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英国文官制度的由来

2023-11-05 19:22 作者:Godeye258369  | 我要投稿

他们剽窃了我们的科举制度,这就是赤裸裸的抄袭,那么这事是真的吗?英国的文官制度真的是抄袭了我们的科举制度吗?先说一下英国的文官制度是怎么来的?1833年,英国国会就通过一项法令,说东印度公司在招聘官员的时候,需要有四名候选人在一起竞争。英国国会为什么要通过这项法案呢?因为当时英国的国王、贵族,这些人就常向印度安插亲信,以谋求私利。1837年,英国又有人旧事重提,就提出了考试的竞争模式,结果就遭到了激烈的反对。到了1853年,英国议员麦考雷赴印度考察,又提出了招聘时考试的重要性。1854年,英国财政大臣也提交提案,提出在英国本土通过考试选拔文官。虽然有这么多人提交提案,但考试这个制度前前后后炒了二三十年,直到1870年才在英国正式落地。英国国会炒了这么多年,相关记录都有留存,并没有任何资料显示说英国要仿照大清的科举模式。那么英国的文官制度参照了什么呢?一般呢有三种说法,第一种说法非常简单,就是参照学校的考试制度。在英国推行文官制度的这些人基本上都出身自剑桥大学、牛津大学,他们熟知考试的规章制度,按照大学的考试制度去制定招聘的考试办法,这就是水到渠成。第二种说法是欧洲文官的考试制度是始于德国,因为早在1713年,普鲁士的法官、律师就要参加全国统一考试,比英国早了100多年,所以北京大学王散松认为,相比大清,英国更容易受到得德国的影响。第三种说法就是科举西传说。证据是1869年美国传教士丁韪良写的一本书《中国环行记》,书里说英美法的文官考试制度是从中国经验中借鉴的。可惜丁韪良只是美国的一名传教士,并不了解英国文官考试制度漫长的决策过程,其相关言论也不具备权威性,书里的话只是一家之言,不是直接证据。辽宁大学任爽教授认为我们没有确切的证据来论证德国的考试任职制度是受到中国的影响。网上的一些人非常喜欢去找段子,找到只言片语就如获至宝。可惜却忽略了真正宝贵的东西。英国文官考试,涵盖文理科目众多。低级文官考试,初试就要考三门课程,复试再考七门,高级文官的初试就要考四门课程,复试再考13门。一些特殊的部门要求就更高,海军工程指挥部的工程绘图员,甚至要经过19门的考试。近现代公职人员的选拨,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和明清的科举制是天差地别。1905年,大清朝廷正式废除科举。同月在遥远的德国,物理学杂志发表了爱因斯坦关于相对论的第一篇论文《论动体的电动力学》,后人将之评价为物理科学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文献。 引用来源:马桦《英国文官考试制度研究》 王敬松《也谈官吏制度与文官制度》 任爽《科举制度与公务员制度》 《爱因斯坦文集 第2卷》

英国文官制度的由来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