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椽巨笔走惊雷,浪卷英雄又复回——94三国演义杂谈:南征北战(2)
689.曹丕托孤这出戏,在剧本里是有的,但剧组出于突出主要角色的考虑而没有拍摄,况且此时大约是92年春末夏初,杨俊勇还在孙光明组补第三部的戏份…

690.旁白吴俊全老师在开头处就读错了个字,“司马懿上表乞守西凉等处,曹睿遂又封他提点庸凉等处兵马。”这个“遂”字吴老师读成了“逐”。
691.草原秃鹫魏宗万老师当时是二张组里年龄最大的演员,在整个94三国的剧组里,他也只比31年出生的老学长王扶林小,作为上海人艺的招牌演员,拍摄本剧之前,魏老和王导以及二张都有过很深入的合作,尤其是二张,1991年初,二张制作的农村题材电视剧《好人燕居谦》获得了五个一工程奖,而燕居谦的扮演者正是魏宗万;91年底,魏老刚刚拍完张建亚导演的《三毛从军记》,就匆忙赶到了早早预订好角色的《三国演义》剧组,开始了拍摄。他在三国七大主演里和鲍国安老师并称学院派,而且戏路比鲍老师还要宽阔许多,上到天子将相,下到农民百姓兵痞土匪,基本是演什么像什么。司马懿这个角色,是原著中最不好掌握的角色,书中的人物形象有些单薄,要想演好司马懿,就要通过参考大量史料然后延伸其个性来塑造,作为第四部南征北战中的男二号,魏老的司马懿是成功的,司马宣王的隐忍,豁达,多疑,决断时刻的心狠手辣都被他极为忠实的表现了出来,其实演好一些观众不熟悉的角色,并不需要通过夸张癫狂的演技来哗众取宠,好的人物形象是一步步的走入观众内心的,从这方面看,魏宗万当得起大师的名号。



692.笔者在前面陆续的提到过,五大执行导演都各有自己的嫡系班底,而且每支班底除了《三国》之外几乎都有自己的代表作,譬如第一部中的沈好放组,大部分演员原封不动改妆之后就穿越到了《东周列国》。第二部中蔡导手下的洪宇宙,啜二勇等人则改成唐妆,出演了《文成公主》;那么二张组的代表作毫无疑问就是97《水浒传》和91《杨家将》了,所以笔者简称其为北宋组,魏明帝曹睿就是由北宋组的一大悍将——俊俏小生王光辉出演,他算是张绍林的老相识了,扮演了《杨家将》里的宋太宗,在《水浒传》中则塑造了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浪子燕青,和嘟嘟的老婆上演了一场柏拉图式的爱情戏…另外,他人生的第一部戏《封神榜》就遭禁播,现存的五集已经开始被网友恶传,红袍小将苏全忠就是王光辉的荧屏初秀…王先生现在仍然是西安儿艺的演员,貌似当干部了…


693.《出师北伐》开头马谡与诸葛亮议事的戏,就是二张组在92年初冬拍摄的第一场戏,怀柔的这个废弃仓库原先是用来储藏冷冻蔬菜用的,十分空旷,室内温度还没有室外高,据说好几个主演都在这里冻感冒过…其实剧组选这个地方也是没有办法,因为当时沈好放组和张中一组都在涿州的两个大摄影棚里赶拍第一部和第三部的内景戏份…

694.华歆的扮演者秦宝林在前面南征阶段还客串过南邦大将董涂那,而在69集《收姜维》中,他还会出演天水太守马遵…其实他的真实身份是道具师…一人分饰多角这个特点二张组也无法免俗…(见644条)

695.本剧对曹真的塑造基本尊重原著,而且原著中曹真给人很好印象的段落都被李一波保留了下来,如这一次曹真反驳华歆为司马懿辩护,就能看出其识大体,胸襟宽广,颇具韬略…这样和历史上真实的曹真形象又接近了一步…不似某些编剧,捧一人,偏要贬数十人,楞把一代名将曹真塑造成饭桶…

696.曹真的扮演者郑强是北宋组和东周组的联合御用演员,沈导和张导都喜欢用他,在《东周列国》里,他被委以重任出演管仲的老伙计鲍叔牙;而在97《水浒传》中,则又当上了梁山的钱袋子小旋风柴进…


697.曹睿驾幸安邑这出戏拍摄于92年年初,拍摄地就在内蒙五原,此时室外温度零下三十度,草原吹起六级大风,观察仔细的观众可以很明显的看到车仗难行…山西二张这俩怪才带着组全国跑,不跟其他组在一起...

