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8bit】我对使用2A03芯片(除DPCM)的经验和探究

2020-10-09 18:32 作者:a100xiaoxue  | 我要投稿

首先,因为我之后要考研,而且家里同意买编曲键盘,之后要真正开始学编曲的缘故,8bit估计也不会更新了w(除非有人要约稿子,顺便要做一首8bit当DLC之类的事情),就先把我掌握的知识列出来,希望能帮到一些人吧。如果感觉某个地方好的话,可以拿过去试着用一下;不好或者不对的地方咧,如果能留言让我看到的话,我肯定会把文章改改的233

另外,由于b站专栏没法直接插入音频的缘故,就直接用工程图片来代替了;我举的例子的工程文件在之前传的视频的简介或评论置顶都有下载,建议使用github上的最新的j0cc-famitracker打开。

而且,下面说的所有原则、定理和模板都是我个人的总结的经验,我只做过东方曲和3首个人曲的8bit(原曲就很烂233 就不传上来了),有些东西也不一定对,希望大家不要全盘照搬,有取舍地选择会比照搬来得更好。

最后说一下,这篇文章只有2A03芯片的经验,其他芯片只用过1-2回所以经验特别特别少w MMC5用得也很多但是和2A03方波雷同,就不写了;没有看红激教程的朋友请跳转BV1mW411x73P,最基础的东西我这里就不写了。

好了,闲话少说,上干货.jpg

一、红激没有讲的一些使用技巧

1. 乐器的切断

介绍:乐器的切断,就是在乐器演奏时突然将声音强制变为0,同时将音色暂时置空的一种断奏方式。使用切断之后,效果器不会失效(但是如果用A10之类的效果器,因为音色暂时置空所以仍然发不出声音),继续下一个音后,不论是不是填写了音色,都恢复正常。

使用方法:在乐曲编辑框中,用单横线表示切断开关,可以在File->Configuration->General->Keys的Note cut来设置调出单横线的快捷键。

应用范围&效果:

a. 在三角波中,因为无法设置音量,所以一般用切断的方法停止播放。

b. 因为我个人的一堆乐器最后音量衰减到1而不是0(为了有一种稍微饱满的感觉,比如图2的乐器),或是有时用Axx效果时乐器音量也会衰减到1而不是0,所以会使用强制切断的效果来切断音符。

图1 乐器切断的应用(东方风神录的#14第1段)

上面的例子中,三角波和噪波的切断对应刚刚说的两种情况。

图2 3D乐器的MML语言

2. 乐器的释放

介绍:乐器的释放,就是乐器在演奏之后做的一系列事情,比如说因为有一些延音的缘故,声音逐渐恢复到0,而不是直接突变到0;亦或是演奏完之后会有一段向上的刮音(当然不只是这些,其他方面也能用)。

使用方法:在乐器中,MML语言使用“/"表示释放。在演奏时,从乐器一开始的位置演奏到”/“的后面第一位,之后一直保持”/“的后面第一位不变;如果遇到释放,就直接从”/“的后面第一位开始演奏到结尾处。比如,音量包络是15 / 14 13 12 10 8 6 4 2 1就表示,正常演奏时,音量是15 14,之后一直保持14的音量,在遇到释放开关后,按照14 13 12 10 8 6 4 2 1的音量来过渡,最后保留1的音量。在乐曲编辑框中,用双横线表示释放,可以在File->Configuration->General->Keys的Note来设置调出双横线的快捷键。

应用范围&效果:

a. 在方波中,为了让音色更好听,会使用释放进行“断奏”。

b. 在方波中遇到相同的音,为了让音不粘连,一般也会使用释放。

图3 乐器释放的应用(东方风神录#6的24段)

例子中,方波1的前几次释放是为了让乐句更好听(更有呼吸的感觉),最后一次释放是因为前后两个是相同的音符。

3. 音符的重复

介绍:音符的重复,就是在演奏这一音的间隙演奏之前演奏的某一个音(就是红激的delay效果的一个变种,这个变种在1个轨道就可以实现)。

使用方法:在乐曲编辑框中,使用^x可以重复演奏之前第x+1个音符(只继承音符,音色、音量和效果器由当前而定),x范围是0-3。可以在File->Configuration->General->Keys的Echo buffer设置调出的快捷键。打出的x随音高(Octave)决定,音高>3时只出现^3,调节时,用Ctrl+F1/F3递减,用Ctrl+F2/F4递增。

