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立陶宛史》个人翻译 第一章 立陶宛大公国(一)

2023-08-13 11:21 作者:K_Vilkas  | 我要投稿

写在最前:

1.个人渣翻+机翻战士,水平有限,若有错误还请各位多多指正

2.仅作为个人学习及交流讨论所用,源书来自互联网

3.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译者观点,中译者注释为*标注


古波罗的人和立陶宛国家的出现

波罗的海人通常被描述为一个居住在波罗的海东岸的民族语言群体,他们说波罗的海语言,形成了印欧语系的一个独立分支。今天,这个分支只有立陶宛语和拉脱维亚语存在。波罗的海人和他们的立陶宛和拉脱维亚后裔在波罗的海沿岸定居了至少四千年。因此,他们有时被认为是最久定居、最古老的欧洲民族之一。

波罗的海部落开始形成于公元前三千年末期,当时印欧移民征服并同化了当地民族。到公元1千年,波罗的海部落居住的领土从维斯瓦河延伸到第聂伯河和奥卡河流域。后来,在第一个千年的下半叶,斯拉夫的扩张导致了东部波罗的海部落的同化。普鲁士、约特温、立陶宛和拉脱维亚部落在2000年早期开始形成,但从这些部落中只出现了立陶宛和拉脱维亚民族。普鲁士人和约特温人被条顿骑士团征服并同化,后来建立了普鲁士国。

波罗的海部落定居的生活方式可能是波罗的海神话保留了许多古代印欧神话特征的原因,其中的元素仍然可以在民间传说中找到。人们对波罗的海神话的兴趣不断增长。在所有现存的印欧语言中,立陶宛语保留了赫梯语、古希腊语和梵语等已灭绝语言的旧语音系统和许多形态学特征。法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安托万·梅耶(Antoine Meillet 1866-1936)曾经说过:“如果你想知道我们的祖先是如何说话的,他们必须来听立陶宛乡巴佬说话。”由于立陶宛较晚接受基督教,其民间文化和传统中充满了与异教徒的时代的古老元素。它们也存在于基督教宗教节日的习俗中,如圣诞节和复活节。可以说,异教徒的庆祝活动只是被基督教的一层“覆盖”了。所有这些古老的遗存都为立陶宛民间传说和民间艺术的独特性做出了贡献。


1009年立陶宛的异教及参考 

立陶宛异教的主题产生了许多有争议的声明和猜测,主要是由于19世纪上半叶浪漫主义神话的创造者先入为主的认为异教时代是立陶宛人的黄金时代。面对历史资料的匮乏,浪漫主义者寻找拟人的神、偶像、早期文字、圣人和寺庙的形象,从而试图发现前基督教罗马或希腊罗马宗教体系的特征。

他们的反对者认为,立陶宛人没有宗教体系,而只是神化自然。古代立陶宛人随处可见神圣的表现:在有太阳、月亮和星星的天穹中,在火、水和大地中。然而,这种对自然现象的神化,尤其是对地球的神化,阻碍了农业的发展。因此,神圣的仪式逐渐集中在特定的圣地,并与特定的圣物联系在一起。它们可能是一棵具体的树或岩石,但似乎特殊的意义被赋予了橡树林、草蛇和祭坛丘。

为了反驳他们的批评者,浪漫主义者引用了可追溯到16世纪和17世纪的普鲁士史料,其中编年史家谈到了普鲁士的神。根据西蒙·格鲁诺(Simon Grunau)的编年史,普鲁士多神崇拜的核心是Rickoyoto(立陶宛为Romuva),那里生长着一棵长青的橡树,橡树下面是一座寺庙,装饰着三个描绘普鲁士三大神的神像。其中最重要的是Pakulas,阴间之神,第二个是Perkūnas,雷电之神,第三个是Patrimpas,谷物之神。对这些神的崇拜,以及异教领袖、祭司和女祭司的等级制度,也都有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普鲁士神三位一体的故事被补充了新的细节,并配有图片说明。