698.这架四匹马所拉的大车制式精美,是很珍贵的历史剧道具,后来还被沈好放借用到了《东周剧组》,作为周天子的座驾…
699.曹休的扮演者郝仲谦是二张组里的动作指导,他在本剧中只有这一场戏,因为“周鲂赚曹休”剧组并未拍摄…第四组和其他组一样,组里的人员齐上阵,没办法,三国里需要露头露脸的人实在太多了…

700.仲达被皇上罢官,这个时候《临江仙》的箫声响起,导演和配乐在这里都试图打造一种略显悲凉的气氛,因为司马壮年被贬,实在是人生憾事,从这处配乐可以看出,剧组对第四组的立意并不是只要塑造诸葛亮这一个英雄,而是要围绕卧龙塑造一群英雄…

701.不过这群英雄里应该不包括蜀主刘禅,编剧和导演对刘禅的定位是明确的,如今看来,甚至可能会引起某些洗地党的不满,但是戏剧创作就是戏剧创作,都是好人这戏就没法拍了,所以刘禅斗蟋蟀斗鸡玩女人的戏份还是不得不加…

702.原著中丞相先上出师表,再请求北伐;而此处因为加上了刘禅贪玩的剧情,所以改为先上朝,后上出师表,这样的改编更能突出《出师表》的重要性,成片所表现的君臣关系也较原著合理…

703.第四部中的蜀国朝堂是涿州影城里的一处不算很大的院落,第四部第五部中吴蜀两国的上朝戏份都在此拍摄…(说起吴国的戏份,其实还是那集《吴宫干戈》)

704.《出师表》的内容笔者不必多说,传世名篇,中学课文,不会背的可以去面壁了…本剧对《出师表》的演绎,隐藏着一个很有意思的小故事:94年初播的时候,《出师表》是由配音演员徐涛朗诵的,益州疲弊一句因为编剧李一波沿用的是毛本三国,所以读做“益州罢弊”。片子播出之后,遭到了很多古板历史迷的叫板,非要改成益州疲弊,但是这个时候其实初版样带已经存档了,就没有来得及更改,所以后来发行的第一版VCD就继续沿用了这个配音…这其中也包括面向日本发行的19集精编版,而今某些同好者上传的出师表视频,也是因为出自于早年的VCD版,所以都是“益州罢弊”…进入21世纪后,播放技术和压片技术都有了飞速提高,这时候央视电视剧公司为了赚钱,开始制作发行DVD和D9的四大名著系列,此时才更改了老版样带,把唐国强请回来亲自配了这一句的音,所以而今大家能够买到的高清版94《三国演义》,剧中的《出师表》就不存在所谓的读音错误了…其实笔者当年因为不甚读书,也曾冤枉过老版三国,现在看来,都成了青春的回忆…如今我倒是更喜欢听初版的“益州罢弊”。


705.酸儒谯周的扮演者是老演员刘杰,他是制片人任大惠的哥们,因为长相苍老,像枯树皮一样,所以当了近20年的老头子专业户…《天下粮仓》《雍正王朝》里都有他的角色…09年还在日本露了脸,客串了《坂上之云》中哭诉日本鬼子侵略罪行的老爷爷…


