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一曲悲歌《路南柯》解析

2023-08-17 21:46 作者:李隆肌  | 我要投稿

如果说《珠儿》是一首宏大的招魂曲,《路南柯》就是一曲悲恸的挽歌。

其实我不建议评什么三大神曲,《山歌寥哉》每一首摘出来都是神曲。当然期待刀郎能有更好的作品,但目前《山歌寥哉》就是巅峰。

“路南柯”显然来自典故“南柯一梦”。这三个字很难断句,“路-南柯”还是“路南-柯”呢。前一个动宾结构“路过南柯”,后一个偏正名词“路南方的柯”。

“柯”有几个意思。《说文》:“柯,斧柄也。”这个意思用在典故“烂柯山”。另一个意思指树枝,如《诗·豳风·伐柯》:“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南柯就是南面的树枝。《南柯太守传》描述的南柯郡,就是大槐树南枝。

《南柯太守传》出自宋人《太平广记》,说的是东平富人淳于棼,其家宅南面有一株大槐树。某日与友人酒后醉倒,梦入大槐树国,当了驸马,就任南柯郡太守,风光无限。后妻死,自己也因谗言失宠,被国王送回家。忽醒,发现是一场梦。当即出门去大槐树检视,果然有下蚁穴,积土似城郭。当晚风雨大作,群蚁不知去向。淳于棼感南柯之虚浮,遂遁入道门,三年而逝。这就是典故“南柯一梦”,和著名的“黄粱一梦”差不多,都是规劝人生短暂,功名利禄转瞬即逝,不要太在意,抓紧修道念佛吧。蒲松龄老先生的《聊斋志异》中,有两篇模仿之作《续黄粱》和《莲花公主》,主题大致相似。前一篇讲某大壮见老和尚时睡着了,做梦当了宰相。后一篇讲大壮做梦去到桂府,娶了莲花公主,醒来发现是蜜蜂。

所以“路南柯”如何断句就很清楚了。刀郎在歌中也给了我们提示,“古宅门前路南柯”,那就是门前路南边的柯。古宅和路南柯,都出自原文,“淳于棼家住广陵郡东十里,所居宅南有大古槐一株,枝干修密,清阴数亩”。因为南柯梦这个典故太深入人心了,刀郎特意用挺别扭的“路南柯”做歌曲名,也许是他个人喜欢,也许只是提醒大家不要去强行套典故。和本专辑很多其他歌曲一样,刀郎只是借用了其概念,全新演绎出了自己的意象。

大众所知蒲松龄写《聊斋志异》,是一个伟大的文学家。殊不知蒲松龄还是一个民间歌曲爱好者,他汇明清俗曲,取诸宫调、南北曲的曲牌联套成曲,加上自己的文学创作,写了通俗音乐作品集《聊斋俚曲集》和《聊斋小曲》。刀郎写《山歌寥哉》,毫无疑问是向民间音乐前辈蒲松龄致敬。比如刀郎在《镜听》中用“一更鼓儿天 一更鼓儿天”,可能借鉴自《聊斋小曲》中《夜雨思夫曲》《新婚宴曲》等若干曲子,从“一更鼓儿天”唱到“五更鼓儿天”,这就是民间流行的《闹五更调》。另一首歌《画皮》是“银纽丝调”,也收录在《聊斋俚曲》中。我们以后解析到相应歌曲再细说。

《路南柯》用的是“没奈何调”,暂时查不到细节。网友耳尖,认为是青海甘肃等地流行的花儿小调。这首歌依然不迎合不商业,拍子数不清,每一句拍子都在变。歌曲同样被专业音乐人评价为“非常难唱”。除此之外,刀郎声音依然高亢清亮,转音丝滑,很难想象一个五十多岁的流行歌手嗓子还能保持这么好,甚至可能比年轻时候更强。

这首歌本质上不难理解,意象明确,用了很多典故也比较常规。明明歌曲都一遍遍唱到“哥哥你回来啊”,还是有很多网友听出抗日英烈来了。听歌当然感受是私人化,但也可以理性一点去细读歌词,不要肆意联想。难道刀郎做了一张抗日专辑?不要看到“河山“两个字就是当年往事。别的不说,仔细想一想,抗日和南柯结合起来,合适吗?

我们还是来解析一下歌词。《山歌寥哉》这张专辑剥离掉音乐,歌词就是一首首诗,可以静静朗读欣赏。这首歌的结构有主副歌,和《珠儿》一样每段四句,加上末尾的民歌采风调,在一声声对哥哥的呼唤中,缓缓收尾,整体调子悲凉凄怆。


你藏在哪一层遥远的泉台蒿丘

潸然又张帆 一夜浮萍更漏断

靠着些微弱的光亮人们涌向

往日错过的渡口 来时未尝的险滩

(开篇第一句就点明主题,这是一首怀念死去的故人之歌。

这一段在写死去的人景象,度奈河,赴地府。

泉台最早出于《春秋·文公十六年》,鲁庄公在首都曲阜东南的逵泉造台,名为“泉台”,后来指代阴间。蒿丘指坟墓,长满了蓬蒿。孔融有诗,“褰裳上墟丘,但见蒿与薇。”泉台蒿丘基本是一个意思。

浮萍无根,形容漂泊不定,没有依托。人死了魂魄离开肉体,飘荡不定。古文一般用“一叶浮萍”,刀郎创意地把“一叶”改成“一夜”,强调了时间因素,和后面的“更漏断“相对应。

“更漏”是古代计时工具,漏断分“昼漏”(卯初一刻,即凌晨五点过)和“夜漏”(酉初一刻,即下午五点过)。结合本歌曲来看,应该指的是”夜漏“也就是下午五点过,黄昏时分。苏东坡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写到,“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人初静说明是下午黄昏时分,月亮刚刚出来。本歌曲后面也有月挂枝上、月上东山可以印证时间。

头两句合起来是刀郎的呼唤,你埋在哪个遥远的地方,在黄昏时候你泪流满面,孤零零撑着船度过奈河(猜想一下,刀郎把本歌曲写成“没奈何调”,却不写“花儿调”,是否暗指歌曲中涉及的“奈河”有关呢?)