立陶宛树林,来自Artur Grottger的Litwa系列画作1864-1866年


1252年的《加利西亚-沃里希尼亚(希帕蒂安抄本)编年史》中提到了四个神。立陶宛神话证实了立陶宛异教多神信仰的的核心由四位神(Dievas*上帝、最高神,  Perkūnas*雷神, Velnias*恶魔)组成,第四位是女神(Laumė, Laimė*类似森林仙女的存在)。例如,有些物体的名字带有“上帝”(Dievas)这个词。例如一块石头叫做“上帝的桌子”(Dievo stalas),一座山叫做“上帝的宝座”(Dievo krėslas)。还有许多地方、山丘、森林、树木和岩石都以Perkūnas命名。Laumė或Laimė这两个名字经常出现。这些早期的礼拜场所由大祭司或先知(žyniai,可能源于žinoti这个词——立陶宛语中的“知道”)、祭司(vaidilos)和女祭司(vaidilutės)守卫或看管。

梅尔金斯(Merkinė)城堡山。在13 - 14世纪,这个土丘上矗立着对立陶宛防御攻击很重要的木制堡垒。摄影:Mangirdas Bumbliauskas。

一些人争辩说,立陶宛的异教没有时间建立主要的中心,如寺庙和社区维持的其他礼拜场所以及经书和教育机构以及神职人员的社会阶层。然而,他们没有考虑到立陶宛人在13世纪中期已然建立了一个国家。一般来说,一个国家出现神职人员和管理宗教事务的机构的条件是自然发展的,因为有一种维持它们的机制。其次,一个国家需要统一的意识形态。其他国家的统治者利用基督教来达到这个目的,而立陶宛的异教徒统治者所采取的立场表明,异教对他们来说等同于基督教。因此,国家可能试图从上层加速将异教转变为制度宗教的过程。在资料中提到的一座寺庙,纳德鲁维亚(Nadruvia)的罗穆瓦(Romuva)圣所,以及它的克里维斯(krivis ,主要的异教徒祭司),可以被认为是这一过程的早期表现。它可能是一个通过捐赠维持的独立机构。一个大祭司(krivis )定居在最弱的部落(Nadruvia)的领土上,以维持政治平衡。这让人联想到古希腊的近邻同盟(amphictyony),即由邻近城邦组成的联盟,共享并保卫特定的神庙或圣地,尤其是在部落间地区。罗穆瓦的主要崇拜对象是火,其崇拜反映在立陶宛常见的祭坛土丘或山顶圣所和祭坛石上。

关于波罗的海异教部落中火葬(而不是土葬)习俗的最早书面记载出现在公元9世纪。关于立陶宛人火葬习俗起源的神话(Sovii传说*没找到是什么)出现在13世纪。立陶宛统治者的尸体在精心设计的火葬仪式中被烧在柴堆上,直到基督教化(1387年)。关于阿尔吉达斯大公(Algirdas 1377年)和科斯图提斯大公(Kęstutis 1382年)火葬的描述在历史记载中留存了下来。

许多国家创造了口头史诗,讲述了关于神、半人半神和英雄的故事。这些故事后来被记录下来。可以推测,立陶宛史诗正处于萌芽阶段。英雄歌曲最先出现,但现在知道的很少。15 - 16世纪立陶宛编年史上写的几个故事可以被认为是史诗叙事。

它们包括格迪米纳斯关于维尔纽斯建立的梦*铁狼传说,传说gedimininas大公在维尔尼亚河和涅曼河交汇处打猎时梦到铁狼在山顶上嚎叫,找祭司解梦后在此处建立了一座城市,也就是维尔纽斯。这个传说有和罗马攀亲戚的意义存在

斯文塔拉吉斯(Šventaragis)传说*传说中帕莱莫尼蒂王朝的一位公爵(Kunigaikštis)。传说中,这位公爵让他的后代将他在维尔尼斯河和涅里斯河交汇处将他烧死,从此开启了火葬的习俗。这个地方也被称之为斯文塔拉吉斯山谷,gedimininas就是在这里打猎梦到铁狼的。