706.拍摄战争戏喜欢带鼓,是张绍林的好习惯,这一段的鼓声,可以很好的衬托出蜀军北伐前高昂的斗志…

707.注意看每一张大旗上的官位以及姓氏书写,第一部和第四部是呈现旗帜最完美的两部,其他三部与之相比都不合格…

708.这面“汉”字大旗,笔者看了这么多遍,每次看都心潮澎湃…

709.誓师北伐的将台在前面《跃马檀溪》一集就出现过,诸葛拿来北伐曹魏,曹操拿来南征孙刘…
710.老七和赵火的感情深厚,赵火是北伐时老七唯一可以真正交心的人,两人一出现,卧龙吟必响起…


711.北宋组头号悍将杨老令公宿太尉李志毅出场了,出演小人物邓芝实在是很屈才,笔者甚至觉得他比侯永生大爷更适合出演老年赵云…他的杨继业给笔者童年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方面阔口大眼剑眉,李老师简直就是为出演古代名将而生的;所以,而今对《杨家将》的各种翻拍复制,笔者认为都毫无意义,在李大爷这座高山面前,他们的所有努力都是徒劳无功的…杨无敌的老伴佘太君会在稍后登场,出演天水麒麟儿姜美人的母亲…


712.出兵北伐这一段,丞相羽扇一挥,蜀汉兵将旗帜飘飘,带着先帝的遗愿踏上征途,配以多人合唱的《临江仙》,那种雄浑的气魄,让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懵懂少年们恨不能自己披挂上阵,跟随丞相北伐…此段男女合唱简直优美极了,如用A站和B站比较流行的言论评价,其实就三个字:“可循环”


713.北宋组梁山偏将神行太保戴宗参上,山东话剧团演员王基明卸妆长相颇似郭冬临,为我鲁一员福将,夏侯驸马这个比较有喜感的角色非他莫属,近年来经常在历史剧中露脸,陈家林导演的《太平天国》中,他还出演了天王御弟洪仁玕…



714.北伐基本就是北宋组的群像戏,笔者都快介绍不过来了,青年司马昭的扮演者李赤尤是91《杨家将》中艳福不浅的杨八郎…

715.北伐出征前,诸葛亮路过沔阳,祭奠马超,这出戏其实很出彩,但是剧本和成片都没有选用…
716.曹魏以清河驸马为帅,司马懿听闻曹魏派夏侯懋为将,表示担忧,一边训斥司马昭幸灾乐祸;一边要草拟书信,面奏陛下…但儿子随后提醒,我等现已被贬,与庶民无二,如何进谏??仲达的笔落在了地上…张绍林的这处加戏十分恰当,司马懿当年亦为贤臣,其忠心或与诸葛亮无二…同时也表现出了其被贬之后的窘迫境地…



717.第四部中,诸葛亮在外的对立面是对手司马懿,而在内的对立面则为麾下大将魏延,北伐这部分戏里,编剧给魏延加了好多多嘴的戏份,在为后面的反叛做铺垫…

718.韩德的扮演者李克乃是内蒙古京剧团的花脸演员,以出演张飞鲁智深等粗中有细的人物而闻名…

719.第四部的打戏几乎每一次都不容错过,赵云挑韩氏五虎这个戏码,侯老爷子的枪法,以及汉军随后的冲阵,视觉冲击力十足,让人看的十分过瘾…


720.94三国五个执行导演里面,最会拍马戏的导演毫无疑问是张绍林,他原来在内蒙古当兵的时候,在基层喂了很长时间的马,对马的姿势形态和习性都了如指掌,如何拍摄也胸有成竹,所以张拍摄的骑兵戏很有纵横驰骋的感觉;当年开始筹备《南征北战》的时候,王导向老张提要求,说这部戏的重点要放在征战上,剧组会全力支持战马的调配,也会大量的调拨群演…“老张你可要做好准备啊。”张绍林很憨厚的点着头:“王导您放心,当年拍《杨家将》,100多匹军区退役老马,200多群演我就敢拍大破天门阵,如今有马有兵,有啥可怕的…我一定会尽力的!!”让我想起了空营退敌的赵子龙…:“休闭寨门!汝岂不知吾昔日当阳长坂,单枪匹马,杀曹兵八十三万,如觑草芥!吾今有军有将,何以惧哉!”

