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浙江工业大学学硕状元!专一138,专二134,总分428分!

2023-06-11 10:21 作者:琢木考研中心  | 我要投稿

:: 2 0 2 3   ::

R  E  S  H  A  P  E 

重 塑

「  精准聚焦;研学深耕  」

WELCOME ZUMUER


/ 欢迎大家和琢木一起探索设计∞可能 /


● 虽然我本科就是工业设计专业,但由于对自己曾经理科生身份的自信以及稀烂手绘技能的深恶痛绝,也异想天开妄图考个计算机之类的工科试试。

● 然而在短暂的几天试验后发现自己的数理化基础已经退化到初中水平,仔细一想我好像也只会做工业设计了,那么就继续吧!至于择校,是继续在本校深造还是去搏一搏更高层次的学府,在这个问题上其实我有过很长时间的犹豫。

● 一方面是身边的人对我的期待、多年前对没有进入梦想学府的遗憾,另一方面又是日渐严峻的考研局势以及自己并不出众的综合素质。多方权衡之下,我最终做出了更为稳妥的选择。



 / 整体规划 


● 在考研规划上,我是比较手忙脚乱的。在前期是盲目跟风考研,比如同学在背单词,我也跟着背;室友在看课,我也去刷课程视频;同学都报班,那我也跟着报一个吧。于是在暑假前,我只有英语零零散散学了一点,手绘还只有琢木基础班的一点基础,政治和专业一甚至不知道考什么。

● 直到去琢木上了暑假班,看到竞争对手各个都身怀绝技,着实被吓了一跳,这静下心来摸索出了适合自己的规划,比如战略性放弃了公共课、总结专业课套路以及苦练手绘。

● 后期我的状态就比较从容,基本上是每天睡到自然醒,学累了就休息,不想和同学比进度而焦虑,我选择了回家备考。


 / 具体复习 


● 大三寒假在琢木补了手绘的基础,大三下学期基本没有什么规划,一直到暑假前只是把考研单词的粗略过了一遍。

● 暑假在琢木上了快题班,在开学前把琢木的理论课以及徐涛的政治强化班刷了一遍。

● 因为学校还有几门大课要修,所以真正开始用功读书差不多是在10月,具体每天的时间我也没有严格约束自己,但是我给自己定了每日最低6小时有效学习时间(注:并不是坐在书桌前的总时间,而是心无旁骛的专注时间)。



 / 专业一 


● 这门课是我花费时间最少,但是得分最高的科目,我认为我还是有一些经验的。学校给的是两本参考书,但是大部头我实在是静不下心来看,于是报了琢木的理论课程,在暑假刷完了视频课。

● 由于专业一题型在上一届就进行了改革,除去了死记硬背的名词解释等内容的考察,所以我没有将重心放在记忆上,只是粗略留下了知识点的印象。

● 论述文的写作有点像浙江的高考作文,比较注重行文的逻辑性以及例证的严谨性。总体来看这是一门没有标准答案的科目,观点没有绝对的正确错误之分,而且出题也并不刁钻,所以只要认真审题、掌握最基础的“总分总“结构并且把话说清楚,就不会跑题到哪里去。

● 我认为更重要的是案例的积累,这可能是区分你与其他同学的关键。首先,书上的案例基本都是作为题干的引子出现,所以对参考书知识点的掌握只需要到“知道这是啥“就可以了,建议不要背诵书本案例作为正文的例证,太老套了。

● 琢木的理论班也会每天分享案例,假如自己没时间搜集,每天去看看、记一记,也是极好的。但我还是比较建议自己整理案例,不需要很全很多,只需要掌握几个选择技巧即可:

1) 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比如我特别喜欢数码3C,于是我整理的所有案例全都是这一方面的,这样一来记忆不痛苦,而且案例足够细分领域,素材很新颖。

2)选择万精油素材。简单来说就是能适用多种话题的案例,能大大减少记忆成本。举个例子,我反复引用”魅族17 Pro晓芳窑定制版“:魅族手机的科技再加上晓芳窑远近闻名的陶瓷,印证了科技与艺术的关系;同时晓芳窑最具特色的就是仿宋汝窑瓷,宋汝窑瓷中最珍贵的就是天青配色,又宣传了传统文化;而手机后盖生产的陶瓷工艺是经过现代化改良的,这又给出了传统文化复兴的途径。

