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小辞典·儒法斗争史部分》3.4.3 邵雍
【本文转载自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 仅供学习参考】
3、邵雍(公元1011—1077年)
北宋儒家、唯心主义哲学家。字尧夫,河南共城[1]人。政治上属于顽固派,反对王安石变法。王安石执政,他大造谣言,说什么“地气”、“从南而北”,将有大“乱”,并煽动州县官吏破坏变法。他的哲学思想极其反动,程颢是他的门徒,直接继承了他的衣钵。
邵雍鼓吹先天象数学。他依据道教的“先天图”,把“心”作为宇宙的本原,说什么“先天学,心法也。图皆从中起,万化万事皆生于心也”[2]。“心”又称为“太极”,也叫做“道”,是派生万事万物的根源。他说“身生天地后,心在天地前;天地自我出,自余何足言。”[3]“心”产生于天地之前,而它却又产生天地,这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他还虚构了宇宙生成的一幅图式:“太极,一也,不动;生二,二则神也。数生象,象生器。”[4]太极是一;太极生两仪[5],就是一生二;一所以能生二是神的作用,所以说“神生数”;二变为四,即两仪生四象[6],这就是“数生象”;象又向它的倍数变化产生具体事物“器”,这就是“象生器”。由于他把宇宙的生成说成是抽象数字概念变化的结果,所以称为象数学。这种观点显然是唯心主义的,“它把事情完全头足倒置了,从思想中,从世界形成之前就永恒地存在于某个地方的模式、方案或范畴中,来构造现实世界”。[7]
邵雍宣扬倒退的历史观。他用唯心论的象数学编造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历史,把世界从开始到消灭作为“一元”。一元有十二会,一会有三十运,一运有十二世,一世有三十年。他说天形成于第一会,地形成于第二会,人形成于第三会。第六会人类发展到顶点,第七会由盛而衰,第十一会万物绝灭,第十二会天地终结。以后又是另一元开始。这样一元一元地循环,世界也不断出现和消灭。他说孔孟所赞美的尧舜时代,是人类历史的极盛时期[8],往后,由皇而帝,由帝而王,由王而霸,汉唐以后都是霸政,一代不如一代。他宣扬这种倒退的历史观,目的是反对社会变革,反对有所作为,是为加强孔孟之道的统治地位制造历史根据。
邵雍还鼓吹天命论。他说一切都是象数决定的,人们只能听天由命,安分守己。又说“事无大小,皆有道在其间,能安分则谓之道,不能安分则谓之非道。”[9]“强取必得,是逆天理也;逆天理者,祸患必至。”[10]所谓“强取必得”,首先是指当时提出“等贵贱,均贫富”的农民起义,同时也指王安石等人实行的改革措施。
邵雍的哲学是封建社会走向没落的产物,反映了当时大地主大官僚集团的利益,他胡扯一套先天象数学,目的是企图瓦解农民起义和反对一切要求变革的思想。他的著作有《皇极经世》等。
注:
[1] 今辉县。
[2] 《皇极经世·先天象数》。
[3] 《伊川击壤集·自余吟》。
[4] 《阙疑》。
[5] 阴阳。
[6] 阴、阳、柔、刚。
[7]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74页。
[8] 处于一元中的第六会。
[9] 《皇极经世·观物外篇》。
[10] 《皇极经世·观物外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