应用范围&效果:

a. 一般在音符时值特别固定(比如说主旋律全是8分音符)的时候用到,可以在整个音乐中起到回声的效果(毕竟设置里面就叫回声(Echo buffer)嘛),回声的声音一般是主旋律声音的一半左右。(见图1的方波1)

b. 也可以用在重复单个音符的上面表示单音符的回声,此时因为音调是重复的,所以需要乐器的释放;声音可以设置成依次递减。

图4 音符重复的应用(东方风神录#14的第9段)

c. 还可以用在三角波上,因为三角波音量无法改变,所以只能做成“伪回声”的效果,可以为比较特殊的环境衬托感情。

图5 音符重复的应用(白色旅人的第5段)

4. 乐器的保持

介绍:乐器的保持,就是在演奏下一个音符的时候,继承上一个音符的乐器、音量等等信息,并继续播放,而不是在添加新音符的时候从头开始播放。比如,音色的MML语音是15 14 12 11 10时,如果第一个音符已经播放了15 14,使用乐器的保持进入到第二个音符时,初始音量继承上面的12,并变为11 10,之后一直保持10;如果不使用乐器的保持,则还是从15 14 12 11 10播放音量。

使用方法:在乐曲编辑框中,使用&&可以保持乐器,&&用键盘的h键打出。

应用范围&效果:

a. 可以用在琶音中,需要自拟琶音但需要用乐器进行V切换的时候。

图6 乐器保持的应用(东方风神录#1的第15段)
图7 27乐器的占空比(V切换)

b. 可以用在要转换和弦时,尽量不让琶音转换很突兀的时候。

图8 乐器保持的应用(东方风神录#6的第52段)

5. 其他快捷键

音符变调:框选音符,使用Ctrl+滚轮调整音高,相当于Ctrl+F1/F2;

更改音色/音量/效果器:框选音色/音量/效果器,可使用Shift+滚轮调整。

二、各乐器使用技巧

这个乐器模板基本上汇总了我所有经常使用的乐器(好多arp乐器……),这里大概介绍一下,如果有喜欢的乐器也可以拿过去当自己的乐器。(在原工程的Module->Comments...也能看到一些当时我写的介绍)

乐器模板:https://pan.baidu.com/s/1jKKwU30DM7cAiCCV6Z-D2A(提取码:3d14)

首先是00-03的Lead。它相当于释放时加了延音的Black乐器。我使用得比较多(其实除了arp,大多数都是用的这些音色……)

然后是04-07的Strong ld。会有一个很明显的音头(声音从大转小),释放时也加了延音。我一般只会在音乐进行比较弱的时候用到。

08-09是Tri. accent。会有一个很明显的音头(高八度转到原调)。我一般只在三角波进入,或者是三角波切音符的时候用到。

0A-36都是Arp音色。acmp无音头,ld(即lead)有一个高八度音头,之后转回原调,insert可以淡入arp音符。acmp可以用在伴奏上或是节奏不太强烈的主音上,ld可以用在节奏较强烈的主音上,insert一般用在音符较长的音的逐渐加入arp效果。

37-39是Crash,就是敲锣的声音。

3A-3D是一些鼓,用1-#可以模仿“动”的声音,用5-#可以模仿“大”的声音,用4-#模仿较轻的“大”的声音。

3E-3F是Hihat,就是“次”的声音。

(别问我为什么这么少的鼓……因为我不会用鼓qwq)

三、各轨道使用技巧

首先,因为2A03(无DPCM)只有3轨,所以我一般用1轨主音、1轨伴奏(2个方波)和1轨bass(1个三角波)来做,这样做出来会不那么空。

1. 方波

a. 效果器

我常用的方波效果器有0xx、4xx、Axx和Vxx。

首先是4xx。

效果:为乐器加入一些颤音的时候使用,不让音色显得那么干燥。

使用条件:一般在演奏时间很长的单音(或者8度arp)上使用。

使用方法:我的使用方法是逐级递加,到音符差一点不稳定时停止。(见图3的方波1)

