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简单总结了一下观点

2023-07-14 03:46 作者:吊袜带骑士gt  | 我要投稿

作为一名十多年的海虎粉丝,海虎在我心中一直是国漫中最经典的商业作品之一,续作武神篇幅加倍,画面更加精致,却成了磁场系列衰落的滥觞。之前和我多个文史哲还有心理学专业的朋友聊过对磁场系列的看法,武神失败在那里?要讲清楚这个问题,需要很多题外话,所以先从最直观的讲起。 一.剧本 武神前期类似群像剧,后期却类似邪白个人传记。故事的节奏快慢由信息量决定,信息量越大节奏越快。群像剧角色多,人物关系丰富,以此产生的多条故事支线带来了充足的信息量。大砍角色,信息密度也就发生了变化。 这里就不得不提到一个关键角色白不二。白武男和白愁是他的直系亲属,铁马、雷奥和海瞳是他的旁系亲属,狂风是他的老妈子。因为狂风之死,家属暗天对不二产生了欣赏,所以不二承接了七条重要的老角色关系,后期没有几个角色具备这样的描写价值。但就是这么重要的角色,说砍就砍,不仅因为作者对伏笔铺垫的轻视,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剧本定位的变化。白不二的复仇支线充满了强烈的动机和矛盾冲突,如果后期剧情要以邪白为中心,白不二就必须下线。 之前作者搞蓝国拼盘,故事精彩依旧,因为主要角色大部分存在,信息量依然密集。但写Ⅳ白不二时,主要角色已所剩无几。其实人物的减少并不一定带来信息量的衰减,很多作品反而因为出场人物多导致节奏碎,是肥良他不擅长刻画细节,所以用丰富的角色关系代替了这部分信息量。一旦角色大量减少,细节缺失的缺陷也格外凸显。 并且,因为作者在角色定位上的不清晰,导致剧本出现了结构上的失误。所有剧本结构都来自于三幕剧或三幕剧的变形,简单理解就是开头、发展和结局。开头引出目标事件,发展设置对抗,结局进入高潮。作者明确提出过,邪白就是后期的第一男主。所以他的目标事件是玩元神,对抗是别人不让他玩。然而对抗被设计成了碾压局,矛盾和悬念被大大削弱,导致冗长的对抗过程平淡如水。而到了结局时,他作为第一男主却被偷天换日,解决事件的主要角色被换成了刹暗天。然而刹暗天自己的主线也不完整,他在对抗过程中被边缘化了,承担对抗的是克虎刃,而克虎刃也在结局时被换掉。就这样,主线支离破碎。 不要对我说,暗天的性格很摸,所以在对抗中被边缘化是合理的。剧本结构就是剧本结构,绝对不会受到角色个性的影响。创作是艺术,有自己的规律,放弃对人物动机的打磨,舍弃伏笔铺垫,为了让读者“猜不到发展”而脱离剧本结构,就是对创作规律的不尊重。剧本结构不是套路,而是千年来的文艺界集体的智慧结晶,是经过反复验证的权威方法论。一个商业漫画作者何德何能认为自己有打破规律的能力? 何况,他的知识储备极为贫瘠,没有什么创新的能力。下面进入第二环节:理论与实践。 二.理论与实践 刚才说的剧本问题只是外因。创作是作者的生活实践与知识储备的集中体现,是什么逻辑导致肥良写出这种剧本,这是内因。 肥良不尊重创作规律另一种体现,就是比起打磨故事本身,更热爱宣传自己也不了解的观点,喜欢把现象当本质,来忽略事物间联系的内在逻辑。 还是以白不二为例,肥良认为他是小孩,所以让他在死前看到玩具。讲漫连载期间,我就这个问题和别人辩论过很多次,肥良对儿童的理解就存在着常识性的错误。儿童和成人最重要的区别是生理不是年龄,生理状况大大影响心理状态,白不二的身体是18岁,大脑和生殖器官已经发育成熟,意味着激素水平和神经元与成人无异。生长环境上,虽然隔绝人群,却拥有完善的语言能力,出关后治理千军城多年,不缺乏社交。此外,战乱年代的儿童心理上普遍早熟,亚美尼亚应征的童子军最小只有6岁,小萝卜头就义时只有8岁,家国观念厚植于心,怎会因为是小孩,思想觉悟就比成年人低下?