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9712E】北师教育学考研学姐:国企辞职,半年三跨一战上岸
本文源自学生投稿,为学生真实考研经验,勤思首发,转载请申请。
基本情况介绍:双非一战三跨北京师范大学成人教育学学硕,目前拟录取,成教初复试均为第一,综合第一。19年毕业于金融专业,20年6月份辞职,7月份正式开始备考教育学专业,初试总分380+
一、 考研背景
我来自一所普通双非院校,本科专业是金融学,和大部分人一样也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考研儿,也有着一个名校梦。以前总是觉得自己是高考失利,回过头来看也确实没那么多失利不失利,努力也要用在刀刃上。可能这也是我考研的初心。
我自己大学期间也有接触教育工作但是没想过自己有一天会考教育学的研究生,工作期间才逐渐了解到终身学习和成人教育的概念,并对其产生了兴趣,于是广泛收集信息之后就立马辞职投入到考研大军当中了。
从我辞职那一刻起我就设定了考北师大的目标,直至现在拟录取都从来没有动摇过,一定要相信自己,所以我觉得考研最重要的就是坚定+自信+行动吧。但是每个人的学习基础还是会有所区别的,我的方法可能是适合我自己,大家一定要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经验是供参考、是需要内化的而不是照搬。
二、 考研经历
(一)专业课
初试经验:
1.初试备考时间轴
7月初~8月中旬:笔记+第一轮背诵
8月中下旬~9月中下旬:修订笔记+第二轮背诵
9月下旬~10月下旬:第三轮背诵
10月下旬~11月中上旬:第四轮背诵+研究真题
11月下旬~12月初:第五轮背诵+分析热点
12月初~12月中旬:第六轮背诵+真题热点总结背诵+模考
12月中下旬~考前:第七轮背诵
提供复习时间轴是方便大家根据当前复习进度进行相应的调整,在考试之前尽量完成适合自己背诵的次数,当然越多越好,记得越牢,考试时越得心应手。
2.关于背诵
我是属于记忆力很不好的那种,所以只能想尽各种办法来帮助自己记忆庞大的教育学知识体系!
(1)找到适合自己的背诵时间段
我一般是晚上背专业课的新内容,睡前和第二天上午进行回顾,再背诵新的内容。有的人更适合下午背诵晚上回顾,总之,越早知道自己的高效时间越好,不知道怎么判断的可以参照我的背诵时间~
(2)找到适合自己的背诵方式
每个人习惯背书的方式都不一样,有人必须大声背,有人必须安静地背。我喜欢默背加默写,因为我拿着笔记出声背容易变成机械地读背,所以我会先集中注意力理解记忆大的框架,直至合上书能回忆起来框架中的内容。没背下来的用铅笔做上标记,一章结束再默写这一章的内容,找来大白纸只需写关键字即可。
可以考虑艾宾浩斯曲线,但是后期难坚持且耗时间,我个人没有用,我是采用的滚动式背诵,一本接一本背的,其实顺序没有严格的要求,到第2~3遍的时候会进一步理解背诵的内容并将各科前后进行联系。
(3)找到适合自己的背诵遍数
有些考上的学长学姐只背了3遍,但是每一遍的记忆理解深刻,属于慢速扎实型,但是有的人适合快速多次,所以也是因人而异的。我个人是更喜欢快速多次的成就感哈哈,所以会更倾向于后者,直到考前我专业课是背了7遍。
(4)找到合适的背诵内容
311的内容都是703需要背诵的内容,尤其是前几遍背书最好不要挑重点,所有笔记内容都是重点,
我觉得需要强调的是用来背诵的笔记最好是固定的不宜换来换去,并且背关键字就好,充分利用位置记忆法和关键词记忆法。不需要拿着书背,不需要一字一句地背,能根据理解连词成句背诵就ok。
3.关于真题和热点
真题一定要认真研究,一般是在3轮背诵左右。首先,出过的题会重复出现,而且真题真的是“研究百遍、其义自见”。比如说15年的论述题考德育,20年的简答又出现了德育,15年的名词解释考了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19年就考成了论述题,19年考了马克思以为20年不会考了吧,20年论述题继续,只是成了马克思教育于生产劳动相结合了。其次,北师喜欢考小的知识点,所以背书要全面,我还记得考前一个和我一起考北师的朋友和我说她觉得俄国法案太难背了,反正考的几率也不大,她就不背了,我总觉得背的全面才靠谱,所以我不敢落下任何细节,最后考场上看到《统一劳动学校规程》的时候还是蛮庆幸的。还比如说19年的德国实科中学、20年的昆体良都是小的考点。
热点就需要理清答题思路,一般都需要知道首先是什么,热点背后的原因又是什么,有的即热点的意义,最后是怎么做。所有问题从what,why,how三个角度都分维度思考就好,热点初复试都要关注。
4.关于模拟
考前一定要进行模拟!至少模拟2次,最好是3次。第一遍模拟要知道自己能否把试卷做完,第二遍模拟用来控制和调整各题型的时间分配,第三遍模拟主要就是用来安心了。我个人只进行了2次模拟,时间都比较紧,都有些没写完,导致我上考场前都有些害怕写不完。但是不要紧,大家要放平心态,不管怎么样每道题都要写!能写完是最好的,试卷写完了你就战胜一大部分人了。
5.关于心态
要解决心态问题,就要自信,要自信,要自信!我相信决定考北师的人都不缺乏信念,但是很容易被别人左右,稍微受点打击就觉得自己不行,考不上。我不敢说只要坚持就能成功,但是大家大部分都是成年人了,从小到大自己的学习情况自己最清楚,有自己一套学习方法的人一般不出意外都可以,没有的人一般经过二战三战总结经验教训也有不少成功的。心里有一杆秤之后要做的就是相信自己,砥砺前行。
自己的短板也不要害怕,越害怕越会乱了分寸,自己下意识就给自己设限了,潜意识里会产生抵触情绪,做题效果会大打折扣,要放平心态,正常复习。
复试经验:
1.复试备考时间轴
12月26、27日两天考完之后我将近休息了一个月,每天要做的事情感觉就只有:睡觉!到了1月底才反应过来时间已经过去一大半了,所以相对于初试,我复试的准备时间还是很充足的,于是乎我的作息又开始进行调整。
1月底~2月底出成绩前:阅读名著+看导师文献
2月底出成绩后~复试前一周:看热点+整理名著和文献笔记(出成绩到真正复试就半个月的时间,很快!今年是院线出来后一周之内就陆续开始进行复试了。一出成绩我就联系到了勤思的老师,虽然说成教相对于其他专业竞争不会那么大,但是临门一脚了,还是稳妥起见哈哈,不过勤思的小三门课程确实很值得!)
