(Mervis & Rosch,1981;Rosch,1977)。例如,果实是甜的,长在树上,有种子,通常是圆的——所有这些都非常像苹果的特征。
问题解决和决策
7.3 了解解决问题和做决策的方法
问题解决无疑是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解决问题有“最佳”方法吗?
读下面一段话,然后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将一枚硬币投入一只瓶子里,然后用软木塞塞住瓶口。在不拔开软木塞、不打碎瓶子的情况下,怎样才能将硬币从瓶子里取出来?(解决方案见后文)
正如前文所述,图像和概念是用来解决问题和做决策的心理工具。对于上面提出的问题,你可能会试着创造“硬币在瓶子里”的图像。当通过特定的思维和行动才能达到目标时,即为问题解决
(problem solving)。问题可以包括如何使食谱减半、如何理解复杂的数学公式及决定在大学主修哪一门课程等。问题解决其实是决策
(decision making)或识别、评估和筛选的一个方面。为了解决问题,人们能够通过不同的方式来思考。
尝试错误(机械式解决方案)
解决问题的其中一种方法是尝试错误
(trial and error),
简称试误,它是一种机械式解决方案
(mechanical solution)。尝试错误指的是尝试多种方法,直至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例如,萨莉娜忘记了自己的网上银行的PIN码,如果她记得一些常用的PIN码的话,她可以一个一个地试,直到找到正确的那个。机械式解决方案也可能涉及死记硬背,或通过一组习得的规则来解决问题。例如,小学生解决单词问题就是如此。死记硬背的一种类型是利用算法。
算法 算法
(algorithm)是指解决特定问题的详细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如果存在正确的解决方案,且有足够的时间,那么通过算法就能够找出正确的解决方案。数学公式就属于算法。当图书馆管理员排列书架上的书籍时,常常用到算法。例如,在每组分类中,他们会以字母表的顺序来排列书籍。许多智力玩具,如魔方,都包含一组步骤,如果步骤正确,就能够找出解决方法。但算法常常并不总是那么实用。例如,如果萨莉娜不记得常用的PIN码,她可能会尝试从0~9中尝试所有的4个数字组合,最终找出正确的PIN码,不过这可能会花费数
启发法
人类不如计算机的运行速度快,需要其他方法来缩小可能的解决方案的范围,其中一种方法是启发法
(heuristic),也被称为“经验法则”,能够应用于多种情境。算法非常详细,能够找出解决方案,而启发法是基于以前经验的有根据猜测,能帮助缩小问题可能的解决方案范围。例如,如果一名大学生正通过文字加工程序写论文,他想知道怎样将其格式化,这时,他可以读一读指导手册来寻找帮助,这一过程将花费一些时间。他还可以通过网络来搜索解决方案,这种方法可以减少寻找答案的信息量。
代表性启发法
启发法与算法一样常常有效吗?在许多情况下,用启发法比用算法更快,但与算法不同的是,通过启发法并不一定能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案——提高速度的同时就会降低准确率。例如,用于对象分类的代表性启发法
(representativeness heuristic)包含简单的假设:与特定类别的成员拥有相同特征的任何物体或人也属于此类别。当用代表性启发法对植物进行分类时,它非常好用,但当应用于人时,则不太适用。例如,所有黑皮肤的人都是非洲人吗?所有红头发的人脾气都不好吗?所有金发碧眼的人都来自瑞典吗?懂得要点了吗?代表性启发法能被用来(或误用)创建或维持刻板印象(Kahneman & Tversky,1973;Kahneman etal.,1982)。
可得性启发法
另一种可能导致出现不想要的结果的启发法是可得性启发法
(availability heuristic),它是基于我们对事件发生的频率或可能性的估计,而该事件又是基于我们回忆相关信息的容易程度或考虑相关示例的容易程度(Tversky & Kahneman,1973)。例如,想象一下,在你读完本书英文版之后,估计一下书中有多少单词以字母k开头,又有多少单词的第3个字母是k。你认为哪种更常见,是以k开头的单词还是第3个字母是k的单词?另外,二者的比例是多少?以字母k开头的单词或以
逆向思维
在很多情况下,有用的启发法是从目标开始逆向思考。例如,假如你想知道去镇上的新咖啡店的最短路线,你的目标是:找到咖啡店。从你家到那里可能有几条路,有些路比其他的近。假设你知道咖啡店的地址,确定最短路线的最佳方法是通过互联网地图、GPS或智能手机查找咖啡店的位置,并根据不同的方式(步行或开车)来比较不同的路线。过去,人们常常会使用地图,并“手动”比较路线!思考一下:技术是促进还是阻碍了问题解决的某些方面?如果是促进了的话,使用技术来解决一些问题的好处是什么呢?