721.北宋组偏将李松林已在前面南征戏份里客串过獠丁小兵,这次他又当上了安定太守崔谅…在91杨家将里,他扮演设置天门阵的妖道吕钟…(见662条)

722.征南中误吞哑泉之水的小兵白利卫已晋升为蜀军细作假裴绪…(见665条)

723.夏侯懋在南安的驸马府其实就是刘备在新野的家…此处宅院是94三国的重要取景地…

724.这个地方应该来点配乐的,姜美人终于盛装露脸了,张天舒那时候还是刚刚踏上演艺生涯的小伙子,一出场,全国的花痴们一阵长呼短叹,这是从哪找的花样美男??而且武艺了得,马术精湛,面对白利卫这种杂兵飞身夺剑,回手杀敌,英气逼人…从此,神秘的粉丝群体甜薯诞生了…张天舒是黑龙江人,当时为湖北话剧团的团草…报名参加《三国演义》演员海选后本来要留在孙光明麾下的,但第三部的角色都被分光了,后来就归到二张组…张同学那时候很年轻,火力比较壮,在云南拍密林收姜维的戏份时,创造了五个剧组单次吃冰棍的记录,一次狂吃37只…他的老婆现在的名气比他大,是两湖著名的喜剧演员尹北琛…拍完三国之后,他的演艺事业并非一帆风顺,自己制片的《精卫填海》因为造型另类被民间供奉为雷剧,近年来也逐渐的淡出了演员的行列,主要以导演和制片为主,不过偶尔客串的某些角色还是很令人意外的,比如说《人在囧途》里拖欠王宝强工资的奶牛场老板,比如说《生死线》里甘心给鬼子当带路人的汉奸国军…不过甜薯的阵营倒是依然强大,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在百度视频里直接搜索姜维,关于他的MV几乎和丞相诸葛亮的一样多…



725.中年版接应二人组关兴张苞的扮演者分别是迟国栋和李威,两人都是一米八多的大个子,膀大腰圆,面像威猛,比其他四部中的很多主要武将都耐看,其中迟国栋还试妆过张飞…


726.三伏天拍戏确实很遭罪,姜维又放了火,烤的丞相没穿衬裤就跑出来了…本集大部分剧情拍摄于92年暑假…

727.其实张绍林不光擅长马战,攻城也是一把好手,攻冀县这部分剧情就有充分体现,鼓噪之上,步兵持环手刀盾牌云梯前进,阵形错落有致,丝毫不逊于沈好放拍摄的孙策攻陆康…

728.诸葛亮令夏侯懋招安姜维这出戏,李一波给丞相设计了一出吓唬驸马爷的戏码,孔明曰:“昔日驸马在长安之时,曾向满朝文武发下誓言,若不生擒诸葛亮,誓不还师…”夏侯懋跪拜:“丞相饶命”丞相曰:“身为大都督,岂能如此!!”这个地方驸马爷着实憨态可掬…

729.北宋组大将佘太君登场,张登樵老师是山西著名的话剧表演艺术家,张绍林再度把她请出山,让她当上了姜美人的母亲…其实对于英雄母亲来说,一个儿子还是八个儿子又有什么分别呢??唯一让笔者感到可惜的是,李志毅大爷不在镜头里啊,要不然就是happy funky family了…张老师的佘太君在我心中一样是不可磨灭的角色,因此笔者极其讨厌郑佩佩扮演的各种“太君”。(见711条)


730.姜维献计夺天水上邽的戏份剧组是拍摄了的,但是成片缩短成了几个片段,由旁白带过…


731.曹真王朗整大军与丞相决战,曹军的军旗依旧蛋疼露怯…

732.骂死王朗这出戏,拍摄于92年初,早于《收姜维》。这一段贯口如今已被网友奉为嘴炮经典,且出现了各种版本的神改编神演绎,可见演员之功力,编剧导演之水平;此段戏份为唐国强亲自配音,而且从嘴形来看,他几乎是一条就过,未出现任何停顿;其中最后几句咒骂实为剧组加戏,丞相在骂完“你有何面目去见二十四位先帝。”之后,又催动真气,为王朗老贼送终“二臣贼子,你枉活七十有六,一生未立寸功,只会摇唇舞舌,助曹为虐,一条断脊之犬,还敢在我军阵前狺狺狂吠!!我从未见过有如此厚颜无耻之人!!!”另外,此处臭骂连曹真都督的马也听懂了,竟然踩了王司徒一脚…助汉灭曹…这是一匹有觉悟的马…


