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文)星战载具 帝国II级 共和国篇13

帝国II级歼星舰,也被称为由夸特动力船坞设计于建造。从14BBY开始生产,到了5BBY逐渐取代了帝国I级。

配置
超光速发动机、推进引擎与帝国I级相同,火力甚至比帝国I级还弱。装有60门涡轮激光炮组、60门重型离子炮位、8门八联涡轮激光炮座、6门双联震荡导弹发射塔和10个牵引光束发生器。如此,帝国I级有145门舰炮,帝国II级有144门舰炮。

分析
从14BBY前,帝国II级便开始投产。而到了9BBY,夸特率先停产帝国I级,全部声称帝国II级,其他船坞星球纷纷效法。到了5BBY,几乎所有帝国I级的生产线被换成帝国II级的。然而,除了舰桥上的牵引光束发生器换成远程通信塔之外,帝国II级相较于帝国I级没有任何长进,继承了后者所有缺点。银河内战其间,帝国II级数量远多于帝国I级,因此前者比后者更常被义军欺负。虽然帝国残余的主要战舰是帝国II级,但一秩崛起时,大多服役的战舰是帝国I级,属实让人摸不清头脑。

帝国II级加装的远程通信塔使其具备更强的通讯能力,不过和战机就能超光速跃迁的义军舰队相比,其远程作战实力实在没有提升多少。义军以战机、小型战舰为主,而牵引光束能有效阻挠她们的攻击。如此,帝国II级可谓是扬短避长,一系列的设计失败是帝国灭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对帝国级的滥用和偏爱更为帝国敲响了丧钟。

帝国级的诞生本就是西迪厄斯对新秩序社会的臆想。在他60余年的岁月里从来都是甘居人下,当上最高议长也要对着议员们点头哈腰。他对新帝国的计划只存在于幻想之中,对收买人心、镇压叛乱没有丝毫经验。帝国成立后,皇帝为巩固权利而奠定了混乱的帝国体制;帝国体制给予了大规模叛乱的可能;大规模叛乱的可能导致2万艘帝国级的修建;无数帝国级的修建导致战机要便宜,TIE标准的大规模应用和对飞行员的轻视随之而来。如果说秦朝二世而亡,有胡亥暴政的因素;那帝国一世而亡,就完全是帝国创立者——西迪厄斯亲手葬送了帝国,帝国的创立之初的体制就决定了帝国的灭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