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兄弟之战——普奥战争(下)

2020-01-21 15:56 作者:神跌-Sakura  | 我要投稿


随着普军战略展开的完成,双方开始交火,战争进程发展迅速。

奥匈帝国国旗


南线,即意大利战场

由奥意军队交锋。战事一开始,形势就对奥地利有利。本来,意大利拥有一支人数颇多、装备精良的军队。它由国王维克多一厄曼纽尔二世亲自统率,主动地向阿尔布特将军率领的奥地利军队出击[1]。

可是,1866年6月24日,两军在库斯托查发生的第1场会战中,意军竟被打得惨败,官兵四处散逃,以致达到无力再战的程度。俾斯麦对自己的盟军如此缺乏战斗力感到非常恼火,但却无可奈何。意军的惨败使普军迫敌两线作战的战略计划不能实现。奥军在意大利获胜以后,并没有继续发展攻势,而是放弃了威尼斯,只留少量兵力驻防。

奥匈帝国

在西线,即德意志战场

是由普鲁士军队对奥地利阵营中一些成员国的进攻。宣战后,普军迅速开进了奥地利的盟邦汉诺威、黑森一加塞尔和萨克森等毗邻国家。这些国家的军队,在普军的强大威势之下节节后退。萨克森军队被迫撤退到摩拉维亚地区,并在那里与奥地利的军队会合,并入了贝奈德克将军指挥的北方军团

1866年6月29日,汉诺威王奥格尔格宣布投降。尔后,在7月初,法尔肯施泰因挥军南下,准备先占领法兰克福,随后向巴登和符腾堡进军。

在北线,即波希米亚战场

由普军发起主要突击。起初,毛奇命令3个军团向东移动:第1军团向尼斯河以东挺进,第2军团进至格尔利次以东地区,易北河军团则沿易北河南移,向第1军团右翼靠拢。1866年德累斯顿,随后即与第1军团汇合。普军构成钳形攻势,分进合击,首先消灭贝奈德克统率的奥军主力,然后直取维也纳

普鲁士

萨多瓦决战以普军的大胜而结束了。奥军的伤亡和被俘人员虽然达4.5万余人,但总司令贝奈德克仍率主力约15万余人安全地撤退了。普军在作战中的伤亡,总共约达1万人。但是,经此一役,战争中的命运也就最后决定了,奥地利已经无力再战。


1866年7月5日,由于奥地利皇帝弗兰茨·约瑟夫的请求,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出面调停。当时,普军是有能力继续进攻的。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的普王威廉和他的将领们,都要求继续进军,攻占维也纳,彻底击溃奥地利。然而,头脑清醒的俾斯麦却有政治远见,他担心战争一旦拖延,将引起法国的干涉。

和平曙光

为了避免法国或俄国干预战争,俾斯麦劝谕威廉一世迅速跟奥地利议和,不急于求成。奥军接受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的调停,1866年8月23日,双方正式签订《布拉格和约》。

和约规定:德意志联邦议会解散,奥地利完全退出旧的北德意志联邦。而普鲁士则有权建立以它为首的北德意志联邦;奥地利把它对石勒苏益格一荷尔斯泰因的管理权全部让给普鲁士,并向普鲁士偿付一笔大的赔款;同时,奥地利还把威尼斯割让给意大利。

一场兄弟之战终于落下帷幕,德国的统一向前也迈了一大步 

来都来了,点个关注吧。


兄弟之战——普奥战争(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