阿尔吉达斯大公对莫斯科的军事行动*在1368-1372年立陶宛莫斯科战争中曾两次围攻了莫斯科城

以及异教女祭司比鲁特(Birutė,也可翻译为碧露蒂)和大公凯斯图提斯(Kęstutis)的爱情故事*少女比鲁特是帕兰加(萨莫吉希亚沿海城市)的一位神女,大公(约50岁)亲自前去求婚,但比鲁特以向众神发誓要为神明终身守节。大公把她强行带走,恭敬地护送回首都特拉凯,举办了盛大的婚礼迎娶了她。他们两人是维陶塔斯大公的父母。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比鲁特的故事也很有趣:她从未使用过基督教的名字,也没有接受过基督教,然而她的传说即使在基督教时代也流传了下来,帕兰加的比鲁特维的山受到了人们的崇敬,就好像她是圣人一样。1989年,考古学家在山上发现了一个异教的避难所和天文台。)这些叙述有历史基础,被当代的记载所证实,而其他在15 - 16世纪发明的传说,如立陶宛人的罗马血统(Palemonas传说*这个传说的王朝号称来自尼禄的后裔,早于gedimininas,不过没有任何证据证明其存在,所以不过也是对罗马攀亲戚的做法,帕莱莫尼蒂就是传说中这个王朝的公爵),则没有。

波罗的海人在公元前一千年分化成部落。托勒密在公元2世纪就知道了加林迪安人(Galindians)和约特温基亚人(或称苏多维亚人)的普鲁士部落。西方编年史家在中世纪早期开始提到普鲁士人、库尔尼亚人和塞米利亚人。居住在这些部落以东的立陶宛人在这些早期编年史中没有被提及,无论如何,东部波罗的海人之间的分化过程是在后来发生的。

在第一个千年末期,立陶宛部落似乎是波罗的海地区发展最快的部落。这可能就是西方传教士布鲁诺博尼法斯(Bruno Boniface)于1009年从普鲁士来到立陶宛的原因,他后来被封为圣人(圣布鲁诺)。在这里,他为立陶宛领导人内提默(Netimeras*有观点认为是约特加温人的统治者)施洗。然而,传教士被斩首,他的18个同伴被泽贝登(Zebeden Zebedenas)杀害,他是新皈依的内提默的兄弟。

在奎德林堡编年史(1009)中,布鲁诺的使命只用几句话描述,立陶宛的名字(Litua)首次在历史资料中提到,内提默被称为国王(rex),这一事实被一些人认为是“酋长管辖地”可能存在于立陶宛的领土上。人类学家所定义的酋邦是一种比部落复杂但比国家简单的社会组织形式。其他的酋长管辖地可能也存在于东部地区,当时基督教也被派往那里传教。

历史上提到圣布鲁诺前往立陶宛的使命是立陶宛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因为它是历史文献中第一次提到立陶宛,但在欧洲历史的层面上,它是微不足道的。对立陶宛来说,1009年不仅仅意味着在其领土上有犯罪*传教士被杀的一年。立陶宛的第一次基督教皈依与《新约》中启示录(启示录)的千禧年派解释有关。许多早期的基督徒期待着启示录的预言在新千年的黎明展开,传教士们在等待审判日到来的时候,被激励着在非基督教的土地上传教。

随着基督教时代的第一个千年接近尾声,基督教的传教和基督教化传播到中欧、东欧和北欧的新国家和地区。以下一系列事件值得注意:波兰统治者梅什科(966年)受洗或施洗礼;基辅罗斯统治者弗拉基米尔大帝的洗礼(988年);圣阿德贝前往普鲁士的传教以殉难告终(1997年);挪威国王奥拉夫在挪威开始基督教化(1997年);冰岛的阿尔廷决定被基督教化(1000年);圣史蒂芬的加冕典礼,匈牙利王位上第一位真正的基督徒(1000年);南瑞典公爵奥拉夫的洗礼(1008年);最后是立陶宛“国王”内提默的洗礼(1009年)。

