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大三学生提问:考研or上班,该怎么选?

2023-02-28 23:01 作者:我是破美工  | 我要投稿


-我是老破,这是我的第 484 篇原创文章 -


星球圈友提问(内容已经作脱敏处理,并已获得提问者许可):


我先说一下我的情况,我是广播电视编导大三在校生,我改成学校一般。


我的在校专业课成绩大概是第六,七位左右,但我们专业人也少,只有一百多个人。


拿过国励,但更高等的国奖等没有拿过,我很少参加各种活动,和学校辅导员也不熟。


我大一和大二的时候在校外兼职拍过照片剪视频,婚礼跟拍,廉价劳动的那种,价格很低,而且当时封校,兼职的时期很短。


平时课外也学习了学校没有教学的方面,高高手,站酷,新片场,以及各种课程,比如ae的mg动画,包装,ps的人像修图,达芬奇等等,并打算学习建模以及特效的软件,blender,c4d,和nuck什么的。


原本我一直觉得这个专业看重技术,也比较喜欢后期以及技术上的方面和电影,并打算在本科阶段掌握足够的技术和工作经验,以便找到更好的实习和工作。以上,我也知道,分数和成绩出了学校就没用处,兼职也是小打小闹。


我是想说,我在学校没有摆,并且认真的提问。 


现在是大三下学期,基本上是区分考学与实习毕业的两条路。


我原本的坚定也动摇了很多,就业可能是逃避考试,考研也可能是逃避就业。自己的技术不比别人高很多,自己的能力也是普通人,实在是不想在低端的拍摄和剪辑中沦陷。


而现在也只是学生,行业中的情况也不了解。


工作三年的时间,会比考研的成长大吗?


考学也是有风险和成本。


考上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我担心以后学到的也是和本科一样,课程很水。


工作的话,您是怎么样过来的呢?


或者,您曾经这个时期是怎么想的?怎么样经历的?您的和我类似专业的朋友现在是什么样呢。对我有什么建议吗?我知道这种问题很难有合适的答案,但听一下过来人的经验,也是有很大的帮助。



答:


这篇回答与其说在回答你的问题,不如说看到你的问题我想到了什么。


特别说明:文中的举例、观点都不针对你,因为我并不了解你的具体情况,你当成一篇文章看就行了。


有启发最好,没启发正常。


一、职场中,什么样的人更有竞争力?


有个观点,我在公众号的文章里提过多次:


社会和学校评价人的方式最大的区别是,前者看你的所有科目里的最高分,后者看你的总分。


上大学时我有个小小的野心,就是把Adobe全家桶都掌握。


尽管那时候的目标是成为一个平面设计师……


于是我从PS开始学起,然后开始学AI,接着又开始学AE、ID(InDesign)、DW

(Dreamweaver)、Flash……


我甚至学过Flash的脚本编程……


但当我毕业找工作时,如果找的是平面设计相关的工作,应聘单位就会看PS和AI掌握的怎么样;如果找的是网页设计相关的工作,应聘单位就会看PS和DW掌握的怎么样……


值得庆幸的是,所有软件里我最擅长的刚好就是PS和AI,也有不少平面作品的积累,所以最终找到了一个平面设计师的工作。


现在想想也挺后怕的,如果我每个软件都差不多,每个方向都有差不多作品的积累,我还能实现我的目标——成为一个平面设计师吗?


而我大学时的这个思维的本质,正是前面说的“总分思维”——每个软件学到10分,学完10个我就是满分100了,一个“满分人才”工作能不好找吗?


但社会看得其实是你最擅长的那项有多少分。


而如果我每个软件都学到10分,那我在招聘单位眼中不过是个“10分菜鸟”罢了。


二、战略和战术


看到这有人可能会说:


软件会的多可以形成“多维竞争”,当下环境这么卷,光一个软件用得好没啥竞争力啊。


先说一段真实的经历吧。


这两年,我给很多在校学生以及应届生做过就业咨询,我们的对话开头通常都是这样的——


我:你以后想做什么?


咨询者:A职位。


我:那你现在掌握相关技能了吗?


咨询者:XX,和XX我都会。


我:你以后想去哪个城市发展?


咨询者:B城市。


我:那你了解过B城市的A职位的需求量吗?A职位主流的要求是什么清楚吗?