如果是写学期论文呢?逆向思维并不会提供多大的帮助吧?
子目标
最好将目标分解成多个子目标,当每个子目标都实现之后,最终的解决方案也就更接近目标了。例如,写学期论文似乎并不容易,此时不妨将它分解成几
有时,我不得不一步一步地寻找问题的答案,但有时,答案似乎突然就“蹦”进了我的脑海。为什么有些答案很容易就能想到?
顿悟
问题的解决方法突然出现在脑海中的情形,即被称为顿悟。第5章讨论的苛勒与黑猩猩的合作,证明即使是动物也可以通过顿悟来解决问题【连接
学习目标5.11】。对人类来说,顿悟常常在“啊哈!”瞬间产生——似乎解决方案在一瞬间出现了。人可能会意识到某个问题与另一个已知如何解决的问题相似,或者可能会想到某个物体可以有不同的用途,比如用一角硬币当螺丝刀。
还记得前面提到的“硬币在瓶子里”问题吗?要将硬币从瓶子里取出来,但又不拔开软木塞或打破瓶子,答案其实很简单:将软木塞塞进瓶子里,然后摇出硬币。“啊哈!”
顿悟并不是一个魔法过程,尽管它看起来像魔法。通常,大脑只是简单地重新组织问题,有时是在人思考其他事情时(Durso et al.,1994)。
问题解决和决策存在的问题
7.4 了解问题解决的3个常见障碍
通过顿悟解决问题并不总是有效的。有时,问题的解决方案并不明了,原因在于问题的“成分”组织得并不好,或者人们沉浸在某种思维定式中了,阻止了问题的解决。这种思维形式或多或少地会自动发生,在人们还未意识到其影响的情况下就影响人们解决问题的尝试。以下是一个经典的例子。
两条绳子挂在天花板上,由于相距太远,人握住一条绳子后无法再握住另一条(见图7-2)。旁边有一张桌子,桌子上有一把钳子。需求将两条绳子拴在一起。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解决方案见后文。)
问题解决会遇到以下3个最常见的障碍。
功能固着 功能固着
(functional fixedness)的字面意思是“固定在功能上”,它指的是解决问题时仅根据事物的典型用途对其进行思考。例如,你有没有曾经到处找过螺丝刀来修理房子?实际上,你手边就有一些可以用来拧紧螺丝的东西,比如黄油刀、钥匙,甚至是口袋里的一角硬币。由于人们倾向于只从烹饪、开锁或消费
心理定势
功能固着实际上是一种心理定势
(mentalset),即人们倾向于坚持用过去有效的问题解决模式。过去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法通常是人们一开始尝试使用的方法,而对其他的可能性,人们经常犹豫不决,甚至根本想不出。如图7-3所示,你能否解决这个问题呢?人们从小就被教导要守规矩,而那种所谓“可靠的”方法并无助于解决这一问题。(解决方案见后文)
两个。明白了吗?