因此,在塔西佗提到波罗的海的近一千年后,立陶宛才第一次在历史记载中被提及。在此期间,立陶宛人形成了独特的民族认同,并在内提默的统治下从一个部落制度发展成为一个值得传教士访问的国家。但立陶宛保留了它的语言,神秘的复调歌曲(sutartinės),传说,故事和异教徒的神。在内提默统治之后的400多年里,这个国家一直保持着异教徒的面貌,直到1387年,它的统治者和人民都皈依了基督教。尽管明道加斯大公(后来的国王)在1251年接受了洗礼,作为与十字军利沃尼亚骑士团和平的先决条件,但十字军的攻击并没有停止。而从1263年明道加斯被暗杀到1387年,立陶宛的统治者是异教徒,国家保留了传统的宗教习俗。


明道加斯建立立陶宛国

在11 - 12世纪,库尔尼亚人似乎是波罗的海部落中最活跃、最激进的部落。立陶宛的军事行动开始于12世纪末。众所周知,立陶宛人在1183年向罗斯发起了他们的第一次独立军事行动,在此期间,他们摧毁了普斯科夫,可能还有途中的波洛茨克。他们的军事行动后来变得更加频繁,每年有一到两次战役,而且不仅在罗斯的土地上进行,还在波兰和利沃尼亚进行。

劫掠行动显示了立陶宛日益增长的实力。他们的战役次数超过了富有的普鲁士人和好战的库尔尼亚人。这可能是由于可以召集的人数众多——这是军事战役中特别重要的因素。立陶宛部落数量和权力的增加为治理形式的变化奠定了基础,并导致了国家的建立。

明道加斯是立陶宛未来的缔造者,在1219年沃里尼亚和立陶宛签订条约的五位立陶宛大公中,他被列为第四位。从这个条约可以清楚地看出,立陶宛在1219年还不是一个国家,而是一个没有单一统治者的土地联盟。土地(land)是当时政治组织的单位。每个土地有自己的首席或公爵(kunigaikštis)。他们组成邦联(或松散的军事联盟),以增加他们的权力,更好地协调他们的军事活动。高级公爵(Senior dukes)就从他们中间涌现出来。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并建立一个国家,明道加斯强迫一些公爵成为他的附庸,并将其他公爵吸引到他的政治影响范围内。

正如沃里尼亚条约所证明的那样,在1219年,立陶宛还没有酋长或大公。但是德国的《利沃尼亚韵文编年史》(涵盖1180-1290年)称明道加斯为1245-1246年的“最高国王”。那么立陶宛那时一定已经统一了,但这是什么时候发生的呢?俄罗斯编年史在1235年提到“明道加斯的立陶宛”。这可能表明明道加斯在那时已经巩固了他的权力。由于没有确切的记录,我们不能确定,所以选择了1240年这个近似的(有点武断的)日期来标志立陶宛国家的建立。


条顿骑士绑架了一个孩子。尤里乌斯·科萨克(Juliusz Kossak)绘于19世纪。

明道加斯在统一立陶宛时,无疑考虑了许多因素。1202年,利沃尼亚骑士团(Livonian Brothers of The Sword)在道加瓦河(今属拉脱维亚)河口建立,并逐渐征服了利沃尼亚人、拉脱维亚人、爱沙尼亚人和库尔尼亚人。为了帮助他对抗与立陶宛人有关的异教普鲁士部落,马佐夫舍的康拉德一世*马佐夫舍公国,位于今华沙周边的波兰公国。康拉德一世后成为了波兰最高公爵于1230年邀请十字军东征的条顿骑士团(耶路撒冷圣玛丽德意志之家的兄弟骑士团)在维斯瓦河边的切姆诺(Chelmno)土地上定居。波兰人和立陶宛人将为这个致命的错误付出沉重的代价。骑士团征服了普鲁士人,教皇在1236年宣布讨伐立陶宛人。虽然萨莫吉希亚人在1236年的苏勒战役(battle of saule)中击败了利沃尼亚骑士团,但骑士团开始以钳形挤压立陶宛,特别是在利沃尼亚骑士团于1237年成为条顿骑士团的附属国之后。