复试前一周:背诵整理的内容+模拟面试3次
2.复试内容
勤思会给复试学员发放备考手册,里面的名著、文献介绍等我都用到了,我自己也根据课程,进行了自我介绍、专业问答和英文问答三个方面的准备,如下所示:
(1)自我介绍
第一段介绍本科专业年龄家乡等;第二段突出学习能力:大学学习成绩、奖项等,和科研相关的奖项一定要放上,突出学术成就!不过大多数人都没有相关经历,什么能体现学习、科研能力的就往里放;第三段表达对该专业热爱,跨专业的说明跨专业的原因,也是表达对该专业的热爱(热爱是建立在一定的了解之上的,不能只说热爱,然而什么都说不出个一二)。
(2)专业问答
专业问答其实就是将原来笔试的内容转为线上口述,所以还是要认真准备,不管是否是成教专业,都需要注意的有名著、文献阅读和热点。
名著要能概括整本书的内容,然后对某一个内容有自己的见解。我个人在准备期间阅读了5~6本相关书籍:大名鼎鼎的的联合国三部曲:《学会生存》、《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和《反思教育》;然后是《终身教育引论》、《理想国》和《第四次教育革命》,这些都是很常见的书籍,也是勤思的必读书单里面的内容,每个人都能读,但是重要的还是在思考,我每本书看完之后首先会尽量用一句话或者一小段话概括全书,然后总结出我对这本书印象最深刻的部分并谈自己的感受,最后看有什么我认为不好的地方。
文献阅读我一般是先泛读,看框架,提炼出核心(偷懒的方法是先看摘要和目录,不懂的或者想了解的再细读)。我把相关导师的论勤思下载下来了,找到重要的主题之后会去找其他核刊一样主题的文献进行延伸阅读,每一个主题选出1~2篇自己认为最有用的文献进行精读。最后是精读了20篇左右的文献,总结出了10个左右相关的问题,这才稍微有一些放心。
热点还是和初试的类似,通用热点回顾初试笔记,对专业相关热点进行补充记忆。
名著、文献和热点都要尽可能总结提炼出最后能背诵的框架和笔记,到最后一周的时候就是不停的输入+输出(背诵+模拟)
(3)英文问答
今年我被问了3个英文问题,都和专业相关,但总体上来说都是很基本的问题,老师们人都很好,也不会太刁难咱们。所以不要过分担心(虽然我复试前也很担心哈哈),中文的专业问题抓紧才是关键!
(4)心态问题
对于复试,首先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状态,积极乐观,充满自信;其次是要注重答题思路和逻辑;最后,复试是你决战考研的最后一仗,先不用管结局,但不能掉以轻心!
其实我个人觉得我复试答题答得不是很好,但是可能就像老师说的,不要在乎一道题答的好不好,要看整体表现,要充满自信和精气神哈哈,这些我倒是做的还不错,所以最后分数还不错。
(二)政治和英语
因为我的政治和英语分数都处于一般的水平,也是短期速成,就没有什么特别的经验可以分享,至少是没有拖后腿,就简单说一下。
关于政治,我是理科生,向来政治就不太好,但是我的选择题最后有40分,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资料多不如精,直到考前我把肖大大1000题刷了3遍,第一遍盲刷,第二遍把两次连续错的题重点标记,第三遍就只看错题了。
关于英语,最重要的就是单词和阅读,我最后阅读是错了3个还是4个记不清了,我也没有专门花时间背单词,都是在练习阅读的过程中背的单词,单词是基础,阅读占大头,所以这两部分一定要重视。
以上,就是我考研过程中的一些经验,希望能对大家有一定的帮助。“伸手摘星,即使徒劳无功,亦不致满手污泥。”梦想要好高骛远,行动要脚踏实地,祝大家都能圆梦。
想要报考这个学校的同学,或想进一步请教学长学姐的备考经验,请留言为她(他)疯狂打call,留言越多的帖子,我们会再邀请他们直播讲解考研经验,线上为大家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