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复试的雷区 你了解吗?
——原创自小海螺海大考研真题及辅导
考研面试至关重要,对于成绩在中下游甚至是边缘的同学这是一次唯一逆袭上岸的机会!
今天咱们就来谈一谈关于考研面试的雷区!
超时
面试的时间十分紧凑,如果超时,将面临被打断的处境,无法将完整的答题逻辑呈现给面试官,导致低分。考研面试的流程:1. 按照考分或者抽签决定复试顺序2. 面试时间要求:原则上,每位考生面试时间为 20分钟左右3. 进行个人介绍,1~2两分钟4.专业基础口试,时间 12分钟5.外语口试,时间 3分钟6. 复试小组成员对考生单独评分。不同学院情况略有不同,根据面试的时间安排,小伙伴们要提前准备好答案的篇幅,切不可回答的太久。切记超时,完成比完美重要!
无用的个人经历堆砌
无论是简历上的个人经历,还是在面试时口述个人经历,都要特别注意个人经历与读研的贴合度,选择与自己专业相近的个人经历进行阐述即可。如“课外辅导教师”“奶茶店员工”“传单发放员”等这类与读研没有关系的经历可以忽略不提,着重提到和专业相关的经历。尽量细致化,如小组合作拍了一支视频,可以详细阐述自己在小组合作中负责的工作,及对某项专业技能的熟练程度。老师看中的是你的个人科研能力及相关技能的熟悉程度。无需用大量外在的东西来证明自己。
面试过于模板化
英语面试往往考察自我介绍、专业课问答及日常对话。有很多同学都直接照搬网上所谓的模板,再进行没有感情的背诵。这样做尽管回答出了问题,但是与老师缺乏交流感,且未能体现出个人的独特性。会有同学疑问,我的英语口语真的很不好,除了背模板我还能怎么快速提升自己的口语呢?这就要求咱们从现在开始灵活运用模板,在模板的基础上结合个人经历,才能答出独特性。精心准备过的答案和直接照搬模板效果肯定不一样。
回答缺乏情商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与人打交道且不可缺少情商,更何况是在决定自己考研命运的复试上。如面试官提问为什么选择我们学校,那咱们肯定要化身为夸夸群群主,对目标院校的学科专业进行肯定,并结合学科排名、地理位置、资源等回答问题,展示自己对学校的了解,而不仅是说就是为了读个211,让自己的学历更好看。
没有任何学术经历
读研肯定是着重于考生的学术能力,尤其是学硕。因此在自我介绍的时候一定要介绍自己的学术经历。如果没有怎么办?毕业论文同样也是一次学术经历,只要表现出自己写论文时的逻辑、认真程度即可。
跨专业的同学怎么办?
这就需要同学们准备一份研究计划书,介绍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将会采用怎样的研究方法,如何进行研究,如何得出结论等等。其次,尽量在介绍个人经历时注意紧靠专业属性。
缺乏必要的礼貌
考生个人的礼貌不仅体现在向老师问好、对老师的提问表示感谢,更体现在和老师交流过程中的回答内容与姿态。比如,当老师们在稍微表达同考生观点不一样的内容时,考生就急于表达自己,甚至不等老师讲完就直接将其打断来为自己“申辩”;或者是在做自我介绍或回答问题的过程中眼神闪躲、不(敢)同老师有眼神方面的交流。
以上提及的两个方面都应是考生在面试中规避的问题,否则可能会被老师们解读成该考生不尊重师长、不懂礼貌,或者日常积累不够、对自己专业领域不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