733.骂完之后丞相羽扇轻摇,盯着曹真,一言不发,这样的大将气魄,世所罕见…卧龙就像大海一样,骂起来波涛汹涌,静下来浪平无声…

734.“诸葛乘雪破羌兵”剧本直接略过,为男二号出场提供充足的时间…
735.镜头直接转给了在家赋闲的男二号,他正在指导儿子们练剑,练着练着小儿子烦了,道:“学成文武艺,献于帝王家,而今帝王不用,还练他何来??”仲达曰:“一派胡言,你等年纪轻轻,一遇挫折,便松散懈怠,日后怎成大器???你等可知那司徒王朗,七十有六还任军师出征,此诚如曹公所云,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司马昭大笑,给他爹通报了王朗的死讯,仲达闻言也大笑起来:“我笑那王朗,虽称满腹经纶,但却是鸡肠鼠肚,连几句恶语也容它不下,合该有此下场,你等要记住,为人者有大度成大器也!夫处事之道,亦即应变之术,岂可偏执一端??用兵之道亦然如此,皆贵在随机应变。”张绍林很喜欢拍老子借习武教育儿子的戏,这个传统延续自《杨家将》;少年司马昭是个好捧哏,捧出了父亲的处世原则和人生志向,司马懿之涉世哲学与我朝邓公有异曲同工之妙…

736.仲达远望夕阳,心中之烦闷无处发泄,此处画面构成之美妙,演员之神态,景色之壮丽,可以看出剧组主创极高的审美情操…要拍出好的电视剧,导演首先要扪心自问,你拍的镜头能不能打动自己,如果不能,那就不要指望这些画面能打动观众了,张绍林在拍这个镜头的时候,心境或许真的与司马宣王一样…


737.扮演李丰的王强是王扶林导演选进组的,他是王导在拍摄87《聊斋》时的老相识了,在《陆判》一篇中,他出演换心的生员朱尔旦…


738.大营的屏风上镌刻出师表,这个地方笔者略感不妥,隐约有点M主席语录的意味…

739.注意看丞相的眼神,里面透着对胜利的渴望以及一种愿望即将实现的欣喜…

740.李丰报信与司马复任在原著中仅相隔几句话,在本剧中相距仅两秒钟,丞相片刻之间大喜大悲,长此以往身体怎能吃得消…

741.孟达的扮演者张楠近些年来经常得到一些莽汉恶霸的角色,在卫翰韬拍摄的《楚汉风流》中,他就演过樊哙…


742.出演申仪的孙顺义在90版《封神榜》中露过脸,他的角色是闻仲麾下的飞人辛环…


743.申耽申仪的结局被改变了,本剧给死人添活戏的情况倒是不少,如孟获麾下诸将;但是给活人添死戏这还是头一遭;但是二人必须死,一是为诸葛丞相泄愤,二是可以体现司马懿的老辣狠毒以及用人哲学…三是仲达杀此二人可以为自己出兵不奏当顶雷的,皇上万一问责起来,也好说话…

744.司马都督的军旗也不统一,两面大旗,一为隶书,一为篆书…

745.北宋组又一悍将邢国洲大叔登场,出演老将张郃,他是山西台的老演员了,以前经常在张绍林的电视剧里扮演农民和大老粗,但是其骑术精湛,后来终于获得了古装剧的第一个角色——《杨家将》中的萧天佑,这个角色虽然不算很重要,但他的特技在剧中有良好的发挥,紧接着便跟随张导进了《三国演义》剧组,老年张郃因为征战戏很多,让他扮演真是再合适不过了,一直到97年,拍《水浒传》的时候张导还没忘了他,又给了他两个角色,分别是薛霸和蔡福…老邢长得是五大三粗,挺着个大肚子,颇具大将之风…