明道加斯的加冕典礼。阿多马斯·瓦尔纳斯(Adomas Varnas)绘画,1952-53年。


立陶宛国的出出现是因德意志骑士在波罗的海沿岸的侵略和他们的殖民地国家的建立而加速了的。立陶宛国最初是作为一种防御措施出现的。它的基础是战士阶级——由明道加斯召集起来的军事力量。单一统治者对权力的巩固,是新兴国家最鲜明的外部特征。从今天的角度来看,可以说一个民族只有建立国家才能保护自己。

然而,明道加斯仍然需要巩固自己的权力。1248年,他的处境变得很危险。他的统治受到了侄子们的挑战,他们寻求外部盟友——利沃尼亚骑士团和沃里尼亚。明道加斯不仅通过军事行动而且通过外交手段战胜了这种反对。他利用利沃尼亚骑士团的内部冲突与骑士团的首领安德烈亚斯·冯·斯特兰(Andreas von  Stirland)讲和。这种和平的条件包括明道加斯和他近亲的洗礼,以及萨莫吉希亚的大部分割让给利沃尼亚骑士团。在1251年的春天或初夏,明道加斯、他的妻子Mortal(Martha)、他们的两个儿子、朝臣和许多立陶宛人接受了洗礼,明道加斯的王位得到了保障。*此时的立陶宛只有极少的人皈依了

在教皇英诺森四世的批准下,明道加斯于1253年夏天被加冕为立陶宛国王,成为一名基督教君主。明道加斯的加冕日,即7月6日国庆节,是立陶宛一个重要的全国性节日,因为明道加斯是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加冕的立陶宛国王,立陶宛国家的创始者,也是第一位正式将基督教引入立陶宛的统治者。他的加冕国有效地完成了国家的建立,使立陶宛国家的地位得到了当时欧洲的承认。国家的建立使这个民族得以生存,并在后来接受了西方文明。

当欧洲人对圣地的十字军东征即将结束之时,立陶宛走上了历史舞台。第七次十字军东征(1248-1254)发生在明道加斯统治时期,最后两次十字军东征(1270-1272)发生在他死后不久。与几个世纪前中欧的前任不同,明道加斯必须完成更多的工作,而且要更快地完成。波西米亚在12世纪成为一个王国,但直到14世纪才建立了一个独立的大主教管区。波兰在10世纪到11世纪之交成为一个王国并建立了一个独立的大主教管辖区。两者都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附庸,而不是教皇。由于明道加斯是在利沃尼亚骑士团的赞助下加冕的,他是教皇的附庸,他也成了教皇的附庸,并立即被授予一个隶属于教皇的独立教区的权利。几年后,明道加斯得到教皇的许可,将他的王冠遗赠给他的儿子。所有这些发展都是明道加斯外交和政治的结果。

明道加斯精明地选择了克里斯蒂安(Kristijonas),一个利沃尼亚骑士团的兄弟,来给他出谋献策。克里斯蒂安为他提供了有关天主教会组织和教皇与欧洲领导人,特别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关系的信息。明道加斯向利沃尼亚骑士团团长安德烈亚斯·冯·斯特兰德(Andreas von Stirland)行贿了许多贵重的礼物后,向教皇派遣了一名特使,陈述了他接受基督教的条件,这些条件对立陶宛比对利沃尼亚更有利。令利沃尼亚代表大为吃惊的是,教皇同意了明道加斯的请求。这是立陶宛外交在国际上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明道加斯保护立陶宛免受与神圣罗马帝国的政治联系。这些重要的外交成就表明,明道加斯熟练地将事态的发展引向对他有利的方向。

中世纪欧洲这个词一般指的是西欧的事件进程,但这并不是全貌。西欧的发展现在有时被称为“旧”中世纪欧洲(5 - 9世纪)。这是加洛林帝国,或在罗马帝国废墟上建立的欧洲,延伸到易北河。“新”中世纪欧洲——波西米亚、匈牙利、克罗地亚和斯堪的纳维亚——形成于10 - 12世纪。这条发展链继续延伸至13世纪和14世纪,人们可能会认为芬兰人、爱沙尼亚人、拉脱维亚人、普鲁士人和立陶宛人生活的欧洲地区是“最新的”中世纪欧洲。