并且,杀人也会对心理产生深远的影响,白不二参与过战争并且不忌讳屠鲨民众。经历上,最重要的老爸老妈还有老妈子都Ⅳ了。所以不二哪一点可以当小孩来看呢?就因为他年龄小? 一个合理逻辑的建立,需要很多限定条件,比如中文所讲的“语境”,一句话单独拎出来,和放在不同的语境下,表意会发生改变。所以肥良抛弃那么多限定条件,就只盯着白不二的年龄来说事,把一个孤立的现象作为人物塑造的根本出发点,这样的角色逻辑只能是苟p不通。 再比如女性角色的论述上,实在令人发指。海虎充斥着大量的菲勒斯崇拜,但因为偏重叙事,给出的限定条件模糊,很多时候甚至可以解读为反菲勒斯。然而,到了武神时期,已然登峰造极了。银铃出场的旁白非常逆天,大意是说,女人的力量和智慧都不如男人,但是为什么能成功了?因为她们用美色征服了男人呀!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女人天生不如男人,但是想要逆转权力地位,可以靠星魅力。恩格斯论述,女性社会地位的降低,是因为私有制的兴起。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女性地位的提高也和生产力发展密不可分。肥良的旁白一开头就是“历史告诉我们”,说明这就是他对现实的认知而不是单纯的设定,纯地摊文学水平。 灵魂与性别的关系也是如此。拉康指出,两性关系其实是围绕菲勒斯中心进行的虚假的对立,某些角度,女人和男人的身份不由生理事实决定,而是由语言和能指决定。简单理解,两性的生物学差异不能完全决定两性在社会上的差异,而灵魂是基于社会认知的产物。肥良出于菲勒斯中心来构建了两性之间的绝对差异,把男女的生物学差异覆盖到了两性认知的全部领域,结果是女性角色在战斗与心理描写中全面受限。正巧,白不二作为青少年也是不被菲勒斯中心主义承认的,所以他们都成了菲勒斯中心叙事系统的边缘人。 太多太多理论上的谬误了。套用历史专业朋友的话,“肥良打造的社会属于空中楼阁,说是封建社会都侮辱封建社会,因为土地制度、行政区划、生产关系这些细节一丁点都没有提及,而且也没有看到从下而上的统治逻辑,邪白都用亚飞了,可以越过了地方豪族的统治管辖普通人,这种情况下还封新统治者干什么?如果仅仅是喜欢被崇拜,那么更适合搞宗教。”而哲学专业的朋友又评价,“民众对大刀和正白谁赢谁输的打赌的描述,明显符合zb社会里消费主义的特征,然而肥良又说那是血腥野蛮的部落,这是混淆概念。”以这些错误的理论认知作为情节展开的出发点,怎么可能有说服力呢? 如果一部作品不想按照商业套路来叙事,那它需要艺术所需的思想性和感染力,优秀的作品可以达到商业性和艺术性的平衡,而武神系列两不沾。作者舍弃了自己最擅长的情感渲染,醉心于宣扬漏洞百出的理论,在后期和终极经常强调“惊世智慧”。没能形成全面的基础知识体系框架,他的创作欲和创作能力是不匹配的。 很多人一直没弄清文艺作品的辨析标准,一方面,文艺作品承载了作者的观念。这时候看的不是它符不符合现实,而是通过作者选取的刻画方式,体现作者什么观念,而那就是“价值导向”。另一方面,文艺作品要符合现实基础,设定有自己存在的现实根基与发展规律。所以很多作品可以又脱离现实,价值观又扭曲。但很多人反驳他人的时候,明明在抨击作品三观的场合,他反驳说“现实如此”;而到了违背理论常识的场合,他又说“这仅仅是设定”。但是无所谓,市场会出手。一部商业作品在盈利的同时,作者也有承担价值观引导的责任和义务,即便陈某歌张某谋拍出烂片也会被公众口诛笔伐。一个小圈,还没成为热圈,就先成为饭圈,这真的不合适。

简单总结了一下观点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