746.丞相军议谁可守街亭,“马谡愿往”话音刚落,诸将怀疑的眼神就被张绍林捕捉到位了…

747.“失空斩”这个大的段落,张绍林和李一波给马谡诸葛亮司马懿这些主要人物加上了大量的内心独白,这些独白让剧情彻底脱离了原著的套路化模式,观众看得大呼过瘾…军议过后马谡之独白便是如此,他急于建功,徘徊于帐外,而丞相亦犹豫不定…

748.马谡苦苦哀求,跪地哭曰:“我自随丞相以来,多献战策,少立军功,当此两军大战之际,愿将平生所学尽献于军前,以不负朝廷之恩遇,父母之愿望,恳请丞相让马谡为国杀敌立功,血洒沙场,死而无憾。”这个地方马谡的动情自白打动了很多人,彻底让他摆脱了原著中傲气冲天的个人形象…原著中马谡的那句“某自幼熟读兵书,深知战策,岂一街亭不能手耶?”是很令人生厌的…

749.《空城退敌》这一集的开头我们可以清楚看到大风吹起,旗帜歪斜,此时内蒙正是深冬,魏老几乎上不得马…草原零下30度,拍完戏铠甲都贴在身上…

750.丞相得知马谡在街亭之布阵,拍案大怒,此时身体已有微恙…这些东西都是书中无法表现的,但是编剧和导演必须要想到,所以咳嗦戏是必加的…

751.木鹿大王张洪杰和孟优李东果此时已到了马谡麾下,他俩是失街亭的见证者…(见651,673条)


752.魏延丢列柳,高翔被击败这些戏码都只通过杨仪之口带出…

753.张绍林跟班,副导演潘引莱出演司马懿长子司马师,在第四部里有很多戏份;他和张导也是老交情了,《杨家将》中的杨四郎就是他扮演的,《水浒传》中他又分到了扈三娘长兄扈成的角色…(见662条)


754.《空城计》是流传千古的名篇,如何拍好这部戏成为剧组在第四部里成功的关键,张绍林和李一波对于这一段的想法是一致的,都要力求让诸葛亮摆脱原著中那种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气息,把他还原成一个真实的人来塑造…所以当丞相听闻司马十五万大军直奔西县的时候,我们明显可以看到他脸上的恐慌…唐国强的这个眼神很到位,即不张扬,又能切实的表现出人物的内心…


755.粮官的粮册在《空城计》中被编剧赋予了特殊的使命,表现丞相的心态以及衬托众人的反应,全靠它了…
756.有很多细心的朋友注意到诸葛亮在听闻司马来临之后于帐中摆弄羽扇,观察更细的观众甚至认为丞相是在看扇子上的八卦图…其实拍这一段的时候,张绍林没有多想,只是想让唐国强通过把玩扇子来呈现六神无主的感觉…这也是为后面扇子丢在琴上,引出《空城计》做铺垫…

757.早年的湖北版《诸葛亮》中,对空城计的处理也颇有称道之处,李法曾扮演的丞相一样是眉头紧锁,六神无主,盲目的看着墙上挂着的四如箴言…

758.羽扇一敲,卧龙计上心来,于是人生最大的弄险计划开始了…剧本和成片所塑造之诸葛亮从此处看与原著之形象对比起来简直是两个人…

759.之前的战马奔驰虽然都是在内蒙拍摄,但真正的空城计戏份则在涿州影城展开,二张在此处的创意升级,为了让丞相把戏做绝,还特意找附近村民借了一大群羊,并且让老乡亲自来赶…当羊群走出城池的时候,好戏开始上演…