咨询者:不知道。


我:那万一你现在会的东西,B城市的A职位的完全不需要的话……甚至B城市压根就没有A这种职位的需求……你咋办呢?


咨询者:有道理,我应该怎么了解呢?


我:去招聘APP搜B城市的A职位……


……


说到这,你大概也发现了,这压根就不是软件会的多不多的问题,而是方向的问题。


套用雷军的一句名言: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这就好比,连地图还没看,就上路了,甚至开始狂奔……


最终的结果大概率是跑得越快,离目标越远……


“多维竞争”形成的前提是,这几项能力可以相互搭配,最终解决某个具体的问题。


如果连这个“具体的问题”是什么都不知道,谈什么形成“竞争力”……


能力的“价值”来源于解决某个“问题”,解决问题的“价值”越大且越稀缺,拥有这个“能力”的人竞争力才越强。


关于城市,再啰嗦几句。


1、同一个岗位在不同的城市要求不同是很正常的,哪怕它都叫“平面设计师”或者“项目经理”或者别的什么。


2、虽然属于同一个国家,但每个城市所处的发展水平可能有着天壤之别,譬如一个程序员到了北上广可能是香饽饽,但在四五线城市可能压根找不到工作。


3、不同城市的行业侧重不同。提到电商,我们会首先想到杭州;提到互联网和金融,我们会首先想到上海……如果目标是快速成长,选择城市时最好去了解一下这个城市的行业发展情况。


三、纠结的“真相”


回想起我大三时,在考研还是工作这个问题上一点纠结都没有。


讨厌念书自然是一个原因,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应该是,我参加了几次校招,把简历和作品集交上去之后都收到了不错的反馈。


而那些本来没打算考研的同学,在找实习屡屡受挫后,尽管也不喜欢念书,也背起书包去了自习室……


确实,“每个选择的背后都一定有成本”。


但一个人自身拥有的条件和资源,会导致不同的选择背后的成本也不同。


譬如一个学霸和一个学渣选择考研的机会成本肯定是不同的。


而两个选择竟然会让我们纠结,就是因为这两个选择于我们而言,机会成本差不多。


如果一个大三学生,校招时被各大名企抢着要,又因为成绩出色,考研上清北问题也不大……


那这个应该不叫“纠结”,而是叫“甜蜜的烦恼”……


而对于大部分普通的大三学生来说,“纠结”的真相可能是工作也找不到好的,考研把握也没那么大……


说得直白一点,就是各方面都有点平庸。


但凡某一项突出一点,多半就很明确知道自己要怎么选了。


四、“大学”是什么?


考研的现实目的通常有两种:


一种是为了留校,不管是作为博士留校,还是作为大学老师、辅导员啥的留校……


另外一种是为了工作,或者说为了能一毕业就进入更好的公司、更好的医院、更好的国企。


我身边这俩类的朋友都有。


但我从来没有听他们聊过(不排除没聊到或者聊得少),“读研学不到东西”这个问题……


现在想来,一方面大概是因为他们比较清楚自己考研的目的不是“学到东西”,至少首要目的不是。


另一方面大概是因为一个“尴尬的事实”:目前来说,国内大部分大学课本上学到的东西本身就很难“直接”在社会中应用。


当然,这不妨碍它在大学里很“有用”……


我有个大学同学,研究生一毕业就去了美团做开发,还有个同事的男朋友,研究生毕业后去了小红书做开发,后来又去了腾讯。


他们在读研时在学校的成绩怎么样我不知道,但我知道他们写代码的水平至少在平均水平以上。


所以,在我看来,如果念书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做学术研究,那念书的目的往往就是为了一张“文凭”,或者说一张“准入证”。


这个“准入证”可以用来进入某个“体制”,也可以用来成为进入优质公司的敲门砖。


但在体制内能混到什么程度,优质公司的面试能不能通过……


显然和人家“准入证”没什么关系,而是持证人的“能力”怎么样。


至少目前来说,学校主要扮演的依然是一个“发准入证”的机构,而不是专业能力培养机构……


不然怎么解释社会上竟然有那么多的就业相关的培训机构……

坚持日更 第51/100天

我做了个免费答疑星球,加入后可以免费向我提问

职场、成长、人生、情感……无所不聊


大三学生提问:考研or上班,该怎么选?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