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三年谈判·上——万历援朝战争(五)

2019-09-07 21:11 作者:史图馆  | 我要投稿

本作品是对史图馆专栏的投稿,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作品并非严谨的历史学术研究,仅供参考;未经授权,禁止二传,违者必究。

本文作者:无为畅玄


自碧蹄馆之战后,明军在平壤大捷中积蓄的锐气尽失,南北军的矛盾日益加剧,李如松对南军的掌控力大大减弱,粮草问题仍解决不善,急需与日军议和而整顿军队。日军虽有碧蹄馆的惨胜,但是在十倍兵力的包围下仍被李如松脱逃,战术目标未达成,己方兵力损失亦颇大,之前的主战派小早川隆景也再不敢率军出城与明军进行野战,只能龟缩于王京。在李如松烧了龙山仓后军粮也开始逐渐匮乏,再加上水土不服的现象加重,议和开始慢慢摆上台面。

视线转回日本,丰臣秀吉可不这么想,之前日军诸将发给他的可都是一份份的捷报,真以为朝鲜已是囊中之物,还准备亲自把这看起来熟透的桃子摘下来。日军诸将可不想之前对明军屡次大捷的谎言被戳穿,在秀吉亲征压力下于三月三日联署了一份奏疏,大意是:现在全罗、庆尚二道还未稳定,亲征朝鲜海运粮草难以为继,不如先让二道安定下来,粮草运输保证通畅后开始亲征。否则一旦攻城兵力大损,不如先平定后方,集重兵于王京引诱明军攻打,这样能一举歼灭明军。秀吉在名护屋坐镇,也不知道前线的实情,看到这封奏疏后虽然打消了亲征的念头,但仍在不停催促日军继续前进。于是诸将的议和倾向越来越强烈了。



图一:丰臣秀吉

四月,金千镒的下属李荩忠潜入王京,带回了日方也有议和想法的消息。不久,日军又将求和文书投给了龙山水军,证实了之前李荩忠的消息。柳成龙看到李如松之前一撤再撤,早明白他有议和的想法,把这消息给了之前留下的查大受。查大受立刻派人把这消息带给了李如松。于是李如松叫来沈惟敬,又把议和的任务交给了他。金命元还担心平壤战前的忽悠会让日方对沈惟敬不利,但沈惟敬可把形势看得清楚:“现在日军再不撤退失败难免,怎么可能为难我?”就这样,一场欺上瞒下的精彩外交表演开始拉开序幕。




图二:沈惟敬

沈惟敬大大方方地进入了王京,在一番应承后亮出了之前明方的议和条件:日方归还之前被俘的朝鲜王子及陪臣并交还王京,日军撤往釜山,明军在日军撤退之时不得追击。不过也算是吃一堑长一智,他们在平壤被沈惟敬一个人坑怕了,这次谈判非要明朝再派两个正式使节来才作数。沈惟敬回报后,李如松当然是一口答应下来。在李如松看来,这份和约代表了明军的伟大胜利,日军侵略朝鲜的计划已经完全成为废纸,明军在不费一兵一卒的情况下把日军赶出了王京,朝鲜半岛南部亦能悉数收回,日军被压缩在沿海地区动弹不得,可谓是大功已成!不过让李如松高兴的不过是明面上的约定,他要知道了沈惟敬的私约怕不得他扒一层皮——为了一次性就谈妥和约,沈惟敬私底下把大明公主给卖出去和亲了。不久为了表示和谈的诚意,又派了周弘谟将代表万历皇帝权威并且附有不能擅杀倭人牌文的旗牌带去日军大营。不巧的是,周弘谟在路上又和朝鲜人起了冲突。在路过坡州的金命元和权慄大营时,周弘谟遇到了柳成龙等人,当即就要求他们向代表天朝权威的旗牌跪拜。这下柳成龙不乐意了,本来他就想要明军一路把日军赶下海,现在不仅开始议和了,还想要他向附有禁杀倭人牌文的旗牌跪拜,自然是推三阻四绝不下跪,骑着马就去了东坡。周弘谟一看,这可是藐视天朝权威啊,当即就派人向李如松告了一状。李如松听闻消息后大怒,他身旁的朝鲜结伴使李德馨赶紧跑去告诉柳成龙要他来当面致歉。第二天一早,柳成龙和金命元就来到了李如松大营,结果李如松还在气头上,愣是让他们在门外淋了一阵子雨才准许进营,两人再三致歉后,李如松才消了气。



