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自译】莫德里奇自传 第九章06 VS阿根廷(上)

2023-02-01 14:37 作者:某不正经的RM球迷  | 我要投稿

往期精彩请关注 自传文集



在我们回到林地狂想曲度假村的次日,我们便把全身心都投入到接下来同阿根廷的对决。我们倍感兴奋。从足球发展事业看来,阿根廷是个超级大国:他们阵中有里奥·梅西,历史上曾两夺世界杯。继前两届世界杯碰上巴西队后,阿根廷是我在世界杯生涯的八场比赛中遇到的最强对手。这场比赛勾起了一些特别的回忆:2006年3月,我首次亮相克罗地亚国家队比赛①,而梅西则在那场比赛中打入了其国家队生涯的第一球。

克罗地亚VS阿根廷 首发阵容


我们迫切地想重返绿茵场,证明确有与其一战之力,我们将面对的对手一直是世界杯夺冠热门之一——若想在俄罗斯世界杯上大展身手,这无疑是个艰巨的考验。

我们观看了阿根廷队对阵冰岛的比赛,我相信我们具备与他们相抗衡的能力。我是否应多费词句讨论梅西的天才过人之处?没有必要,我觉得这是众所周知的。正如我们知道的那样,他现在肩负着前所未有的重担,代表着阿根廷对大力神杯的希冀和期望。我们在国家队中同任队长,我能体会梅西的心情:人们对球队成绩的期盼总会与身为队长的我紧密相连。在此舆论底色下,我听闻了各式各样质疑我对团队做出贡献不足的言论。有些人指责我不关心克罗地亚的战绩,有意为皇马留力。对此,我还能说些什么呢?

我从不认同过度归功于单个球员的观点。我见过很多伟大的球队,也读过不少有关豪门俱乐部和球星的相关报道,我想没人会说某个球员是赢下比赛或冠军的决定性一环。足球是一项团体运动,无论一个球员的天赋抑或能力多么出众,个人的力量都无法补全团队配合的漏洞。

 梅西承担了过重的压力,这只会让阿根廷的处境更加艰难。此外,2014年的巴西世界杯中,梅西率领的阿根廷队距离夺冠仅一步之遥②。在我看来,关于梅西与迭戈·马拉多纳谁的地位更胜一筹的讨论不应只取决于其在决赛中是否有进球——梅西在巴西世界杯决赛对阵德国队的比赛中没有进球。队中有一个现象级的球员不足以成功;只有全队上下一心时,才有望顺水推舟,最终豪取胜利。且即使做到了这些,事态的发展有时也不会如人所愿。

雷比奇进球瞬间


大战在诺夫哥罗德拉开帷幕,相比前场在加里宁格勒进行的比赛,来到这里的克罗地亚球迷数量有所减少,但如此阵仗已足够再度引燃激情的气氛。当然,我们考虑了盯防梅西的最佳方案。我、马特奥·科瓦契奇曾与他在国家德比中多次交手。当梅西得到单刀并快速变向时,他是势不可挡的。面对一对一防守,他会迅速摆脱。因此,更合理的做法是让梅西远离禁区,阻拦他拿球,从而迫使他后撤到最深处接球。左路的两名球员伊万·斯特里尼奇和伊万·佩里西奇在那里做好了埋伏。这个方案效果超凡——我只能用此语描述,它的实施让我们成功防住了一位天赋异禀的球员。

比赛走势很平衡:阿根廷保持控球权,在开场后的半小时内,他们在我方球门前屡造威胁。佩里西奇和曼朱基奇也多次得到良机。我们状态不错,我相信下半场我们更能施展拳脚。我相信我们可以披荆斩棘。第一个进球成为了转折点,安特·雷比奇凭借着自身韧性和敏锐视线,引发了阿根廷门将威利·卡巴列罗的失误,将球传至向错误的方向。他在几乎不可能得到机会的一瞬间给守门员施压,迫使卡巴列罗犯错。雷比奇一名特别的球员,这就是为何他会打进如此梦幻的进球。我想大部分球员处理这球时,都会先起脚控制高球落地,但雷比奇没这么做,而是直接凌空抽射破门!自那一刻起,我们在球迷们气势如虹的喝彩声里乘胜追击,在球场中肆意上下翻飞。我们在下半场彻底击溃了阿根廷,最终比分定格在3:0,这是两队差距的真实写照。


注释:

①:2006年,在与阿根廷的友谊赛中,魔笛(20岁零5个月)上演国家队首秀。梅西(18岁零9个月)则在这场比赛中打入国家队处子球。

②:2014世界杯决赛,德国1:0阿根廷。格策加时绝杀。



【自译】莫德里奇自传 第九章06 VS阿根廷(上)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