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毅 中医基础理论 藏象之肺系统 二 笔记整理
中医的气,不纯粹是哲学的内容的转注,有它内在的物质机制。
肺主要生理功能
肺主气司呼吸
主一身之气体现:
宗其的生成,调节全身气机。
好,往下,主一身之气体现在两方面,第一个是宗气的生成。这个我不讲,因为宗气生成是气血精液内容。反正宗气的组成大概就两部分,一个是脾运来的水谷精气,跟肺吸入的清气,在胸中结合成,那至少肺吸入的清气那部分,跟肺主呼吸功能有关。
第二个,调节全身气机。气机,你注意啊,人体的气机跟精气学说的气机有点点不同,精气学说的气机讲的是升降聚散,人体的气机讲的是升降出入。你说为什么哲学气机不讲出入呢,哲学气机表达的是宇宙万物的变化,宇宙没边界,没边界没出入,人体有边界,有边界,有出入。
而那个聚散实际上是属于气化范畴。是啊,散则为气,聚则成形,形化形,形化气,气化形,气化气,聚散是属于气化范畴。
肺对气机的调节
好,我们看看肺,调节气机怎么调。就一个,很简单,就用呼吸来调。你看刚才讲的,气机是气的升降出入,你把呼吸拆开来,呼是气的向上向外,吸是气的向下向内,它本身就是气的升降作用。还不够,实际上是以呼吸的升降出入为原动力,带动全身气的升降作用,这一点很重要。古代的养生方法,肯定配合呼吸,没有呼吸不构成古代的养生方法。比如说你们现在学的太极拳。有没有学,有没有呼吸,哪个动作呼,哪个动作吸,有没有。有还有点像,没有的那根本就不是。其实,你不要说古代,你现在也很时髦啊,你现在最健康的运动是什么呢,有氧运动,所以有氧不是还是这种吗?只是古代对它的要求更高,你说为什么高呢,后面再说。
所以,现代有一个名称,气功。其实“气功”这个命名我觉得有点误会了,气功的源流非常早,应该说不迟于医学,但是气功这个名称真正出现,很晚,晚到什么时候呢,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唐山气功疗养院”,第一次用“气功”这两个字,把古代的跟调心,调息,调形相关的运动概括为气功。古代有功法,不叫气功。所以你看什么武侠小说,假如在古代出现气功两个字那就是笑话,他有各种功法,但没叫(气功)。但你用“气功”来命名,其实这里有个误会了,什么呢,他觉得这种运动最典型的特征就是呼吸,而呼吸呼吸的是气,所以命名为气功。你说它错吗,好像没错,但不全面,为什么呢,其实越往后练,那个练心练神的比重就越大。当那个一大,这个气就改写,炁功,这个也是气,这个也是qì。所以越往上层练,就越变成这个字(炁)。你说这两个字有什么区别呢,简单说吧,这个(炁)质量好,这个质量一般(气),(气)就是普通的气,(炁)这个是不一般的气。
肺对气机的调节
呼吸调节
肝升肺降
第二个是这样,肝升肺降,这个就是太极图的东西了。

肝从左升,肺从左降,你注意啊,上下里面还有另外的脏腑配合,我们只看左右就是,肝升肺降这样变成了一个循环。这里提示一个,不要把人体升降当作一个垂直升降。假如把它当作垂直升降那就麻烦了,为什么呢,升跟降相反的,但假如它是转圈的,也许有帮助,你这个帮助怎么体现,讲到肝主疏泄的时候再说,就等于说这两个其实是可以协调的。
肺主气司呼吸功能异常
呼吸不畅,呼吸异常,咳嗽气喘,气虚、甚至呼吸停止生命告终。
好啦,肺主呼吸也好,肺主一身之气也好,功能失常的内容刚才讲过,下来是肺主行水。
肺主行水
指肺气的宣发肃降作用推动和调节全身水液的输布和排泄。
这个功能我们觉得很怪,为什么呢,解剖那个肺,跟水液代谢的那个关联度并不强。你说中医这个功能怎么来的,这里牵涉到两个名词,“宣发肃降”,所以要讲清楚这个,先解决宣发肃降。而宣发肃降的内容出现在生理特性里面 ,所以我们这边稍跳过去,先讲宣发肃降。
宣发先降气。我刚才讲了,肺的最原始功能是呼吸,其实宣发肃降还是沿用这个,把呼吸功能外沿了,呼是向上向外,吸是向下向内,那它干脆就把肺的功能之中,凡是向上向外的归成一类,叫宣发,凡是向下向内的又归成一类叫肃降。
宣发
肺气具有向上宣升和向外周布散的作用。
好,我们看一遍。
宣发
是呼出体内的浊气
你注意啊,这不是纯粹呼气问题啊,因为刚才讲过跟水液代谢有关,我们人每天呼气带出去的水分大概是250毫升,这里有水。
第二个。
是将脾所传输来的津液和部分水谷精微上输头面,外达于全身皮毛肌腠
还没讲到的内容,脾主运化。脾主运化的…你注意啊,别把脾主运化当作脾主消化啊。脾主运化是两个动词,消化跟运输,这个运怎么运呢,讲到脾再说,大概是这样。一个是自己运,你就通过脾直接到五脏六腑啦,另外一个是通过肺的传输,那就是脾把水谷精微跟水液然后运到了肺,然后肺又兵分两路,宣发肃降,宣发是向上向外,肃降是向下向内,那干嘛呢,供人体利用,所以人的上部也用到水,下部也用到水。
