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科幻走入现实,中国做到了!我国激光武器技术,迎来重大突破

激光武器,可以说是一个科幻题材作品中,最为常见的幻想类武器。然而就在最近,就有消息显示,让激光武器从科幻走入现实,中国做到了。
在7月2日,港媒《南华早报》报道称,在前一天,中科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传出好消息,中国激光技术迎来重大突破,研制完成了一种可发射高能激光束的设备。按照该研究所下属的“强场激光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究员刘军透露,这种激光在发射瞬间所爆发的能量,可以达到100拍瓦,这也是全球发电总量的1万倍。

需要提到的是,因为保密问题,此类激光的具体信息尚不清楚。不过研究员刘军倒是提到,想要发射这种激光束非常不容易。瞬间的高能光束可以轻松融化掉装置的各类载体,这包括了晶体、透镜等光学组件。为此,研究团队不得不通过逐步输入硬件能够承受的能量,逐步压缩打造成最后瞬间释放的高能光束。
激光技术,应用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已经十分普遍。但是想要实现军事化、武器化,却十分困难。早在上世纪90年代,美国就率先向“激光武器化”发起了“进攻”号角,并提出了一个名为“高能激光武器计划”的项目。当时外界对此的主要看法,就是利用激光武器实施对卫星、洲际导弹的攻击。因为当时美国在中、低功率激光的研究,已经进入到一个相当成熟的阶段。为此,当时五角大楼十分乐观的判断,在2010年就足够让美军步入“激光时代”。

然而尴尬的是,直到2016年,美军在自己的步兵战车上首次实装激光武器,并投入测试。但很快就发现,现实环境与实验室环境的差别实在太大,功率受到极大影响,一发激光束能够干扰一下无人机,都已经算是不错的了。有的时候,甚至不知道激光被折射到哪里去了。
然而在大洋彼岸,中国却实现了后发先至,弯道超车。而之所以能够“超车”,根本在于成功研制出了一种名为“氟代硼铍酸钾晶体”。这种晶体可以承载多条低能光束融合成单一高能光束的能量散发。这也是美军一直无法做到高能激光的最大原因,载体问题。当然了,目前,这类晶体的研制技术已经被确认为国家机密,禁止对外出口。高精尖领域上,卡美国人脖子,这可是很难得的一件事。

有外界猜测,中科院这一次试验突破,很可能和2019年的技术突破有关。当时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在研发一种让光束合成的功率增加13倍的“锗酸盐倍频晶体”。当时就有人放言,这是中国实现超高能级激光的敲门砖。
值得一提的是,有消息称,随着中国超高能激光技术的突破,大约在2年内就可以实现彻底的军事化用途,而届时,这也将是足够改变战场规则的一种装备。(听风吹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