证实性偏差
有效决策或问题解决的另一个障碍是证实性偏差
(confirmation bias),即倾向于寻找符合自己信念的证据,而忽略任何相反的证据。它类似于心理定势,只不过其“定势”是一种信念,而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相信超感知能力的人倾向于记住少数支持其信念和心理预测的研究,同时会忽视那些没有证据或预测未成功的案例。他们只记得那些证实了超感知能力存在的事情。
7.5 了解创造性发散性思维的特征
到目前为止,我们只讨论了有逻辑的、非常简单的思维。但人们是如何产生新想法的,就是以前没人想过的事情?
并不是每一个问题都能用现有的信息或用这些信息的逻辑规则来解答。有时,我们需要用全新的角度去看待问题,或用不寻常的、创造性的解决手段去应对。这种思维方式被称为创造力
(creativity),即通过用新的方法将观点或行为结合起来以解决问题(Csikszentmihalyi,1996)。
目前为止,已讨论过的问题解决的逻辑方法是基于辐合思维
(convergent thinking)的。由于辐合思维,人们会认为问题只有一个答案,通过运用以前的知识和逻辑,所有的思维最终指向那个唯一的答案。例如,铅笔和钢笔有哪些共同之处?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列出的二者共有的特征有:都能用来写字、形状相似,等等。辐合思维对于常规的问题解决能起作用,但当问题需要更具创造力的解决方案时,它的用处就不大了,这时就需要用到另一种思维方式了。
发散思维
(divergent thinking)是辐合思维的反面。通过发散思维,人从一个点开始,并基于这一点提出许多不同的或存在分歧的想法或可能性(Finke,1995)。例如,如果有人问:“铅笔能干什么的?”进行辐合思维的人的答案可能是“写作”。但如果这么问:“你能想出铅笔的几种不同的用途?”答案是多方面的:写作、戳洞、作为风筝尾端的重物或武器等。发散思维不仅被认为是创造力的产物,也被认为是智力的产物(Guildford,1967)。
跨文化研究(Basadur et al.,2002;Colligan,1983)发现,发散思维和问题解决的能力在日本文化或美国奥马哈原住民文化中很难被教授。因为在这两种文化中,许多领域的创造力通常得不到重视,人们更倾向于坚持已确立的文化传统,比如几个世纪以来毫无变化的传统舞蹈。要成为更具发散思维的人,可尝试表7-1的方法。
许多人都有这样的想法:具有创造力的人与其他人有点不同,如认为某些艺术家和音乐家是怪人。但事实上,富有创造力的人是十分正常的。在米哈里·希斯赞特米哈伊(Mihaly Csikszentmihalyi)看来:
1.富有创造力的人通常对很多事物都有广泛的知识,且善于运用心理表象。
2.富有创造力的人不怕与众不同,他们比许多人更乐于接受新体验,且往往比别人有更生动的梦境和白日梦。
3.富有创造力的人重视独立性。
4.富有创造力的人通常会在工作上标新立异,但在其他方面则不然。
对大脑感觉处理的一项最近的研究发现,当面对多种感觉信息来源时,人们实际上会在高需求的情况下变得超负荷,并出现因注意力不集中而导致的暂时性失明或失聪。在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当面对非常苛刻的视觉任务时,被试失去了检测听觉信息的能力(Molloy et al.,2015)。
尽管人们很容易将自己想象成“超级工作者”,但研究表明,事实并非如此。例如,在驾驶模拟器上测试时,如果必须成功完成两项涉及注意力的任务,,当面对非常苛刻的视觉任务时,被试失去了检测听觉信息的能力(Molloy et al.,2015)。
尽管人们很容易将自己想象成“超级工作者”,但研究表明,事实并非如此。例如,在驾驶模拟器上测试时,如果必须成功完成两项涉及注意力的任务,97%以上的人在表现不受显著影响的情况下无法做到这一点。
创造力
7.5 了解创造性发散性思维的特征
到目前为止,我们只讨论了有逻辑的、非常简单的思维。但人们是如何产生新想法的,就是以前没人想过的事情?
并不是每一个问题都能用现有的信息或用这些信息的逻辑规则来解答。有时,我们需要用全新的角度去看待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