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小辞典》8.56 经验
【本文转载自吉林人民出版社1983年 仅供学习参考】
56、经验
通常指感觉经验,即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过程中,通过眼、耳、鼻、舌、身等感官直接接触客观外界而获得的各种事物的表面现象的初步认识,它的来源和内容都是客观的。对于经验,有唯物的和唯心的两种根本不同的理解。唯物主义认为,经验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产生的感性认识,是客观事物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虽然这种认识有待深化,有待于上升道理性认识,但它毕竟是认识的第一步,是一切知识的最初源泉。教员说:“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i]科学的理论是以经验为根据的,是经验的理论概括,是从经验中得出的结论。所以,经验是认识的基础。而唯心主义则否认经验的客观内容和外界的源泉,把经验看作是从内心体验出来的,即主观自生的。它不承认经验是客观事物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旧唯物主义虽然也承认经验是客观事物在人们头脑的反映,但却认为人们只是被动地、消极地反映客观事物。
现代资产阶级许多哲学流派也使用“经验”这个字眼,把它做了种种唯心主义的解释,用“经验”来掩盖其唯心主义实质。人们判断一种哲学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不是看它是否采用“经验”这个字眼,而是看它对“经验”做怎样的理解。马赫主义者认为,经验就是感受,就是唯一的存在,世界就是经验的复合,以此否定物质世界的客观性。列宁指出:“在‘经验’这个字眼下,无疑地可以隐藏哲学上的唯物主义路线和唯心主义路线。”[ii]辩证唯物主义地解释经验,对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反对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具有重要意义。
注:
[i] 《毛主席的五篇哲学著作》,第12页。
[ii] 《列宁选集》第2卷,第15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