760.这个时候,主视角变为司马懿,此处为编剧李一波的特殊安排,表面风平浪静,内里波涛汹涌,这种心境光拍诸葛亮是无法完全表现出来的,必须要把听琴的对象作为主体来呈现…所以魏老师对司马懿的演绎至关重要…

761.听到妙处,司马懿笑道:“这铮铮之音,如惊涛拍岸,风卷残云,指端似有雄兵百万,你听,似山间小溪,清澈见底,非心旷神怡者不能为之,诸葛亮定然是胸有成竹!心乱则音噪,心静则音纯,心慌则音误,心泰则音清。听诸葛亮弹琴,如观其肺腑也,我能为诸葛亮之知音,不胜荣幸。”这一段加戏为李一波张绍林与顾问组商讨后的修改成果,剧本初稿并无此处…笔者窃以为这正是本剧《空城计》段落的点睛之笔,诸葛之琴声与司马之点评,相得益彰,两人对人生之道理以及用兵之参悟,通过点评准确无误的表述出来…两位当世俊才在西城的对手戏于原著中只有寥寥数语,而在本剧里则占到了整整一集…

762.观魏兵不动,丞相心慌了,斗大的汗珠落下,竟然一指挑断了琴弦…给观众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改编正是此处…两人之交心嘎然而止,仲达疑蜀军进兵,故而退却,而诸葛则因一时慌乱弄巧成拙的吓退了魏兵,什么叫做对原著的合理化解析??这个地方就是个范例…

763.丞相自嘲道:“险计啊,险计,不得已而用之,武将全部派出,城中只有文官,我身边仅剩两千多士兵,若弃城而走,走不多远,即为司马懿所擒矣…”孔明亦是凡人,经此心理恶战,所想之事倾盘托出,如释重负…而之后粮官询问“丞相大军现在何处”又是合理的捧哏,这时诸葛亮微笑言道:“何尝有什么大军,不过是空城一座,古琴一曲而已啊。”顺势又捡起了粮册…当时有很多影视剧的专家在看过本剧之后,都觉得大部分段落过于照本宣科,缺乏戏剧爆点和生活化的语言,但笔者认为,第四部完全没有专家所说的这些缺点,因为张绍林和李一波给主角们设立了很多及时出现的捧哏,这些捧哏包括司马昭,杨仪,粮官等等任何与主角对戏的人物;从而将故事的可看性又提高了一个档次。

764.司马懿最终进入西城,拿马鞭拨弄着琴案上的香灰,蹦出了两个“妙”字。引为知己却又自叹不如,魏宗万将这种复杂的心理状态呈现的十分完美…

765.“子龙于箕谷不损一兵一将”本剧未拍摄,直接跳入斩马谡的单元…

766.马谡自缚,丞相大骂,其骂声简直是声嘶力竭,后面还有些微的破音,要知道这还是后期配音的水准,拍摄之时演员入戏之深可想而知,第四部是糖果的凤凰涅磐,关于他和二张的故事想必看过《三国再聚首》的观众都有所了解,三个大老爷们坐着铁皮火车经渭水,过三秦,在五丈原落泪这种实实在在的主创心情当今又有何人能比??糖果和二张的合作真的不多,但在拍摄这部《南征北战》的时候,他们仿佛就化成了一个人,劲儿也是往一处用的,其目的就是要塑造好诸葛亮这个千古名相,这位中华民族道德的楷模…糖果对张绍林始终是心存感激,96年拍摄水浒传的时候,唐国强自告奋勇的请求角色,此时已是选角末期,张胡子只能把苏东坡给了他,如果时间合适的话,说不定观众能够看到糖果扮演的智多星吴用或者入云龙公孙胜…


767.本剧中的诸葛丞相实在比原著可爱太多,原著中诸葛严词训斥已经尽到职责的王平,但李一波却没有安排训斥王平的剧情,因为那样做太不通情理…
768.“斩马谡”这出戏,远景有个穿帮,马谡背后明显是荆州城楼…五组人马于此处取景甚频…

769.“周鲂断发赚曹休”成片仅通过诸葛亮之台词提及…但是噩耗随之而来,赵云过世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