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2021CHSLA一等奖】活力发电场:基于电场文化与绿色能源发电的科普园中园设计 | Nee

2022-09-15 10:57 作者:Needle设计空间站  | 我要投稿

活力发电场:

基于电场文化与绿色能源发电的科普园中园设计

探索城市复合展厅的公园新模式

图片
竞赛要求


科生组要求参赛者在自己家乡的大型城市综合性公园或大型植物园中选取一块面积5-8公顷的用地进行改造设计,使其成为城市公园或植物园的“科普花园”,普及某一方面的科学知识,比如,可选择当地特有动植物栖息地类型、当地传统人文历史文化或非物质文化遗产、某种自然现象或地理现象、防灾避险、生态水处理等其中的一个方面进行科普,以让游人在游憩的过程中,丰富游览体验,增长知识,热爱自然和人文。设计方案要满足城市公园的基本使用需求,也要体现地方和场地特色,注重参与性和体验性。
设计地块与周边环境要做好衔接,植被、地形、水体、道路系统等可根据自己的设计进行调整;园中需提供多组服务性和景观性的建筑,建筑总面积满足公园设计规范的要求,提供科普、休闲、赏景等功能。

图片
设计背景


随着城市更新与产业转型,昔日的工业建筑需要被赋予新的风貌与功能以适应未来城市的发展。矗立于长江岸边的重庆九龙火力发电厂已然结束其作为工业用地的历史,如今已转变为重庆美术公园,即将成为承载一代人城市记忆的艺术地标。面对这一保存完好的工业遗产,如何将工业文化与新科技相结合,将其改造为兼具科普、游憩、景观等多重功能的崭新开放空间,是小组需要探讨的问题。

图片
前期分析


图片


历史分析

重庆九龙火力发电厂的历史可追溯至20世纪50年代。1950年,重庆九龙滩一带被拟定为重庆电力厂厂址,并于两年后开工建设。经过数十年的扩建与完善,重庆发电厂成为20世纪80年代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的火力发电厂之一,厂区内两座高达240m的烟囱为当时亚洲之最。至2014年,重庆发电厂因环保问题关停并搬迁他处。2020年,重庆发电厂旧厂区改造工程启动,未来将建设为集“大美景、大美育、大美业”于一体重庆美术公园。这片工业遗产将以艺术载体的新身份,延续与“山城”重庆的故事。

图片


现状分析
针对设计基址的分析从现状环境与使用人群两个方面切入。在现状环境分析方面,将厂区的建筑要素与景观要素分别进行可视化分析。基于现有文献的研究成果制定工业建筑遗产评价体系,从历史价值、社会情感价值、经济利用价值等四个维度对厂区建筑进行量化评价,以筛选较有改造潜力的建筑单体。景观要素则从高程、植被、交通、游憩潜力等四个角度进行常规分析。在使用人群分析方面,通过居民访谈和游人行为观察两种方式明确各年龄使用群体的不同需求。


图片
设计策略


图片
图片


通过爆炸图的方式将厂区要素进行解构,概括为建筑、景观、城市三大模块,设想营造灰空间的方式将三大模块融于一体,打造适应未来城市发展的公园复合展厅。以雷达图的形式构建使用人群在三大模块的需求模型,进行合理的需求增补。

图片


基于规划构想和需求增补,提出主题性策略:火力发电厂转变为活力发电“场”——以“建筑-景观”交界区为“扩散场”,建筑内部承担科普展示功能,主要展示电厂变迁历史;以景观区为“中转场”,使其兼具景观与科普双重功能,将新型发电技术和人与景观互动模式相结合,挖掘和激发场地活力,通过互动行为产生新电能;以“景观-城市”交界区为“辐射场”,增强美术公园的文化辐射力,提升美术公园的艺术地标地位;同时使人-景交互产生的电能带动边界城市服务设施运转,实现公园电能自给与输出。

图片
设计总结


本设计方案以期实现“建筑-景观-城市”的空间融合和能量循环,探寻一种集科普、景观、纪念于一体的可持续景观新范式。在城市工业遗产改造的背景下,探索一种可推广应用的科普公园建设范式是本设计方案的一大亮点。“范式”是一种具有代表性和借鉴意义的模式,能够直观体现方案的应用价值,因而在图纸表达的阶段需要重视设计逻辑的表达。在制图阶段,将设计基址划分为建筑、景观、城市三大模块的逻辑从前期分析和策略构建都一以贯之,从而才能形成条理清晰的逻辑链。图面色彩选择低纯度、高饱和度的粉色系为主色,结合同一色阶的粉蓝、浅绿、柠檬黄等配色,使排版色彩亮眼、元素表达清晰,色彩构成活泼而大胆,令人容易留下深刻印象。

图片
图片


图片
项目完整图纸


图片





【2021CHSLA一等奖】活力发电场:基于电场文化与绿色能源发电的科普园中园设计 | Nee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