3) 根据方向带入案例。琢木的课程有列出可能考察的所有内容方向,考试也八九不离十,所以我们要做的只是在考试前把积累的案例对应到这些方向,不需要很多,一个考察点能对应一两个案例便足够应对考试了。个人观点是专业一并不会花费很多时间,掌握技巧和套路能省下绝大部分的无用功。


>>>暑假班的阴间作息


>>>痛苦想方案



 / 专业二 


● 回顾我的考研经历,80%的时间都耗在这科上了。首先我对自己认知很明确,我不太有自控能力,自己练习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肯定完蛋。

● 环境和氛围是特别重要的,于是我把琢木的手绘课程全报了,图的就是有老师、同学逼着我学。手绘技巧方面,我不太有发言权,但是跟着琢木按部就班准没错,这里还是要感谢琢木的技法老师以及助教们,他们给了我很多帮助。

● 还需要建议一点的就是要多与老师和助教沟通,统一授课的内容比较共通性,老师也不可能兼顾所有人。想要知道自己的不足、解决自己的疑惑,需要自己主动,切忌闷头苦干。六小时的时间控制上,最初我极度担心画不完,一直到冲刺班我都很难在规定时间内完整画完。

● 但是最后考试时我画完竟还剩半小时,所以相信自己在考场上的潜力,时间是完全不用担心的。以我对出分后同学们情况的了解,专业二的切题、新颖是比技法重要的。

● 在平时练习中,尽量不要和别人画一样的东西,可能想方案的过程会比较痛苦,但是受益却是实打实的。

● 考试时撞题是不可能拿高分的,而一个极好的方案即使画的不怎么样也是可是拿高分的。最后注意一点是千万不要打擦边球!千万不要因为平时练习画过差不多的方案就往题目上套!这么干可能就是90分!

>>>最爱的评画环节




 / 关于英语 


● 我最初准备的时候就是跟风考研,大概在三四月的时候看室友每天起早背单词,于是我也买了单词书。

● 但是事实告诉我,单词书完全背不进去,在过完一遍后只掌握了很少一部分。在试了几款APP后,最后我的选择是ANKI记忆卡。软件的选择见仁见智吧,只要能让你背下去、坚持住的就是好APP。

● 最初准备考研的时候,我是准备考学硕的,众所周知,英语一难度比英语二高一个level,于是我在暑假前把英语一2010年后的阅读全刷了,正确率在60%的样子。

● 客观题我是不建议看任何老师的课程的,非常浪费时间。客观题只有对错之分,看得懂、能理解,就是会做对,没有什么技巧可言的。某些网红老师把一篇文章拆开讲半个小时,传授一些所谓拿分技巧,这都是偷懒的做法,妄图猜测答案的规律,我觉得还不如多背几个单词来的实在。暑假就几乎没学英语,全去搞专业课了。

● 后来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我换成了考专硕,在刷了几套英语二真题后,我发现难度确实不高,我的建议是如果过了六级的水平去考基本上不需要花太多时间了,所以一直到考前一个月我都没有花时间在英语上。英语二区分度并不是很大,我个人认为没必要花大量时间卷那么十分不到的分差,专业课更重要。

● 再来说作文,我的观点是英语二作文完全可以速成。教辅方面我认准了石雷鹏,但是他的课别全看。基础的用法就是先看他的前几节入门课,边看边跟着写。

● 两三篇跟下来后就差不多了,然后再去买他的《冲刺背诵20篇》,全部背下来,应付考试完全够用。而且准备时间也不用很久,我从开始准备作文到上考场,也就半个月时间。


 / 关于政治 


● 很多理科生一看到这门课就比较慌,高中没学过、大学上课也都水掉了,岂不是完了。我最初也是这么自己吓自己的,但是现实经历告诉我,这门课花大量时间准备性价比为零。开始入门期,我建议是看徐涛强化班,马原仔细看,其他部分随意,再配合肖秀荣1000题,暑假两个月完成就行了。其他老师不建议看,浪费时间,不如去提升专业课。我个人经历是这一套下来,选择题正确率也有60%了,完全够用。

● 政治选择题,除了帽子题必须硬记,其他真的只需要理解即可,而且近几年真题越来越活,死记硬背已经没有用了。还有某些老师所谓的选项分布都是瞎扯,不要把你的命运寄托在这些“技巧”上。

