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解决看病贵、看病难的关键在中医的发展!中医是中华民族生命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优

2023-08-28 10:19 作者:中医师张先生  | 我要投稿

解决看病贵、看病难的关键在中医的发展!中医是中华民族生命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她是在中国特有的身心统一主体性哲学思想指导下,以道统术,综合运用中医理、法、方、药,以确保人类身心康灵的生命艺术。《周易》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对人类生、老、病、死、苦的自觉关注、关爱,即人文关爱,是传统中医学的根本特质,医易相通的根源即在于此。在此之上,才彰显出简、便、廉、验诸种特色。 一、“简”。简有简单、简略、质朴等义,针对中医,则是简省,直指人类身心性命,绝不杂乱,而不是一般意义的简单;简是简约,能从人类万般病象中归纳阴阳平衡与身心统一之理,彻底贯通形而上与形而下,所以更不是简陋。 二、“便”。便指方便合宜。可不要小看了“方便”二字,《大日经》云:“菩提心为因,大悲为根本,方便为究竟”。中医的方便,是能围绕人的身心康灵,在人类生活的全体时空与处所,从容运用中医的理、法、方、药、术,为人类生命品质的升华,提供种种帮助。 三、“廉”。廉有节俭不贪、狭窄等义,这里指因人制宜,不浪费人力和物力。对应中医而言,是依据生命个体的承受度采取适度治疗。 四、“验”。验有验证、效验等义,这里特指临床疗效。中医从扁鹊治尸厥,华佗配制“麻沸散”,张仲景治伤寒,孙思邈治麻风病,吴又可、叶天士、吴鞠通治温病(现在的各类热性传染病,如甲流、非典等均是),唐宗海治血症(各类大出血),李仲愚先生1945年成功救治彭州霍乱等,均属于中医“验”的内涵,是非常可观的。就目前西医西药高度发展的背境下,其对病毒性感冒发烧、类风湿关节炎、免疫系统疾病、皮肤病、各类慢病及康复理疗等,中医仍有明显的优势。 以上,是中医“简、便、廉、验”的基本内涵,根源于人文关爱,所以能将身心统一的中医哲学与普世精神结合,真正服务人类的身心康灵。明白这些道理,理解中医的特质、把握中医药真正的特色与优势也就相对容易了。 西方国家西医很发达,可人民越来越看不起病。据美国《世界日报》报道,民调机构盖洛普(Gallup)调查显示,2019年,美国有33%的民众患病时,因为无法负担昂贵的医疗费用被迫延后治疗。至于全美的医疗费用,已经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20%,而且增长速度远超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再这样下去,医疗财政将破产。 公众号《经典国医学堂》把中西医进行一番比较,让人一看就明白其中的原由。 西医走的是资本路线下的扩张,制药者都是资本巨头,他们生产西药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挣钱。西医院作为实体,挣钱也是主要目的。而中医是一门仁心仁术,学医者的目的就是为了救死扶伤,挣钱只是次要目的。比如,中医为百姓免费治病是很正常的事,到了大灾年中医可以捐医捐药,但到了西医院,如果没钱,绝对是没有人给你治病的。 中医普及在民间,病人就近就可以找到中医,而且中药多来自于自然,很多可以自采,购买也花钱不多。因此,在中医药体系下是不会出现长队挂号,承担不起昂贵医药费的情况。而西医绝大多数都在大城市,基层的病人看病要跑到医院,致使很多西医院一号难求。加上西药多是精制药,成本比较高,看不起病的人彼彼皆是。 西医是资本的附庸,西医的发展模式走的就是一条资本扩张路线,最典型的就是西医院规模越来越大,楼越盖越高,但病人负担越来越重。比如,降血压、降血脂、冠心病等,中医药本来可以一次性治愈,到了西医这里就是终身吃药。中医是特别讲医德的,古代药房写的是“但愿世上无疾苦,宁可架上药生尘”,而西医院讲究的是经济效益。 西医的检查费用高昂,五脏六腑、各项血液指标一项项的检查,基本上都得大几千块钱,中医花很少钱的四诊就基本判定了病灶所在。更重要的是,西医一旦检查出来,往往都是比较严重的疾病,而中医可以检查出疾病质变之前的量变阶段,从而预防在先。 西医只有500年的历史,不过是化学的一门分支。而中医则有着5000年的历史,中医背后有博大的中医文化和中医哲学,西医没有什么文化和哲学支撑,中医更经得起历史的检验。更重要的是,中医经过了历史上时间最长,人数最多的实践检验,而西医则不断证明过去用的药有严重的副作用。 中医在疫情防控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历史,历史上重大疫情中药放到井水里浸泡,喝了水就把疫情控制住了,而西医声称靠人人吃药、人人注射疫苗就能解决,可是到目前还是没有解决问题。 我们中国经常讲要搞中国特色,可唯独在疾病治疗上却学西方,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心,如果中医没了,恐怕中国传统文化的灵魂就没了,没有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人还叫中国人吗?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为了中华民族的延续,我们都在好好发展中医,解决国人看病贵、看病难只在其次。

解决看病贵、看病难的关键在中医的发展!中医是中华民族生命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优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