然后是Axx。

效果:实现超长音的慢慢淡出,是一种超长的“乐器的释放”。

使用条件:a. 一般在很长的音符需要慢慢消失的时候使用。

     b. 在一些音符持续演奏起来比较难听,需要演奏时音量减小的地方使用。

使用方法:调节听着好听就行了……(见图4的方波1)

图9 Axx效果器的使用(东方风神录#12的第0段)

上面的例子的方波1,不使用Axx降低音量就会很吵,所以加上了A01来降低音量;噪波如果不使用A02,嚓声会黏在一起。

之后是Vxx。

效果:改变占空比。

使用条件:a.更改占空比后的音色更好听。

     b. 可以配合arp使用。(如图8的方波2)

使用方法:无。

最后是0xx。

效果:创造arp(即arpeggio,琶音),可以使原有的音带上“和弦”的意味,让歌曲“充满”的感觉更强烈。

使用条件:在乐曲需要一些高潮(或小高潮)的地方可以用到。

使用方法:可以配合乐器使用。

图10 0A号乐器的琶音

这是一个琶音乐器,在使用之前,先把右下角改为Scheme,再在Arp栏设置x y等即可。x y对应0xy,比如乐器中Arp是 | 0 0 x+24 x+12 y+12 y,效果器是047,弹奏的音是C-3,那么会按照 | C-3 C-3 E-5 E-4 G-4 G-3的方法来演奏。

我个人比较常用的arp效果和乐器都在模板里了。

b. 个人比较常用的织体

下面是我使用在方波中常用的织体。也希望大家能在各种8bit里面找到自己喜欢的织体并且化为己用。

切记,一定要把前面的内容看完再看这里,不要一开始就急于求成看这里。因为如果不看前面的东西,就不知道那些是什么、怎么用,而一味地套我自己的织体,就会变得很没有创新力;而且,虽然我尽可能地把我知道的东西讲出来,但是我自己也有很多创新的东西,所以没法全部总结完,你们只用我的织体,带来的结果肯定是做出来没我做的好听.jpg

另外注意,学这些,主音当中主要是学习音符的处理方法,伴奏中主要学习音符大体的音程关系和处理方法,而不是死扣音符233

1. 主音

a. 适合于特别舒缓的模板及变种

图11 主音a-1

用Lead或Strong ld都可以,Strong ld会更凸显音头。

图12 主音a-2

是刚刚那一种的变种,只是加了一些delay效果。可以用于区别于刚刚那种的“小变奏”,有一种“突然加了回声”的感觉。

图13 主音a-3

比刚刚那个在回声的地方加了V切换的变种。加不加V切换,凭自己感觉咯。

图14 主音a-4

这种变种,在3/4时播放回音,在4/4时播放原有的音。听觉上,就是在有回音的基础上“保持”了原有的音。

注意,这些例子里面不适合用0xx、4xx和Axx效果器。本身就是“点”一下就过的声音,还要再琶音、再颤一下或者大改音量,那样好听嘛(

b. 适合于正常乐曲的模板及其变种

图15 主音b-1

这一类还真的没啥好说的,只需要把原来曲子里的音写上去就行咯。可以用4xx增加效果,使波形不那么干涩。

图16 主音b-2

这一类是刚刚的变种。在一个音持续时间较长时,可以加入arp效果,与刚刚的无arp效果形成差别,听起来也会比较好听。

注意,这里面不适合用0xx效果器,以及Vxx效果器频繁切换。本身就是比较舒服的的声音,使用V切换就变得尖锐了;0xx效果器是下面的内容。

c. 适合于较强(带有arp)乐曲的模板及其变种

图17 主音c-1

在比较强的地方或是想稍微更衬托一些感情的地方都可以使用arp。音量逐次减少是因为,带有arp的地方,如果音量一直保持原状,一般情况下会很不好听。

一般变种就不写了,换一种arp音色就是变种……至于怎么创建arp音色嘛……看我工程就知道我会不会创建了,我对arp音色创建的能力很菜的。(另外注意,占空比尽量不要和琶音的周期一致,尽量让总周期长一些,听起来会比较带感)

