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12月2日【常识午餐】

2022-12-02 09:51 作者:公考李梦娇  | 我要投稿

1. (单选)关于陶瓷,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入窑一色,出窑万彩”是钧瓷的特点

B.唐三彩中最具代表性的造型是虎和骆驼

C.紫砂壶是用含铁量较高的黏土制成的

D.景德镇在宋代时期主要烧制青白瓷

【答案】B

【三级知识点】常识判断-人文-艺术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历史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唐三彩,中国古代陶瓷烧制工艺的珍品,全名唐代三彩釉陶器,是盛行于唐代的一种低温釉陶器。釉彩有黄、绿、白、褐、蓝、黑等色彩,而以黄、绿、白三色为主,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唐三彩”。因唐三彩最早、最多出土于洛阳,亦有“洛阳唐三彩”之称。唐三彩塑造的形象造型生动,可分为人物、器皿、动物三类。动物有马、骆驼、狮、虎、牛、羊、猪、狗、兔、鸡、鸭、鹅等,其中马和骆驼居多也最具特色,而虎不具有代表性。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

A项:钧瓷,发源于唐朝,在宋朝达到鼎盛,是我国宋代五大名瓷之一。“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艺术魅力使得钧窑成为诸窑之冠,素有“黄金有价而钧无价”的美称,于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C项:根据考古发现,紫砂壶诞生于明代中晚期,1965年在南京市郊江宁县马家山油坊桥挖掘的明嘉靖十二年司礼太监吴经墓出土的紫砂提梁壶是目前为止出土最早的一件紫砂壶。根据国家新标准《GB/T10816——2008紫砂陶器》中给紫砂的科学定义是:“用质地细腻、含铁量较高的特种黏土制成的,呈色以赤褐色为主,质地较坚硬,且透气性能好的无釉陶器。”因此紫砂壶是用含铁量较高的黏土制成的。

D项:宋代景德镇窑瓷器是中国宋代重要瓷窑之一,在今江西景德镇。据文献记载始烧于唐玄德年间(618-626),但目前考古发现瓷窑遗址,最早为五代,烧青瓷和白瓷。宋代主要烧制青白瓷。元代青白瓷继续烧制,并创烧青花、釉里红及卵白釉瓷。在明代一跃成为全国瓷器生产中心。

 

 

2. (单选) 中国古代有:“吾日三省吾身”,“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身体力行”等思想。这些都表达了在进行道德修养时应该:

A.省察克治,勤于实践

B.慎独自律,遵守道德规范

C.知行合一,完善道德品质

D.学思结合,加强道德行为训练

【答案】A

【三级知识点】常识判断-人文-语言文字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文学。

第二步,“吾日三省吾身”出自《论语》,指的是曾子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三省”与A 选项的“省察克治”对应;“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出自《荀子》,意思是路程即使很近,但不走就不能到达;事情即使很小,但不做就不能成功。强调“要去做”,也就是“实践”;“身体力行”出自《淮南子》,意思是亲自体验,努力实行,强调“实践”。题干中的后两句名言都可以和A 选项的“勤于实践”相匹配。“省察克治”是明代思想家王阳明提出的一套修身养性的方法,指每时每刻思考检查自己的思想言行是否符合道德要求。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

B项:慎独自律,遵守道德规范,由王阳明提出,意为人们应谨慎思考自己的言行是否符合规范,与题意不符。

C项:知行合一,完善道德品质,由王阳明提出,意在引导人们正确进行道德修炼的思想,与题意不符。

D项:学思结合,加强道德行为训练,强调应学习思考相结合,加强道德训练,题目表述有实践之意,因此表述不正确。

 

 

3. (单选)下列诗词与所描写节令不相符的是:

A.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元宵节

B.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未必素娥无惆恨,玉蟾清冷桂花孤。一一七夕节

C.冷食方多病,开襟一忻然。终令思故郡,烟火满晴川。杏粥犹堪食,榆羹已稍煎。唯恨乖亲燕,坐度此芳年。——寒食节

D.无云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盘上海涯。直到天头天尽处,不曾私照一人家。——中秋节

【答案】B

【三级知识点】常识判断-人文-传统民俗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人文常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B项出自宋代晏殊的《中秋月》,通过诗中意象“素娥”、“玉蟾”等可得知诗句描写与嫦娥、月亮有关,进而推断出诗句应当描写的是中秋节,而非七夕节。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

A项:出自宋代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可从“东风夜放花千树”、“一夜鱼龙舞”中得知描写的是夜晚人潮观灯,所以对应的节日是元宵节。

C项:出自唐代韦应物的《清明日忆诸弟》,可从“冷食”推测出“寒食”,所以对应节日为寒食节。

D项:出自唐朝诗人曹松的《中秋对月》,可从“秋三五”、“蟾盘”,得知诗中描写了中秋时节和满月,所以对应的节日是中秋节。

 

 

4. (单选)以下情况中,没有违反公务员法中需要任职回避规定情形的是:

A.小张和他的妻子在同一个厅级机关分别任不同处的处长

B.老李是某厅级机关处长,其女儿是该处某科室的科员

C.小刘是某厅级机关财务处科员,其妻小梁是该厅老干部处科员

D.老周是某厅副厅长,其妻老钱是该厅人事处主任科员

【答案】C

【三级知识点】常识判断-法律-法律其他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任职回避常识。

第二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74条规定,公务员之间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以及近姻亲关系的,不得在同一机关双方直接隶属于同一领导人员的职位或者有直接上下级领导关系的职位工作,也不得在其中一方担任领导职务的机关从事组织、人事、纪检、监察、审计和财务工作。公务员不得在其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经营的企业、营利性组织的行业监管或者主管部门担任领导成员。因地域或者工作性质特殊,需要变通执行任职回避的,由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规定。C项小刘和其妻子虽然是夫妻关系,但是两个人的直接隶属领导人并不是同一人。两个人同为科员,也不是直接上下级领导关系的职位。小刘虽然从事有关财务工作,但是其妻子并未担任相关的领导职务,并没有违反规定。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

A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74条规定,小张和其妻子虽然在厅级机关分别任不同处的处长,但是两个人是属于规定中的直接隶属于同一行政首长的情况,按照规定应当回避。

B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74条规定,老李和其女儿属于直系血亲,公务员之间有直系血亲关系的,不得在有直接上下级领导关系的职位工作。老李作为其女儿的直接上级,违反了规定。

D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74条规定,老周和其妻子是夫妻关系,不得在其中一方担任领导职务的机关从事组织、人事、纪检、监察、审计和财务工作。老周作为副厅长其妻子却担任该厅的人事工作,违反了规定。

 

 

5. (单选)将以下事件按发生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德军“闪击”波兰 ②诺曼底登陆 ③萨拉热窝事件④凡尔登战役 ⑤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⑥丘吉尔首次出任英国首相

A.③④①⑥⑤②

B.③⑥①⑤②④

C.①⑥③⑤④②

D.①③⑥②⑤④

【答案】A

【三级知识点】常识判断-历史-世界史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历史常识。

第二步,①德军闪击波兰战役的时间是1939年9月,②诺曼底登陆的时间是1944年6月,③萨拉热窝事件的时间是1914年6月,④凡尔登战役的时间是1916年2月,⑤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时间是1942年7月,⑥丘吉尔首次出任英国首相的时间是1940年5月。因此顺序为③④①⑥⑤②。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

B项: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战役,德军闪击波兰、诺曼底登陆、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和丘吉尔首次出任英国首相均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事情,因此④应当在①之前。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破坏性最大,时间最长的战役。战事从1916年2月21日延续到12月19日,德、法两国投入100多个师的兵力,军队死亡超过25万人,50多万人受伤。伤亡人数仅次于索姆河战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C项:萨拉热窝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的导火索,德军闪击波兰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事件,因此③应在①之前,C选项排除。萨拉热窝事件于1914年6月28日巴尔干半岛的波斯尼亚发生,此日为塞尔维亚之国庆日,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斐迪南大公夫妇被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普林西普(一名隶属塞尔维亚“黑手社”的波斯尼亚青年学生)枪杀。这次事件导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成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D项:萨拉热窝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的导火索,德军闪击波兰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事件,这是“闪电战”在战争史上的首次应用,因此③应在①之前,D选项排除。

 

 

 

6. (单选)楚汉相争在我国历史文化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象棋中的“楚河汉界”源自于这段历史

B.成语“破釜沉舟”源于楚汉相争中的一场战役

C.琵琶曲《十面埋伏》反映了楚汉垓下决战的情形

D.诗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以此为题材

【答案】B

【三级知识点】常识判断-历史-中国史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楚汉相争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楚汉之争是公元前206年至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项羽、汉王刘邦两大集团为争夺政权而进行的一场大规模战争。最终,楚汉之争以项羽败亡,刘邦建立西汉王朝而告终。成语“破釜沉舟”意思是把饭锅打破,把渡船凿沉,比喻不留退路,非打胜仗不可,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该成语源自项羽与秦之间的巨鹿之战。该战中,项羽破釜沉舟,向兵卒表示要死战到底。最终项羽打败秦将王离,各路诸侯臣服。故“破釜沉舟”与楚汉相争无关。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

A项:秦末楚汉争霸时期,公元前205年夏,项羽在彭城(今徐州)大败汉军,刘邦退到黄河南岸重镇荥阳,楚军乘胜追击,在荥阳一带僵持。后刘邦派韩信抄断楚军后路,项羽军队补给不足,无奈与汉军讲和,双方约定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以西为汉,以东为楚。此即“楚河汉界”的由来。

C项:十面埋伏是一首中国琵琶大曲,同时也是中国十大古曲之一,乐曲描写了楚汉战争垓下决战的情景。汉军用十面埋伏的阵法击败楚军,项羽自刎于乌江,刘邦取得胜利。其乐曲震撼人心,清楚地表现出了项羽被大军包围时走投无路的场景。

D项:楚汉相争中,项羽兵败后不愿偷生而自刎于乌江。“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出自宋代李清照的《夏日绝句》,这两句称赞项羽是顶天立地的好男儿,宁愿战死也不苟且偷生。诗人通过歌颂项羽的悲壮之举来讽刺南宋当权者不思进取、苟且偷生的无耻行径。


12月2日【常识午餐】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