宣发:
是宣发卫气于皮毛肌腠,以温养,卫外,控汗。
还有一个,宣发卫气到体表,这个就变得不得不讲了哦。
提早讲一下了。气分卫气中气淫气元气,那么这个卫气,我略略提一下,后面的内容留给后一个老师。望文生义差不多了,卫,保卫,那么你看,气宣发到体表,所以它首先,第一个作用就是保卫体表。你说,是不是有点像免疫功能的感觉,这样想没大错,但是,不完整,我们等一下在看为什么不完整。第二个,刚才讲了,气有控制水份的作用,所以卫气跑到体表,最容易控制的体表就是汗。所以我刚才讲了,出汗不是心一个脏完成的,这里跟肺有关,它就是控制汗孔开合。换句话来讲,气足,汗孔开合自如,气不足,控制不住,就不容易出汗。然后,气属阳,属阳的东西跑到体表,就是维持体温恒定,我们叫做温煦作用,所以简单就是“温煦,卫外,控汗”。那注意啊,第一个,两百五十毫升;第二个把水谷精液跟向上向外输,再有水;第三,控制汗孔开合。我们人体每天的显性出汗隐性出汗大概500毫升,三个功能都跟水液代谢有关。
好,既然这里讲到卫气了我就顺便讲卫气了。那这是肺功能正常的情况下,呼气,宣发,津微跟水液正常,还有卫气的卫外控汗温煦功能正常。假如肺气虚,前面两个,呼出,那个呼气那里也会有问题。比如说,呼吸多困难,然后呼吸无力。假如那个卫气,假如卫气虚,那么你可以反推了哦,首先卫外功能下降,一般教科书说易感冒,其实可能改成易感邪更好。然后,卫气虚,控制汗孔开合不利,自汗,汗孔一开,毛孔疏松,恶风。
卫气虚
易感冒(邪)
自汗
恶风
所以看,很容易感冒的人,经常就有这种感觉,毛孔疏松很怕风,这个就是卫气虚,你也可以说是肺气虚。像什么人容易呢,年轻人,假如是过敏性鼻炎的,很多是这一型的。还有,哮喘,很多是这一型的,那老年人不用讲啦,是啊,慢支肺气肿,那组很多是这一型。
你说中医西医治疗有没有不一样?有点不一样。那比如说假设人体的卫外能力是100%,好现在某个人卫气虚了,只有80%。西医的处理很快,很见效,现在最常用的是用那些蛋白类,比如说打一针白蛋白,丙种蛋白之类的,马上上升,达不到100%也能接近。而且效果…至少那个外表看上去免疫功能回来了,但你要注意,这一针打下去,不是提升你本身的免疫功能,而是像个雇佣军一样它给你加上了那20%。凡是药物都有个半衰期,一般,假如丙种球蛋白打一针我印象中大概是支持一个月。你说挺好啊一个月,我打了一个月一针不痛苦吗,你说你一个冬天,就是冬天发病为主就打两三针,差不多了。但问题是这样,人体的免疫功能,你有雇佣军来了,你干活我就不干了。所以,打一针问题不大,假如连续来几针,你人体的免疫功能,假如一撤退比原来还低下。所以这个是临时顶一下可以,长久用不行。
那么中医就是补气,比如说什么玉屏风散啊之类啊,北荠大量用啊,不太快,但是比较稳效。它确实提高免疫功能,但是慢慢提升,你说一步到20%恐怕做不到,不容易做到。所以不是中西结合了咯。秋天来了,先打一针,是啊,你慢慢….反正你作用有一个月吗,我快吃中药吗,那我中药吃的差不多,你那些针撤退就撤吧,我已经上来啦,第二针我不打啦。所以中医有中医的好,西医有西医的好,但这个确实是提高免疫功能。你测指标,比如说白细胞增加,相应的那个免疫球蛋白增加,这个是按…用中药来治疗一点问题也没有,我感觉有可能针灸更快,艾灸可能会更快。那你补的是阳气,那个可能会更快。
肃降
向内向下布散气和津液
好,肃降。讲完宣发,肃降就好办啦,反过来就是。
那宣发第一点,呼出体内浊气。肃降第一点,吸入自然界的清气。
肃降
是吸入自然界的清气,并形成宗气,向下布散,以资元气。
然后吸入清气还有一个作用是形成宗气,那个我不展开。这个宗气还有一个走向的,它主要是走两个脏,一个是跑呼吸道一个是跑血脉,我们叫冠心脉行气血,走息道行呼吸。另外它还有一个走向,往下走,以滋元气。你说怎么滋元气,我大概讲到肾主纳气的时候再接上这一段。
肃降:
是将脾传输至肺的津液以及部分水谷精微向下,向内布散于其他脏腑。
那么,第二点,把刚才宣发的第二点,反过来就是了,脾运来的水谷精微跟水液向上向外宣发,向下向内是肃降。你注意,最重要是这一点,为什么呢,五脏六腑都在肺的下面,它这一肃降,水液像下雨一样,甘霖普降,滋润五脏六腑,五脏六腑利用后才到肾,不是说肺主肃降就直接降到肾啦,五脏六腑利用后再说。
肃降:
是将脏腑代谢后产生的浊液下输有肾或膀胱,成为尿液生成之源。
最后一个,那像脏腑代谢后的浊液下输膀胱,下输到肾跟膀胱形成尿液。等于说它是这一步的延伸,第三是第二步的延伸。那至少你这个看出来,后面两步都跟水液代谢有关,尤其是第二步。
好,下课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