在中世纪早期的“旧”欧洲,国家可以自己接受基督教,然后成为教皇或皇帝的附庸。在中世纪鼎盛时期,在“新”中世纪的欧洲,国家可以选择基督教,成为皇帝的附庸。但在中世纪晚期,在包括立陶宛在内的“最新的”中世纪欧洲,国家不再有选择的权利。波罗的海十字军东征开始了。芬兰人、爱沙尼亚人和拉脱维亚人被征服,普鲁士人被歼灭。尽管如此,明道加斯不仅成功地建立了一个国家,而且还短暂地进入了欧洲国家体系。他是中世纪欧洲“最新”时代唯一一个能够将自己的民族和国家作为一个历史实体建立起来的统治者。

1263年,明道加斯和他的两个儿子被普斯科夫的道曼塔斯(Daumantas)*普斯科夫公爵,在他的统治下普斯科夫从诺夫哥罗德独立并成为共和国。有观点认为他和明道加斯的儿子之一的那个daumantas 是同一个人暗杀,他与明道加斯最大的对手,他的侄子特列尼奥塔(Treniota)勾结。明道加斯在自己妻子妻子玛莎死后强行夺走了道曼塔斯的妻子(玛莎的妹妹),所以道曼塔斯的动机可能是个人的,但历史学家通常认为暗杀是异教徒对明道加斯的洗礼和他试图与条顿骑士团和平的反应。

在利沃尼亚十字军东征期间,在1260年7月13日的杜比乌战役中,萨莫吉希亚人从未承认他们的大部分土地作为明道加斯洗礼协议的一部分割让给利沃尼亚骑士团,他们击溃了条顿骑士团和利沃尼亚骑士团的联合军队。在这场胜利之后,萨莫吉希亚人通过特雷尼奥塔,要求明道加斯放弃他的洗礼誓言,并向利沃尼亚发动战争。明道加斯参加了战争,一些历史资料断言,明道加斯在他死前恢复了异教徒信仰,但这并不确定,因为教皇克莱门特四世在他的1268年(明道加斯遇刺五年后)的诏书中提到“明道加斯的快乐记忆”(clare memorie Mindota)。无论如何,明道加斯的洗礼并没有消除骑士团所构成的威胁,而且,立陶宛(萨莫吉希亚)的一部分已经丧失,使统一波罗的海诸国变得非常困难。明道加斯在选择与利沃尼亚交战时,必须为异教徒的萨莫吉希亚与基督教的利沃尼亚作战,同时在西方统治者和教皇眼中保持基督教统治者的地位。*书中后文才有提及的一点四,明道加斯征服了大片罗斯土地,包括割让自加利西亚-沃里尼亚的以新格鲁多克为中心的黑鲁塞尼亚地区(封给了他的一个儿子,这个儿子后来成为唯一一个幸存的儿子)以及使波洛茨克公国成为了其附庸,这是今天白俄罗斯的大部分地区,并一度试图攻占斯模棱斯克,但以失败而告终。

对明道加斯的暗杀导致了混乱。他的三位继任者也在七年内被暗杀,一位被驱逐出境。瓦伊什维尔卡斯 (Vaišvilkas),明道加斯唯一幸存的儿子,在1264年他父亲的支持者杀死特雷尼奥塔后成为立陶宛的统治者。他是已知的第一个皈依希腊东正教的立陶宛公爵。他的皈依标志着立陶宛公爵们开始入侵罗斯的土地。他们将首先接受东正教信仰,然后将他们的土地纳入立陶宛大公国(GDL)。以瓦伊什维尔卡斯为例,新格鲁多克周围的土地是他父亲授予他的。但他放弃了自己的遗产,进入了修道院。然而,作为明道加斯唯一幸存的儿子,他是王位的合法继承人。因此,在特雷尼奥塔被杀后,他离开了他的修道院生活,并担任了三年的立陶宛大公(1264-1267)。


