戬娥前传:星月落31
杨戬见到了许久不见的师祖和师父,没想到一场封神大战让玉虚宫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万仙阵后惧留孙等几位师伯、师叔还有几名三代弟子决定去西方继续修行,已经离开了玉虚宫。 “人各有志,不必勉强。”元始天尊淡淡地说,“我师父鸿钧老祖已经传下法旨,玉虚门下从此闭门静修,不再下山涉足红尘事。杨戬,以你的资质只要潜心修炼,不要说大罗金仙,就是超凡入圣也不是难事,你可愿意留在我身边随我修行。” 玉鼎真人也附和道:“你师祖亲自教导,这可是很多人求都求不来的。” “杨戬多谢师祖的栽培,只是杨戬在红尘中还有牵挂,有太多的事放不下。我已经决定接受天庭的敕封,这次回来就是想见见师父、师祖,感谢师父的教导之恩和师祖的护佑之德。” 元始天尊轻叹一声,“罢了,你这孩子一向有主意,只是今日一别不知何时再有相见之日。你命运多舛,日后还会遇到各种磨难,只怕师祖不能像以前那样护着你了。” “师门对杨戬的教导,杨戬终生都不会忘记。” “好孩子,师祖希望你记得无论你日后如何,你都是我玉虚宫的清源妙道真君。” “杨戬定不会让师门蒙羞,杨戬拜别师父、师祖。” 杨戬终是离开了,玉虚宫的大门在他身后重重关上。玉鼎真人不解的问:“师尊,这孩子的那场大劫,我们真的无能为力吗?” “天道如此,岂能随意更改,路是他选的,也只能他自己走完。不过此事还有变数,希望他可以逢凶化吉。” 杨戬离开昆仑之后又去了凤凰山的女娲宫,将缚妖索和山河社稷图交还女娲娘娘,再次感谢女娲娘娘多次相助的恩情。正待他准备拜别娘娘离开的时候,女娲娘娘取出一只翠绿色的莲花灯交给杨戬,“既然你要去天庭接受敕封,就请你将这宝莲灯带去瑶池,交于有缘人吧。” “杨戬尊娘娘玉旨。”收好宝莲灯离开凤凰山。 终是到了去天庭接受敕封的时候了,天庭上多了三百六十五路正神,实力比之前壮大了不少,南天门都比之前热闹多了。虽说之前在凡间的互为敌国,如今同殿称臣见面也到是一团和气。就见几个神仙围着李靖、哪吒父子称赞道:“贤父子在辅周大业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尤其是令郎担任先锋官更是建功无数,这统领天庭十万天兵天将的统帅之职非贤父子莫属。” “杨戬师兄道法高超,屡建奇功,这统帅之职他也当得。”哪吒说道。 “若是如此只怕会让众仙不服。”水德星君说,“贤父子可知那杨戬是玉帝的外甥?他不仅是云华仙子瑶姬私配凡人生下的罪仙之子,还是斧劈桃山救母犯下天条的罪人。这样的人如何能够统帅十万天兵天将?” 李靖父子面面相觑,“父亲,杨道兄还有这层身世?这些年他从未提起过。” 另一个神仙附和道:“我听说杨戬只是一个督粮官,诛仙阵、万仙阵等几场恶仗他都没参与,如何能与身先士卒的先锋官相比!” 金銮宝殿的朝堂之上,玉帝开始对杨戬、李靖和哪吒进行敕封。 “敕封杨戬为昭惠灵显王二郎显圣真君,任司法天神,统帅十万天兵天将之职。” “陛下,臣等以为不妥。”就见水德星君几人出班启奏。 武德星君说:“杨戬只是督粮官,诛仙阵、万仙阵均未参与,过五关时也鲜少厮杀,如何当得天庭统帅。” 水德星君也附和说:“况且杨戬是戴罪之身,是触犯天条的罪人,不杀其正法已是法外开恩,如今只是功过相抵,又怎堪重用?” 木德真君开口:“陛下,杨戬是您的亲外甥,又身负重罪,奖赏过重恐有徇私之嫌,望陛下三思。”这句话听起来轻描淡写,却一石激起千层浪,原来天庭的老人自是知道这层关系,可新封的众神却不知道,尤其是那些个截教的门人在战场上吃过杨戬的亏,现在更是开始议论纷纷。 “陛下,能否听老道一言。”说话的人正是深居兜率宫的太上老君。 “老君鲜少上朝,今日真是难得。但说无妨。”玉帝见是太上老君马上和颜悦色的说。 “老道以为功是功过是过,杨戬在封神大战中虽是督粮官,但是他不仅保障了大军的粮草供应,还多次帮助子牙解决不少别人解决不了的难题,在瘟毒和痘毒两疫中不但解救了数百万人的性命,更是把救命的灵草传入人间,可谓是功德无量。”老君此时顿了顿又说,“再说当初之事也已经罚过了。” “老臣听闻杨戬屡献奇谋,多次力挽狂澜,是难得的栋梁之才。”太白金星说道。 “小仙曾见杨戬为救同门不惜以身犯险。”嫦娥随后说道。 “老君言之有理,封杨戬为司法天神之事还有人有异议吗?”玉帝正色问。 “陛下,杨戬愿受天庭敕封,但是不愿在天上为官,更不愿统领十万天兵天将,还请陛下收回成命。” 玉帝看着他眼中的坚定,心想罢了,随他去吧。“即使如此,便封你去蜀地造福一方,在灌江口建庙受香吧。” “谢陛下!” “李靖敕封托塔天王,统帅十万天兵天将,哪吒敕封三坛海会大神,协助其父统领天兵。” “多谢陛下!”李靖父子谢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