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却液新国标7月开始执行,您的产品合标么?商机苑
《机动车发动机冷却液》新国标GB 29743.1-2022 将于2023年7月1日正式实施,替代原标准GB 29743-2013。该标准分为三大部分,分别是燃油车发动机冷却液,电动汽车冷却液和燃料电池汽车冷却液。本次发布的第一部分“燃油车发动机冷却液标准”,第二和第三部分目前尚未发布。
这说明了国家对防冷却液的品质要求更加严苛,越来越多的杂牌劣质防冻液也即将面临市场淘汰。这时候消费者更需要擦亮双眼,选择一款大品牌、高品质、高标准、好口碑的发动机冷却液,BFG全有机型冷却液完全满足新国标技术要求,助推新国标更新升级。
与GB 29743-2013相比,新国标GB 29743.1-2022除对部分术语及内容结构进行调整外, 对部分技术标准也做出了调整。一共修订了8项内容,其中4项内容为新增要求,2项内容指标更严格(具体见下文)。
变化1
更改了适用范围
旧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机动车发动机冷却液(以下简称冷却液)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和包装、运输和贮存等。
本标准适用于轻负荷发动机用二元醇型和其他类型冷却液,以及重负荷发动机用含亚硝酸盐、铺酸甚组分的二元醇型冷却液。
新标准
本文件规定了燃油汽车发动机冷却液的产品分类、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燃油汽车轻负荷发动机用冷却液和重负荷发动机用冷却液。
变化2
更改了“发动机冷却液”的术语和定义
旧标准
机动车发动机冷却液 motor vehicle engine coolant
以防冻剂、缓蚀剂等原料复配而成的,用于机动车发动机冷却系统中,具有冷却、防腐、防冻等作用的功能性液体。
新标准
发动机冷却液engine coolant
以防冻剂、缓蚀剂等原料复配而成的,用于发动机冷却系统中,具有冷却、防腐、防冻、防结垢等作用的功能性液体。
注,直接从产品原包装中取出的发动机冷却液通常称为原液,原液既可以是发动机冷却液浓缩液,也可以是发动机冷却液稀释液。
变化3
删除了“乙二醇型机动车发动机冷却液”“丙二醇型机动车发动机冷却液”的术语和定义;
删除了-15 号、-20 号两个型号;
变化4
增加了 1,3-丙二醇型轻负荷冷却液的分类代号及型号
增加了 1,3-丙二醇型重负荷冷却液的分类代号及型号
变化5
更改了其他类型冷却液的分类代号及型号
旧标准
代号:LOC,型号:依据冰点标注值
新标准
轻负荷 | 代号LOC- II,型号:LOC- II-冰点标注值
重负荷 | 代号HOC- II,型号:HOC- II-冰点标注值
变化6
更改了乙二醇型冷却液“灰分”及“氯含量”理化指标要求;
增加了“硫酸盐含量”理化指标要求;
删除了“其他二元醇含量"理化指标要求;
旧标准
新标准
变化7
更改了 1,2-丙二醇型冷却液“灰分”及“氯含量”理化指标要求;
增加了“硫酸盐含量”理化指标要求;
删除了“其他二元醇含量"理化指标要求.
旧标准
新标准
变化8
增加了 1,3-丙二醇型冷却液的理化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
变化9
更改了其他类型冷却液“沸点”“灰分"及“氯含量”理化指标要求,增加了“密度”及“硫酸盐含量"理化指标要求
旧标准
新标准
变化10
更改了“铸铝合金传热腐蚀”使用性能要求
增加了“冷却液稳定性”使用性能要求
旧标准
新标准
变化11
增加了重负荷冷却液特殊要求及试验方法
重负荷发动机冷却液除应满足 5.1~5.3 的要求外,还应符合下列要求之一:
a) 单化学组分要求符合表 9 的规定;
b)双化学组分要求符合表 9 的规定:
c) 按 ASTM D7583 试验后,缸套穴蚀点数不超过 200 个:
d)供需双方协商确定采用发动机台架试验或行车试验的验收要求。
变化12
更改了“亚硝酸盐含量”试验方法
旧标准
新标准
变化13
增加了冷却液试验用金属试片技术要求
变化14
增加了冷却液稳定性及沉淀量试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