格迪米尼迪王朝的崛起

接下来几位立陶宛大公也在13世纪末的历史资料中被提及:Butigeidis,在他之后是他的兄弟Butvydas,后来是Butvydas的儿子Vytenis。家族继承——即同一家族的成员,兄弟或儿子继承王位——是立陶宛历史上的一种新现象。作为中世纪国家稳定度最重要的指标之一,王位继承原则得以确立。那些希望继承王位的人必须证明自己的权利——亲属关系或统治王朝的成员身份。立陶宛最著名统治者王朝,格迪米尼王朝(Gediminids)于13世纪末开始统治,当时立陶宛开始成为一个军事君主制国家,具有其所有特征,包括庄园(kiemai)的形成和其他早期形式的封建主义。

格迪米尼王朝以其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格迪米纳斯(Gedimininas 1316-1341年在位)命名,他是Vytenis的兄弟。格迪米纳斯并不是这个王朝的第一个代表,但他的历史作用盖过了他的前任。维尔纽斯在格迪米纳斯统治期间首次成为立陶宛的首都。关于维尔纽斯的第一个可靠的参考资料是在1323年格迪米纳斯写给德国城市和宗教团体的信中找到的*这封信是维尔纽斯存在的最早证明书面,所以1323年被定为维尔纽斯的诞生年。即2023年为700周年。在他的统治期间,砖石建筑开始被广泛使用,特别是用于防御工事。保护它不受攻击的石制城堡围绕着维尔纽斯(国家的核心),在梅迪宁凯(Medininkai*东南方向较近,立陶宛境内,城堡还在)、克雷沃(Krėva*东南方向较远,白俄罗斯境内,城堡还剩断壁残垣,克雷沃联合签署地)、利达(Lidas*正南方向,白俄罗斯境内,城堡还在)、特拉凯(Trakai*西北方向较近,立陶宛境内,城堡在苏联时期重建,著名的湖中城堡)、格罗德诺(Grodno*西南方向较远,白俄罗斯境内,有两座城堡但都不是这一系列的防御工事的一部分)和考纳斯(Kaunas*西北方向较远,立陶宛境内,城堡损坏较严重)周围建造了一个宽阔的圆环。


格迪米纳斯建造维尔纽斯城堡。米夏瓦·埃尔维罗·安德里奥利(michaowelwiro Andriolli)绘画,1882年。


立陶宛成为一个政治体系的中心,被黑鲁塞尼亚和波洛茨克的土地所包围,这些土地被明道加斯吞并,以及在立陶宛政治势力范围内的沃里尼亚、哈利奇、基辅和普斯科夫的土地。立陶宛成为该地区的主要政治力量,一个大国。它的政治不仅影响了更广泛的地区,而且在整个欧洲都得到了重视。

格迪米纳斯(1323-1325)的信件反映了他的政治目标和策略。虽然它们经常被引用为维尔纽斯的第一个书面参考资料,但它们也表明格迪米纳斯有一个一致的战略,使立陶宛成为欧洲的一部分。它们还表明,考虑到当时立陶宛在国际上处于孤立状态,他具有非常广阔的政治视野。

16世纪由亚历山德罗·瓜格尼尼(Alessandro Guagnini)创作的明道加斯
16世纪由亚历山德罗·瓜格尼尼( Alessandro Guagnin)创作的格迪米纳斯
16世纪由亚历山德罗·瓜格尼尼(Alessandro Guagnini)创作的阿尔吉尔达斯
16世纪由亚历山德罗·瓜格尼尼( Alessandro Guagnini)创作的维陶塔斯
A.彭科夫斯基(A. Penkowski) 1838年创作的凯斯图提斯
A.彭科夫斯基(A. Penkowski) 1838年创作的比鲁特


