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储能技术应用及案例分析

2023-08-08 23:03 作者:火星上的彩虹美不美  | 我要投稿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JHiCU8BseBUvkSDfLWA5_g?pwd=umfh 

提取码:umfh

前言

第1章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 国内外储能技术发展现状
1.2 储能相关政策解析

第2章 储能技术应用概述
2.1 储能技术简介
2.2 各种储能技术对比
2.3 储能价格趋势
2.4 新型储能材料
2.5 电池梯次利用

第3章 电网侧储能应用场景分析
3.1 电网侧调峰模式
3.2 电网侧调频模式
3.3 黑启动模式
3.4 延缓电网投资模式
3.5 提高供电可靠性

第4章 电源侧储能应用场景分析
4.1 电源侧调频
4.2 电源侧调峰
4.3 电化学储能与抽水蓄能收益对比
4.4 其他应用模式

第5章 用户侧储能应用场景分析
5.1 峰谷价差套利
5.2 电力需求侧响应
5.3 其他模式
5.4 用户侧储能经济效益分析

第6章 多站融合应用场景分析
6.1 多站融合内涵
6.2 多站融合建设意义
6.3 多站融合建设思路
6.4 多站融合建设方式
6.5 多站融合运营模式
6.6 储能在多站融合中的应用

第7章 储能运行控制技术研究
7.1 电网侧储能运行控制模式
7.2 电源侧储能运行控制技术
7.3 用户侧储能运行控制技术

第8章 储能在微电网中的应用
8.1 微电网概述
8.2 微电网运行模式
8.3 国内外研究现状
8.4 储能技术在微电网中的作用
8.5 储能在微电网中的结构模型
8.6 含储能装置的微电网容量优化方法
8.7 含储能装置微电网的示范工程

第9章 储能在综合能源中的应用
9.1 综合能源系统概述
9.2 储能技术综述
9.3 储能技术在综合能源系统中的作用
9.4 储能技术在综合能源系统中的应用
9.5 国内外示范工程介绍
9.6 我国综合能源发展建议

附录 储能政策分析报告

查看全部↓

前言/序言

  储能技术作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关键支撑技术,随着我国“双碳”目标的提出以及新型电力系统发展战略的确立,其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正在得到进一步彰显。
  新型电力系统的核心显著特征是新能源在电源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总体呈现“风光领跑、多源协调”态势。而新能源具有随机性、波动性、间歇性特点,导致系统调节资源需求大,系统大范围和长周期电力电量平衡难度显著加大,新型电力系统在持续可靠供电、电网安全稳定和生产经营等方面将面临重大挑战。储能作为电网一种优质的灵活性调节资源,可进行大规模容量充放电,有效地满足新能源大规模接入和用户用能方式升级带来的系统平衡新需求,改变电能生产、输送和使用同步完成的模式,使得实时平衡的“刚性”电力系统变得更加“柔性”,提高电网运行的安全性、经济性和灵活性。目前,储能已在电力系统的发、输、配、用等各个环节均发挥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平抑大规模清洁能源发电接入电网带来的波动性方面,保障清洁能源大规模发展和电网安全经济运行。
  根据可再生能源署(IRENA)的预测,到2030年全球储能装机将达到230GW以上;世界能源理事会(WEC)预测,到2030年全球储能总装机将达250GW。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到2025年我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将达30GW以上,到2030年,实现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前瞻产业研究院在《2021-2026中国储能电站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中预测我国储能电站装机容量在未来5年内仍将保持26%以上的增速,到2026年超过141GW;到2060年,我国仅新型储能装机将达4.2亿kW左右,全国储能总装机容量将达7.5亿kW,市场将达到万亿级的规模,因此储能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目前已开展研究及应用的储能技术类型众多,其技术特点及适用场景各异。按照能量的存储方式,储能技术主要分为电化学储能(如铅酸电池、锂电池等)、电磁储能(如超导电磁储能、超级电容等)、物理储能(如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等)、热储能(如显热储能、潜热储能)等。目前全球发展最成熟、装机规模最大的储能是抽水蓄能,电化学储能紧随其后。同时,以氢储能、储热/冷技术、电磁储能和飞轮储能等为代表的新型储能技术也在不断进步。未来,储能材料将朝着低成本、高储能密度、高循环稳定性、长周期存储的趋势发展;储能装备将从关注单体设备效率、成本,转向满足差异性需求的高品质供能、储用协调方向;规模化储能技术将从单纯供能转向兼顾电网辅助服务和综合能源服务的多元化用能。
  储能可分为发电侧储能、电网侧储能和用电侧储能。发电侧对储能的需求场景类型较多,包括可再生能源并网、电力调峰、系统调频、辅助动态运行等;电网侧储能主要用于缓解电网阻塞、延缓输配电设备扩容升级等;用电侧储能用途包括电力自发自用、峰谷价差套利等。
  本书基于国内外储能技术发展现状及国内储能政策分析,结合电网实际案例,系统介绍了不同储能技术的发展现状、储能典型应用场景和经济性分析、储能系统运行控制技术及储能在多站融合、微电网及综合能源等新兴主体中的应用情况和典型示范工程。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阅了很多专家和学者的工作成果,引用大量厂家、调研机构和示范工程的数据,在此一并向他们致以衷心的感谢!
  限于时间和作者的学识水平,书中难免会有不妥或疏漏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查看全部↓


储能技术应用及案例分析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