图三:万历皇帝

不久之后,沈惟敬带着“钦差”谢用梓和徐一贯来到了小西行长的大营,商定最终的协议。这两位钦差难道真是什么朝廷高官吗?肯定不是。万历还在为立皇储的事和大臣吵翻了天,区区日本他还看不上眼,哪来的时间来选两个钦差。他俩之前不过是个监生,临走时才加了个参将和游击的头衔。谈判也没他俩的事,全是沈惟敬一手操办。他们的任务不过就是做个见证罢了。终于谈妥了初步合约,日方于四月十九日有序撤退,化为焦土的王京终于收复了。但是三位使节的工作还未结束,等着他们的还有最后一场对着丰臣秀吉的终极大戏。

李如松也按着之前的设想趁着日军撤退的时候继续进兵,刚到朝鲜不久的刘綎领五千兵赶往尚州鸟岭,而查大受和祖承训率兵从小路绕道鸟岭后方,逼迫日军放弃鸟岭继续后撤。李如松追着日军撵,日军也不含糊,撤退到蔚山和西生浦后依山傍海地连着筑了十六座营垒防守,赖着不走了。追兵看着这种要塞群也没办法啃下来,只好与日军对峙起来,刘綎驻守星洲、八莒,吴惟忠驻守善山、凤溪,李宁、祖承训、葛逢夏驻守居昌,骆尚志、王必迪驻守庆州。至此双方迎来了暂时的和平,等待着最终谈判的结果。




图四:庆尚道简图

前线暂时消停了,大明朝内部又开始闹腾了,对撤兵的一场大讨论开始了。兵科给事中侯庆远上疏称:大明和日本没什么仇,就为了一个朝鲜这种属国,调了全国各地的精锐之师数万人前去支援,收复平壤、王京交还给朝鲜,这种大义之举早就声名远扬了。现在终于和平了,理应让军队回国休整,在外国打仗花费的银子的确太多。万历皇帝看到银子哗哗的流也是心痛,下诏让李昖还都王京,自己招兵训练防守疆土,再让疲惫不堪的明军依次撤退回国。接到要撤兵的消息,宋应昌上了一道折子辩驳:釜山虽然在朝鲜边境,但也是朝鲜疆土,援救朝鲜不光是为了属国,更是为了保卫大明国土。留兵朝鲜协防才是上策,就算撤也要等到日军完全走了以后在考虑。朝廷考虑后,把担子又撂给了三千南军,除此之外的军队依旧按照之前的方案撤回。

明朝那边在吵着撤兵省银子,丰臣秀吉却在名护屋做着他的春秋大梦。谈判开始不久,秀吉就开始对着朝臣吹着“美好未来”:“这和约马上就要签订,明朝公主就要来当我的后妃了,和明朝贸易的事也应该商量好了,我应要和明朝的钦差共盟誓约。和约签订后,朝鲜王子和陪臣也没什么用就放回去,朝鲜的北四道就留给他们,而晋州城这个耻辱我一定要把它夷平。”在万历二十年十月侵朝刚开始的时候,由细川忠兴率领的日军围攻晋州失败吃了大亏,被视为日军的一大耻辱,现在秀吉认为日军“兵势正猛”,故而希望日军诸将洗清耻辱屠晋州斩牧使,报之前攻城未果的一箭之仇,殊不知现在日军正和明军对峙,根本不敢轻举妄动。

五月初八,两位游击将军徐一贯、谢用梓被选作访日“钦差”和沈惟敬一起出发前往名护屋。十五日,使团到达名护屋。最终谈判就要开始了。


参考资料:

[1]柳成龙. 惩毖录[M]. 朝鲜古书刊行会,1913

[2]川口长孺. 征韩伟略[M]. 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0

[3]谷应泰. 明史纪事本末[M]. 中华书局,2015

[4]茅瑞征. 万历三大征考[M]. 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2004

[5]万斯同. 明史稿[M].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图片来源:

[1]维基百科:丰臣秀吉

[2]韩剧惩毖录:沈惟敬

[3]维基百科:明神宗

[4] http://www.onegreen.net/maps/HTML/46103.html


三年谈判·上——万历援朝战争(五)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