还有一种变种是0C0型arp。这种arp的琶音比原音高了1个八度,所以可以凸显主音,而且效果器也可以按照一般的用。

图18 主音c-2

注意,这里面不适合用4xx效果器(0C0型除外),因为整个琶音的每个音都相当于“点”了一下,使用4xx效果器会让音变得很难听,道理和前面相似。像上图,0C0可以随意使用4xx效果器,但其他arp需要把4xx强制关闭。

d. 切节奏时常用模板

主音一般还是保持原来的音,或是加上一些arp就可以了。

图19 主音d-1

这个里面加入A02的原因是,前半部分切节奏的末尾的音量要降低。

2. 伴奏

a. 适用于特别舒缓的模板(arp类)


图20 伴奏a-1

如果听不清楚原有音乐的背景音但是又感觉很饱满,这样搞就可以了。声音的话,可以在一个小节中间让声音变弱,在开始和最后音乐最强,其他时间就是线性递减/递增。

图21 伴奏a-2

也可以使用转位和弦,效果不大,看着用就可以了w

图22 伴奏a-3

这种看起来和刚刚差别很大,但是把070的音符填满打在编辑器上,就会发现,其实和前面是相似的。只不过音量渐变正好是反着的,从小往大再到小……音量渐变这种东西,当然是怎么舒服怎么来的咯2333(不过一般还是要有,不然就不好听了)

b. 适合比较舒缓的模板

因为方波2只有1个波,所以一般用的都是分解和弦。

图24 伴奏b-1

这种没什么说的,一看就懂。

图25 伴奏b-2

这种更没什么好说的了,适用于比刚刚那种更弱的曲子。

c. 适用于节奏比较强的模板

图26 伴奏c-1

有回程的音加上卡点的节奏会让节奏感比较强。

图27 伴奏c-2

这种和之前差不多,没啥说的。其实就是织体稍微改变了,同样的例子就不举了。(可以从高往下走,可以顺序再扩张一些音等等,不过伴奏织体都是16分音符)

图28 伴奏c-3

这种织体类似于钢琴的织体,不过因为有明显的arp存在所以一般用于较强的节奏。(中间是为了切节奏所以可以无视掉)

图29 伴奏c-4

这样的织体和之前差不多,只是加了V切换而已。因为V切换在某种意义上就相当于切换音色,会显得稍微突兀一点,所以尽量用于节奏感比较强的地方。

图30 伴奏c-5

这种是加了delay效果而已。(其实这种应该是用在较强音乐的较弱进行中的,但是因为和前面织体相似就归到较强里了)

同样的例子就不举了。

d.切节奏时常用模板

首先,其他音切节奏需要跟随主音跑,所以用的节奏型和主音是相同的。

图31 伴奏d-1

使用arp的“仿柱式和弦”来切节奏。加入A01的原因和前面相同。

图32 伴奏d-2

这个地方因为本身节奏就很强,用仿柱式和弦的话,给人的感觉会减弱;所以直接用了A01,在有主音的地方加入原来的音量来切节奏。

一般我自己常用的切节奏方法只有这两种。

2. 三角波

a. 效果器

我常用的三角波效果器有4xx和2xx。

首先是4xx,4xx和方波的4xx使用方法相同。

然后是2xx,三角波的2xx可以当Tom鼓用。

b. 个人比较常用的织体

我个人不太会用三角波,一般只会用于bass上。

图33 三角波1

这种一般适用于比较稳定的节奏。(其实加4xx效果器和不加,影响都不太大;在结尾的地方断一下会比较好)

图34 三角波2

这种一般适用于比刚刚节奏更强的节奏。除了5度之外,还有8度、10度等等,适用于很强的节奏。

图35 三角波3

这是8度的例子,2xx表示使用Tom鼓,可以无视掉。

图36 三角波4

这种织体适合于比较强的bgm。220还是用作Tom鼓。(但是更强的音乐还是用8度/10度比较好)

