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一次结盟为什么让上杉谦信在关东的政治合法性直接清零?

2023-03-25 16:14 作者:御鬼人  | 我要投稿

日本战国时代是乱世。而乱世的特点就是征伐与纵横并存,战国大名之间的结盟和毁盟都是家常便饭,织田家与德川家长达二十年的盟约都属于奇迹。但这并不意味着结盟和毁盟是没有代价的,上杉谦信的一次结盟就让他在关东的政治合法性直接清零。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天文二十一年(1552年),关东管领上杉宪政逃到长尾景虎(上杉谦信)的越后国,以上杉氏家名和关东管领职位为条件请求长尾景虎出兵讨伐在关东“下克上”的后北条家。永禄四年(1561年),长尾景虎大举进攻后北条家,关东地区的大名国人纷纷赶来与长尾景虎联合。

于是长尾景虎一下子拥有了多达十一万五千人的关东联军,这在日本战国时代前期堪称是“天文数字”的兵力。面对声势浩大的长尾景虎,后北条家的实际掌权者北条氏康决定放弃大片领地,将主力全部集中在难攻不落的主城小田原,准备通过坚守的方式耗走长尾景虎的联军。

长尾景虎的十余万大军围攻了一个半月,始终无法攻克小田原城。随着无法攻克小田原城,关东联军内部的矛盾开始激化,人心逐渐离散。无奈之下,长尾景虎前往镰仓八幡宫正式就任关东管领和接受上杉氏(改名为上杉政虎),然后返回了越后国,第一次关东征伐结束。

上杉谦信的第一次关东征伐虽然虎头蛇尾,但总体上还是收获颇丰的,其中最重要的成果有三个:第一,基本占领了上野国;第二,获得了“关东管领”这个随时可以出兵关东和号召关东各方势力的旗号;第三,关东的反后北条势力获得了强力外援,让他们有希望坚持下去。

正因如此,后北条家虽然在第一次关东征伐后尽复旧领,但接下来的扩张却比以前困难许多。此后多年,上杉家与后北条家在关东地区拉锯。后北条家一直无法取得突破性的成果,上杉家也被后北条家和其盟友武田家拖在关东和信浓。这导致上杉谦信迟迟无法西进上洛。

永禄十一年(1568年),武田信玄大举进攻盟友今川家,武田、今川、后北条结成的“甲相骏三国同盟”瓦解,后北条家与武田家决裂并开战。此时的后北条家陷入了西有武田信玄、北有上杉谦信、东有关东群豪的“包围网”之中,战略形势极为不利,北条氏康必须调整外交。

所谓“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武田信玄此时已经是北条氏康和上杉谦信共同的敌人,那么北条氏康和上杉谦信就有了结盟的需求。特别是对于上杉谦信来说,在武田信玄已经南下的情况下,如果与北条氏康结为同盟,上杉谦信就能将主要精力用于西进上洛,恢复天下秩序。

元龟元年(1570年),上杉谦信与北条氏康结盟,史称“越相同盟”。北条氏康不仅承认了上杉谦信的“关东管领”并割让领地,还把八儿子送给上杉谦信当养子(即“御馆之乱”两大主角之一的上杉景虎)。上杉谦信则以“关东管领”的身份承认北条氏康在关东地区的统治合法性。

然而“越相同盟”却引起了关东很多大名和国人的强烈不满,因为他们支持上杉谦信当关东管领就希望上杉谦信替他们收拾北条氏康。结果关东管领上杉谦信现在却与“关东第一反贼”北条氏康结盟,那么对于关东的反北条势力来说,关东管领上杉谦信又有什么存在的意义呢?

正因如此,在上杉谦信与北条氏康结成“越相同盟”后,关东的大名和国人几乎是一夜之间就抛弃了上杉谦信,很多人甚至转投武田信玄。这导致上杉谦信在关东的政治合法性直接清零,直到上杉谦信去世都没能真正恢复。

一次结盟为什么让上杉谦信在关东的政治合法性直接清零?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