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曲折而反复的美国陆军自行高炮(中)

2021-11-20 17:33 作者:帝国苍穹fw190  | 我要投稿

步入导弹时代的迷茫

        前文我们也提到过,M42自行高炮受“防空导弹”至高的理论影响于60年末停产,63年基本退出一线,而在得到下一个临时替代品之前,美国陆军可把自己折腾的不轻

       当然从事后的角度来看,能满足美陆需求的靠谱导弹,至少要到70、80年代交汇点了。

M1 AGDS(所谓伴随式弹炮合一)

       早在M42自行高炮被定名为并于1953年正式入役后不久,美国陆军就开始顺应当时“航空器威胁”的升级,开始了给M42自行高炮升级雷达测距仪器工作(1955年取消)。

       而就在升级取消的一年之后(1956年末),T249自行高炮概念设计正式开始。该炮计划用于取代M1和M42自行高炮,该系统基于37mm T250 六管加特林机炮与配套脉冲多普勒雷达等火控系统并安装在经过改装的(加长)M113装甲运兵车底盘上。

T249自行高炮

       T250 37mm加特林机炮使用37 x 219 mmSR (T68),修改自博福斯的40×311mmR;弹药初速为(HE)915m/s,略高于博福斯 L/60 式 40mm高炮的880m/s(HE),其最大射速更是高达3000发/分(对空中目标)、120发/分(对地面目标);达到了M42自行高炮的12.5倍

       其弹鼓匣装有192发待发弹,共有1464发外部安装备弹;待发弹和备弹分别达到了M42自行高炮的48倍和3.05倍。

T250 37mm加特林机炮

       在测试过程中,T249自行高炮表现出较高的可靠性和火力性能,在有效射程范围内第一轮点射命中空中目标的平均概率为60% 。

       如果量产的话,T249自行高炮将预定使用M551轻型坦克(谢里登)的底盘。

M551轻型坦克(谢里登)

       而民团团员(Vigilante)计划也分为Vigilante A(拖曳版)和Vigilante B(自行版本),分别命名为T248和T249,和日后的M163/M167一样。

       然而,比较可惜的是,在1961年测试完成后,陆军领导层已经被“导弹万能论”所主导,认为传统火炮防空系统已经过时,项目于1962年最终被搁置,从而转向MIM-46(撕裂者)防空系统。

幸存的原型车

       此后,T250 37mm加特林机炮曾尝试通过AC-130炮艇机复生但也未能成功,1971年左右该炮还进行过反复测试,报告建议继续使用改进T250,但最后还是没有了下文。

幸存的T249自行高炮试验车

        但就在1965年7月,顶替民团团员(Vigilante)计划的MIM-46(撕裂者)防空系统计划因为资金不足、需求变化以及未解决的技术问题导等因素被终止。根据最初1958年的计划,陆军可是设想在1963年引入MIM-46用以接替M42自行高炮,而实际上那一年MIM-46方才进行试射。

MIM-46试射

长时间服役的“应急产品”

       随着MIM-46的“无疾而终”,MIM-23 Hawk性能不尽如人意,以及越南战争第三阶段的开始,除了召回部分退役的M42自行高炮外,美国还准备了由M163 VADS、M167牵引式高炮MIM-72小檞树自行防空导弹系统以及FIM-43红眼防空导弹组成的临时野战防空方案”。

AN/MPQ-49(FARA)是这些临时方案的支持(预警),探测距离为15-20km

       MIM-72小檞树自行防空导弹系统则是可以视作MIM-46(撕裂者)防空系统的直接替代品,其基于M113装甲车底盘(M730),待发弹4发,备弹8发,弹长2.90 m,翼展63cm,弹径127 mm,发射重量86kg,最大速度为1.5马赫,射程为180m--5km,射高为25m--4km。该系统于1965年开始研制,1969年服役

MIM-72小檞树自行防空导弹系统

       而M163 VADS、M167牵引式高炮则是MIM-72的补充,它们都基于M168式自动炮,该炮源自著名的M61火神炮,同样使用20×102mm弹药,炮口初速为1030--1120m/s,最高射速为3000发/分(对空中目标)、1000发/分(对地),比起M61最大6000发/分的射速有所降低,但同时大幅度降低了后座阻力,其对空有效射程为1200m(1800m)--2500m,有效射高为900m,待发弹为1100发,总载弹量2100发。

M167改

        M163自行高炮和M167牵引式高炮在火控系统方面都比较节省,仅使用测距雷达(AN/VPS-2 型全相干脉冲多普勒雷达)和光学瞄准具,雷达可自动跟踪搜索0.9马赫以下的活动目标,在 4000m距离上,对1㎡目标的发现概率可达99.5%。

M163 VADS

       底盘则是基于M113装甲运兵车(M741),虽然通用但总体性能较为平庸,还不如使用M551轻型坦克(谢里登)的底盘,或是也算是对位临时方案吧。M163自行火炮最终于1969年服役

      而FIM-43C红眼则是第一代便携式防空导弹,于1968年服役。FIM-43C弹长1.20m,翼展0.14 m,弹径70mm,发射重量8.3kg,最大速度1.7马赫,最大射高2740m,最大射程4500m。美中不足是仅具备追尾/有限前半球能力,但放在同时期性能已经是相当不错了。

FIM-43C红眼

       同时期的MIM-72A也仅具有尾追能力,而到了1974年服役的MIM-72C则换装了AN/DAW-1导引头,具备了全向攻击能力。

      另外提一嘴这个时期(70年代始),美国主要在机步师和装甲师下辖的混合防空炮兵营混合使用MIM-72和M163 VADS,其中共4个火力连,两个连装备MIM-72,两个连装备M163 VADS,每连辖12辆,防空火力不仅不算弱,反而是相当强劲的。

ROAD机步师

       而同时期苏联的ZSU-23-4(石勒喀河)也是采用了23mm口径(4管);德国在60年代末则是采用了Rh202 式 20mm双管高射炮,可以说也是一种趋同的选择。

ZSU-23-4

        总的来说,比较可惜的是T249在错误思想指导下被直接放弃,要不是说不定可以引领一个潮流。

(未完待续)

 

       

曲折而反复的美国陆军自行高炮(中)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