图37 三角波5

这种织体是一种例外,三角波意外地做高音了。实际上它有一种烘托气氛的作用,适用于非常弱非常弱的曲子。

注意,用三角波织体的时候,尽量使用根音,使用其他音的时间尽量不要太长,否则听起来会很难听。(又不是流行曲w 流行曲的和弦能够铺底,因为轨道太多了;但是2A03就3个轨,最多只有2个轨道做低音,本身轨道就不够,低音还不用主音铺底,听起来就会很难受)

c. 切节奏时常用模板

还是图31、图32两个例子。图31中,使用了低音来切节奏;图32中,使用了2xx做Tom+转到低音来切节奏。一般也是这两种方法。

3. 噪波

a. 效果器

我常用的噪波效果器有Axx。

Axx效果器和方波基本相同,目的是为了不让鼓声黏在一起。

b. 个人比较常用的织体

我对鼓的运用也不太熟练,那些织体都是扒百灵和zun的谱学的(捂脸)

图38 噪波1

“跨~啪,嘣嘣啪,嘣,啪嘣嘣嘣啪”

图39 噪波2

“嘣,啪,嘣嘣啪,嘣,啪嘣嘣嘣啪,啪啪”

唔,一般用的就这两种织体(捂脸),没错都是和百灵学的

图40 噪波3

“嘣,啪次嘣嘣啪次嘣,啪次嘣嘣啪,啪啪”

其实只是把刚刚那种织体的部分加上“次”,或者改成“次”而已,同样的例子就不举了。

图41 噪波4

这是我使用的煤气罐的节奏(捂脸),不过一般在比较弱的节奏里都是置空处理,煤气罐还是很少用的。

图42 噪波5

zun的xjb敲的节奏,“蹦蹦啪,蹦蹦啪……”

c.切节奏时常用模板

还是前面的图31的例子……一般我会使用5-#的“啪”来切节奏。(图32有一部分切节奏的影子,但是没有完全切节奏)

图43 噪波6

当然,如果节奏比较强烈的话,也可以用敲锣的声音来切节奏。不过在敲锣之前,建议用两个“啪”来加强节奏,不然会太突兀了。


四、轨道编排技巧

1. 轨道编排原则在较弱的节奏中,1轨主音、1轨中低音,还有1轨可以随便选择在哪里;在较强的节奏中,尽量是1轨主音、1轨中低音和1轨低音。

a. 在较弱的节奏中,1轨主音、1轨中低音,还有1轨可以随便选择在哪里;在较强的节奏中,尽量是1轨主音、1轨中低音和1轨低音。

b. 要在适合的地方选择适合的织体。节奏强的地方用弱的织体肯定是不对的啦……

c. 在扒谱时,尽量保持原来的谱子中较明显的“特征音”。(不明显的可以换成自己的织体,旋律会更连贯一些)

d. 两个方波尽量填满,不可能没有东西的。如果感觉实在没有东西的话,就用delay效果填满吧。因为曲子要更好听,就需要更多波形来支持,哪怕是另一个轨道用延迟效果。

e. 2A03不要太怕两个音重合,突然扎一下耳朵的情况,除非两个轨道的占空比是一样的(但MMC5要注意这种情况)。因为2A03轨道比较少,旋律是很重要的;为了这些把旋律改得比较面目全非,就有点不值得了。(当然还有一方面原因是懒,如果旋律大体不变的前提下,可以改一下)

2. 轨道使用步骤

a. 先听出来原曲的主音和其他的特征音

b. 把主音放在方波1中,特征音可以先塞在方波2中

c. 根据乐曲的强度,先把方波1中加入特效,并在方波2中放入织体

d. 在三角波中加入bass织体,在噪波中加入鼓的织体

e. 考虑与后面音乐的联系

说着好像很容易的样子?随便举个例子试一下?