格迪米纳斯在1315年到1317年之间的某个时候,在立陶宛建立了一个东正教大都主教区,在新格鲁多克建立了主教座堂。它有只有两个大都主教辖区(metropolitans;bishops),并于1371年中止。它的建立是GDL试图与莫斯科大公国争夺罗斯公国的宗教控制权。格迪米纳斯也表示愿意受洗并建立一个天主教大主教管区。他的宗教政策引起了教皇约翰二十二世的兴趣,后者已经提出了天主教和东正教之间建立教会联盟的想法。格迪米纳斯写信给教皇,表达了他想接受洗礼的愿望,并指出立陶宛的统治者想要接受天主教信仰,但被迫保护自己免受条顿骑士团的侵害,这些骑士团对征服比基督教化更感兴趣。格迪米纳斯还致信德国各城市和修道院,说他正在等待教皇的特使就洗礼条款进行谈判。他还邀请德国骑士、商人、工匠,甚至农民和他们的家人来立陶宛定居,并承诺给他们提供与欧洲相同的工作条件。然而,在坚定的异教徒萨莫吉希亚人及其东正教朝臣的压力下,格迪米纳斯于1324年通知教皇在维尔纽斯的使节,他已经拒绝了洗礼的想法。

拒绝洗礼并不意味着格迪米纳斯放弃了邀请德国殖民者作为使立陶宛更接近西欧的一种手段的另一个目标。当格迪米纳斯开始统治时,主要来自萨克森的方济各会和多明尼加会修士已经在立陶宛。方济各会修士起草了格迪米纳斯的信件,一位多明尼加人担任了大公在天主教事务上的顾问。基督徒和非基督徒可以根据自己的信仰和习俗自由地敬拜上帝,但不能互相干涉。大约在1339 - 1340年,在格迪米纳斯统治期间,两名来自波西米亚的方济各会修士被处决,他们做的事超出了他们的权利,公开宣扬反对立陶宛宗教。他们的殉难构成了维尔纽斯最经久不衰的传说之一。16世纪初,人们在他们的墓地上建造了一座小教堂。后来,医院兄弟会的修道院也建在附近。

立陶宛的异教社会——其经济、社会、政治和精神结构——在格迪米纳斯时期达到了最成熟的形态。格迪米尼纳斯王朝在13世纪末登上了立陶宛历史的舞台,是立陶宛最著名的王朝,统治立陶宛直到1572年西吉斯蒙德二世奥古斯特去世。他死后,立陶宛由非立陶宛裔统治者统治。最著名的和最重要的立陶宛大公们都属于格达米德王朝。他们包括格迪米纳斯的儿子阿尔吉尔达斯和凯斯图提斯,阿尔吉尔达斯的儿子约盖拉,以及王朝最著名的代表——凯斯图提斯的儿子维陶塔斯大帝(1392-1430年在位)。自约盖拉(立陶宛语Jogaila波兰语Jagiełło)成为波兰国王(1386年)后,他创立了雅盖隆王朝,一个格迪米尼纳斯的分支。这个分支在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达到了权力和影响力的顶峰,当时它的代表同时登上了立陶宛、波兰、波西米亚(1471-1526)和匈牙利(1490-1506)的宝座。

在这个民族的历史意识中,格迪米尼纳斯王朝的统治被认为是立陶宛最辉煌的时代。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格迪米纳斯、阿尔吉尔达斯、凯斯图提斯和维陶塔斯享有特别崇高的地位。格迪米尼迪柱(The Columns of the Gediminids)是立陶宛民族和国家最重要的象征之一。

*译者补图。格迪米尼迪柱(Gedimininaičių stulpai),具体象征含义存在争议。没有证据表明Gedimininas本人用过,所以更多是王朝象征。红底白柱最为常见。
*译者补图。格迪米尼纳斯塔(Gediminino pilis),维尔纽斯上城堡废墟的一部分,建于13至14世纪,可能是geimininas大公建造的维尔纽斯城堡的一部分遗存。也是立陶宛民族的重要标志。和格迪米尼迪柱并无直接关联。


《立陶宛史》个人翻译 第一章 立陶宛大公国(一)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