● 市面上的模拟题也不用做很多,选择题我是只做了肖秀荣的1000题、肖8和肖4。至于主观题,我在肖4出来前是完全没涉及,基本战略性放弃。肖4出来也12月了,但是当时我已经静不下心来好好学了,只背了第一套就稀里糊涂上考场了。

● 据说后几套有押中知识点,不放心的同学可以都背一遍,准备更充分。真题的题干是很长很长的,而阅卷老师是没有题干的,所以我的经验是要学会抄材料。回顾我那三小时的考场经历,都在抄材料:把材料分类、分段,然后提取可能和题目有关的关键词,往记忆中的知识点靠,最后分点答题,每个点都是“总结出的知识点+材料,我抄材料的时候甚至一个字都没改。”

● 也许我的经历看起来比较摆烂,最后分数也没有非常高,但是相较于每天花三四个小时痛苦背书只为了多拿那么几分,我的方法性价比更高。

● 在我看来,背大量知识点只是为了寻求心理安慰,绝大多数人想法都是:大家都背我不背,那太危险了。其实如果你能迈过心里这一关,投机取巧一点也不是不行,黑猫白猫,会抓老鼠的都是好猫!更何况还能无痛考研,岂不美哉。


>>>冲刺班期间偷偷溜走看雪后西湖


 / 作品集准备 


● 由于某些原因我在12月初突发奇想开始找工作了,所以我的作品集在12月就已经开始准备了,周期足够长。具体项目的选择上,我是选择了本科期间完成度最高的三个作品,并没有花费太大力气,多是把之前的展示PPT进行了整合。

● 比较明确的作品集需要包含从想法提出、调研过程到最终效果的所有部分,各部分内容可以依据你想强调的重点有详有略,切忌只有方案没有设计过程的展示。最后我是顺利凭借这份作品集找到了实习,所以相对来说比较自信,于是复试作品集就直接用上了。


 / 复试面试准备 

● 由于我在初试后就一直在实习&赶毕设进度,因此基本属于裸考。对此我没有什么高明的建议,只提几点重要的:准备的材料千万不能有弄虚作假,作品集内容必须熟悉,面试时只要自信、谦虚,不要逞能。



 / 心态问题 


●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考研并不是人生的必经之路,不想考研完全可以不考,找工作、考公考编,路还有很多。千万不要像高考一样,把自己的未来建立在考研之上,好像考不上研究生人生就完蛋了。

● 这样心理负担太重,容易胡思乱想,非常影响考研期间的状态。我其实很讨厌所谓“上岸”一词,人生哪里有什么“岸”可言。就算考上研,三年后还是要找工作,厉害的同学可能会读博,还有一个又一个难关等着我们去渡过,路漫漫其修远兮。

● 不要把考研当成追求一劳永逸“上岸”状态的路径,而是要学会享受考研期间克服困难的过程。回想起过去一年的考研生活,没有平时课程的汇报、熬夜赶进度,也没有加班、老板的呵责,没有赚钱的压力,只需要坐在桌前学习就好,这或许是你人生中最后一段静心读书的日子了。

● 所以,考研的同学们,完全没必要每日锁紧眉头、苦大仇深,学习不应该是件痛苦的事情。请把精力更多放在有没有学到新知识、有没有查漏补缺这些与学习密切相关的事情上,不要去假设考不上的后果。既然选择了考研,只管学便是了。

● 关于同辈压力、研友太卷,我建议是不要和任何人比进度。一定的比较是有意义的,它能给人危机感。但每个人只需要把握好自己的进度就行,谁能肯定别人背10遍单词就一定能比你背3遍考得高?多和自己比较。

● 在琢木上课的时候,你一定能看到画得极好的同学,肯定也有老师不经意间给你一些“打击,这时候不要自”暴自弃,管好自己就行了。真正考试时谁都不知道会发生什么,我最后的分数就比很多快题班时的优秀同学高,平时的练习再好那也只是练习,而考研只看那6个小时你的临场发挥。

● 若是再有什么事情影响你的心态,你只需要和自己说一句:都一边去,我只想学习。从容多一点,分数高一分。


>>>冲刺班期间摸鱼看世界杯


 / 复习技巧 


● 各科的技巧我已在上文说明,但是并不适用于所有人。不要套用别人的技巧,每个人都有自己节奏,找到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 学习作息 

● 我个人并不喜欢规律的作息,在我略混乱的生活中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如果你也是和我类似,那么保证每日的有效学习时间即可。


浙江工业大学学硕状元!专一138,专二134,总分428分!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