例1 把风神录7面boss的高潮部分第1段(就是原曲第5-10小节,对应我做的第2-4段)做成8bit。

首先先听原曲。原曲的6段中都使用了双音作为主音,伴奏和bass不太能听出来,没有什么其他的特征音。

然后,把主音放到方波1中。(当然是把双音中最高的音放进去了)

之后,先看第2段。

看方波1。因为乐曲是越来越强的,而且我的第1段写得比较弱,不能直接突进arp,所以第2段直接用了delay效果。(这种织体在之前有过233 自己记住了才好用嘛)

看方波2。因为歌曲是比较强的,所以可以用分解和弦来做。但是看到方波1声音太高(从C-4到C-5)、三角波声音又太低(从C-1到C-3),所以之前介绍的分解和弦肯定不能直接用,就可以稍微改一下,改成从低到高再到低的“回转”,这样跨音程比较多而且不会太难听。为了不让听着太难听,就加了Vxx效果(毕竟节奏很强了嘛,Vxx的负面影响不明显了)。

看三角波。因为方波2用了从低到高再到低的织体,所以在转到比较高的音之后,低音会比较空,需要三角波的辅助。因为节奏比较强,所以可以用8度/10度或是Tom鼓+两个音的织体。这里根据尝试,选择了8度。

看噪波。噪波就是之前的织体,没啥说的。不用那个“蹦蹦啪”的原因是,还没有到真正的高潮,得给自己留条后路嘛。

之后考虑和后面的联系。因为后面比这里更强,所以三角波的最后1段和方波的最后1段使用了Tom和3个“啪”来把节奏带起来。这一段就完成了。

图44 东方风神录#15第2段

之后看第3段。

第3段要稍微比第2段强一点(因为原曲就是这样),但原曲的大部分都没有改变。作为一个偷懒的小家伙,我怎么可能变那么多东西呢?直接把方波1改成arp就可以了。

图45 东方风神录#15第3段

之后看第4段。

第4段和第3段是平行关系,所以不需要太多改动。但是,要进行到第5段的时候,织体会有比较大的改变,所以三角波和噪波的末尾改了一下以切换到其他的织体。

图46 东方风神录#15第4段

这三段就完成了。

例2 把风神录7面的第1段(就是原曲第1-8小节,对应我做的第0-1段)做成8bit。

首先先听原曲。原曲的前4段中的前面都用了切节奏的方法,能够清晰听出bass的声音,后4段的节奏比较稳定,不太能听到节奏。

然后,把主音放到方波1中。

之后,先看第1-4段。

看方波1。因为乐曲进行并不太强,所以可以用之前说的delay效果或是更弱的效果。我这里选择了delay效果。

看方波2。因为歌曲在切节奏,而且音乐没有那么强,所以可以使用arp伪装柱式和弦的方法来切节奏。但是如果只有开头切节奏,从第2段结尾到第3段开头会让人吓一跳。所以,在第二段末尾的地方可以淡入一些arp,或是分解和弦之类的。这里选择arp。

看三角波。因为开头是切节奏的,所以三角波跟着切就是。第2段的地方,因为原曲就很弱,很容易听到bass的声音,某种意义上属于“特征音”了,那么照搬过来就可以了。

看噪波。噪波的开始也在切节奏。末尾的地方稍微引出来一点,原理同方波2。引出来的节奏可以用“嘣”和“啪”随意组合,听着好听就行。

图47 东方风神录#14第0段

之后是第5-8段。

由于节奏比较稳定,所以方波2可以用琶音或者变种,三角波可以用5度来表示,噪波直接用“嘣,啪,嘣嘣啪”这样就可以了。方波1因为有个音延长比较长,但是我选择的是delay效果,所以制造了一段很长的回音。

图48 东方风神录#14第2段

因为我个人也不知道哪些例子具有代表性,所以先这样吧。如果有喜欢哪一段的话,可以把那一段发到评论里面,我看到了会回复的,说不定也会加到专栏里面。

总之先这样吧,希望大家能够学到一些东西。(懒得排版了……排版太累了)

最后……好码赖码码了9k个字,不考虑投个币吗(捂脸)(然后一看字数,怎么还有30个字!不行我一定要凑够9000个字)

【8bit】我对使用2A03芯片(除DPCM)的经验和探究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