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巴斯俄军已合围,乌军为何不快点撤?离开城市,就是死路一条
俄乌冲突愈演愈烈,自马里乌波尔战役结束后,俄军势如破竹,不仅拿下了乌军重镇红利曼市,还对利西昌斯克形成了合围之势。在这种情况下,乌军面临被包围的风险,而据路透社报道,泽连斯基已经同意乌军在出现“可能被包围”风险的前提下,安全有序地撤离。
但撤退归撤退,安全有序就不一定做得到了,纵观整个俄乌战争,乌军都是极度缺乏火力的,从战争一开始,俄军就凭借着优势火力直接打的乌军连连败退,到了后面,乌军接收到了来自北约的大规模军援,这才把局势稳定下来。
但北约国家援助的大部分都是防御和小杀伤武器,例如防空导弹、枪支弹药等,这些武器只能给予乌军一部分的火力支持,俄军仍然拥有大规模的火炮、坦克、装甲车甚至是空中支援,这些都是乌军无法比拟的。
而乌克兰的地形多平原,几乎没有可以遮挡的掩体,这就非常适合掌握优势火力的俄军推进战线,缺乏火力优势的乌军几乎无法阻挡俄军前进的步伐,这使得乌军只能依托城市跟俄军打巷战,这样才能迟滞俄军的行动。
而主打巷战的乌军在城市里就不再惧怕俄军了,因为在城市内部,具有优势火力的俄军无法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而且熟悉城市布局的乌军也拥有地利优势,坦克和装甲车无法发挥作用,躲在暗处的乌军也可以偷偷放导弹轰击俄军。
正因为如此,城市越大,乌军的优势就越大,俄军的推进就越受阻碍。所以俄军在进攻城市半径几十公里的基辅时,必然是层层受阻,处处受限,而进攻乌东部的哈尔科夫、马里乌波尔等城市也会遇到这样的问题。
不过马里乌波尔终究是被俄军用3个月的时间包围啃了下来,而哈尔科夫和其他城市就比较难大,顿巴斯地区之所以成为乌军防御的重点,也是因为顿巴斯地区拥有城市带,这里的城市几乎是连成一起的,有利于乌军的防守。
但缺乏重武器的乌军被歼灭也只是时间问题,现在俄军已经攻占了红利曼市,正在同南部的俄军形成合围之势,一举包围歼灭利西昌斯克,如果俄军愿意,甚至可以继续延伸两侧的俄军,做一个加长版的“铁钳”直接把顿巴斯地区的其余城市全部包围,然后搞出第二个马里乌波尔。
而且乌军面临的问题就是,由于缺乏重武器,乌军无法在正面战场上同俄军进行有效作战,只能是依托于城市与俄军打巷战,而城市也是建设在平原上的孤城,周围没有有利地形可以依托。
利西昌斯克地区的乌军如果撤退,只能说是溃退,因为只要乌军一离开城市地区,俄军的火力优势马上就显现出来,且不说俄军可以直接火力覆盖封锁乌军撤退的路线,就是天上时不时飞过的战斗机投几颗航空炸弹他们也受不了。如果不撤退,选择继续在城市带进行战斗,那么利西昌斯克很有可能成为第二个马里乌波尔,被包围歼灭只是时间问题。
最要命的是,从利西昌斯克到西面的第聂伯罗,几乎是一片平原,中间再也找不到可以依托的城市带,让乌军从利西昌斯克撤退后,就是扛过俄军猛烈的炮轰,能不能和后续支援的乌军一起稳住阵线还是问题。
平原地带最适合俄军的火炮进行火力覆盖,而后还可以把坦克和装甲车直接向前推进,可以说,乌军在失去顿巴斯城市带后,最需要的就是稳住阵线,而稳住阵线必须的就是与俄军差不多的火力。
但乌克兰的军工产业几乎全部被摧毁,目前也只能依靠北约的“盟友”提供优势火力武器,美国已经准备向乌军支援远程多管火箭炮,而波兰也准备向乌军支援重型火炮,其他的北约国家也正在观望,前后态度不一,不确定是否会向乌军提供重型武器。
虽然乌军得到了一些重型武器,但数量实在是太少,俄军至少有数千门火炮在顿巴斯前线,就凭借这援助来的几十台重武器,就算再先进也于事无补,毕竟顿巴斯地区战线有500公里左右,乌军并不能得到战略主动权,只能是得到局部的战略主动。
目前乌军的情况堪忧,缺乏优势火力的导致他们非常被动,而一望无际的平原又不能给予乌军任何帮助,几乎成了俄军的“活靶子”。而乌军还是有机会的,乌克兰的国土还是比较宽广的,有一定的战略纵深。
虽然顿巴斯地区的城市带失去了,但是乌军可以全线撤退至第聂伯河一带,第聂伯河地区的城市和河流都可以帮助乌军再次建立一个稳固的防线,不过也有一点不好的就是首都基辅也在第聂伯河边境,一旦乌军在南部地区依靠第聂伯河组织防线,那么就有丧失整个东部地区的可能。
因为以河流为界,乌军易守,俄军也是一样,到时候俄军可以指挥着大量部队北上进攻哈尔科夫地区,甚至直接推进到基辅,如果俄军不打算渡河作战还好,如果想要渡河,那乌军可以说就等着迁都吧。
总而言之,乌军现在是遇到了大麻烦,在失去全部顿巴斯城市带后,下一个可以依靠的城市带就是在第聂伯河附近,而第聂伯河是连着基辅的,可以说再后撤就没有退路了。而北约所许诺的重型武器又迟迟没有兑现,可以说,现在是乌军的大危机,俄军已经胜利在望了。
【欢迎投稿,私信必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