下两句把意象推广开来,写在黄昏时候(靠这些微弱的光亮),还有其他很多死去的人,也在涌向奈河,正所谓“二七亡人渡奈河,千群万队涉江波”。因为人出生和活着的时候不会来到这条河,只有死去才会,所以是“错过”和“未尝”。

刀郎看不见死去的故人,这一段渡奈何是刀郎的想象场景。)


在解脱的绝口把形骸置于辉章

月圆桂枝上 一更红烛笏满床

只盼着重泉相见的来不及忏悔啊

眼前风烛皆故人 草头露珠黄

(“绝口”是住口的意思,此处从语法上和用法上都是错误的。只能诗意的理解,绝口就是佛在灵山说法,拈花微笑,“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解脱指人死了灵魂离开肉体,但佛教对“解脱”还有更进一步的理解,就是脱离世间轮回及各种苦,即为涅盘。“解脱的绝口“就是达到涅盘状态。涅盘之后,无烦恼、无痛苦、不入轮回、不生不灭。这是刀郎对死者的祝愿。

“辉章“指显耀的爵位。陆机《汉高祖功臣赋》说”跨功逾德,祚尔辉章。”

“笏满床”是一个典故,说唐汾阳王郭子仪功高,家族全做官(手持笏板)。他六十大寿时,子女皆来祝寿,把笏板堆满了床头。当然这个故事原文出自《旧唐书·崔义玄传》,后来大家附会到郭子仪头上。《满床笏》是明清著名的民间曲目。

“红烛“的意象也许来自晏几道 “红烛自怜无好计,夜寒空替人垂泪。”红烛边烧边滴蜡,好似在默默替刀郎垂泪。

这两句就是说,你已经涅盘而去,你的肉体曾经极尽繁华。辉章啊、笏满床啊,借用和南柯一梦的意境对应。用形骸曾经的繁华富贵,反衬走后的悲凉,并非实指故人生前是大官。

月圆桂枝上,说明是古人经典的悲秋季节,和后面的秋虫儿也是照应的。一更天是七点到九点,时间从黄昏移到华灯初上,点起了红烛,刀郎想着故人曾经生前的快乐时光,默默垂泪。

“重泉相见”是一个典故。郑庄公因为母亲袒护弟弟叛乱,流放母亲并声称只能黄泉再见。后来因思念母亲觉得后悔。大夫颍考叔出主意,穿地至黄泉(见到地下水),在地道中与母亲相见。清代陈苌的《梦中》写到“子母重泉相见否?梦中还望寄声来。”这一段就是刀郎希望能像郑庄公看见母亲一样,还能有机会和亲人相见。刀郎一直认为自己对哥哥的去世要负责任,非常忏悔。

韦庄《哭同舍崔员外》诗:“池塘春草在,风烛故人亡。”风中之烛,形容快死之人。

杜甫《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诗:“惜君只欲苦死留,富贵何如草头露?”草头的露水,难以持久,转瞬即逝。

后两句就是说,我好想还有机会和你见面啊,表达我的忏悔。只是眼前都是风烛故人亡,富贵一场空,借《红楼梦》一句话就是“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我在流光的奏章里写下青天白日

可怜你的名字签在量产的石碑上

哎呀那是我们的忧悲流向江之东方

归去了归去了罢,朝着阳之初升的方向

(“流光”指如水般流泻的月光。很多网友看到青天白日就想起蒋介石,我觉得可以放一放。其实歌词交代很清楚,月光和白日对应。我不想被夜所包围,我要写下光明和希望。刀郎在唱这句的时候声音忽然高昂,暗示着振作和希望,到下面一句又复归平静。

量产的石碑就是墓碑。有网友非要改成“两川的石碑”以符合自己的英烈解读。只能说这是你的意思,不是刀郎的意思。字都改了,那不就是金圣叹点评《水浒传》做的勾当,先把剧情改了,再评论人物。先射箭再画圈,环环都是满分。

我还想着鼓足希望和梦想,但是你已经死去。我的悲伤流泻如江海,向着东方奔去。后面这两句是纯抒情。)


当泥土以炉火与我们虚构山河

瀚海以沉默置换着阴阳起落

腐烂了所有语言的顷刻就坠落了罢

古宅门前路南柯 归雁复几何

(全歌最难解的一段话,网上很多错误的理解也来自这一段的不明确。其实还是和《珠儿》一样,刀郎脱离了对个人的怀念,把情感投向更广阔的体验。这种写作手法是唐诗宋词常用的套路。

试着理解一下。第一句谈空间,第二句谈时间,第三句讲一切都在岁月时空中腐朽,最后一句怅惘,感叹时光流逝、繁华成空。这一段总体是抒情而不是叙事,所以理解起来歧义蛮多。

用炉火烧土做陶,看着红红火火,炉中景象似乎山河闪耀,都是虚构的美好。

瀚海是大沙漠。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刀郎在西域,对此非常熟悉。在无边沙漠中,日升日落,时间飞逝。

腐烂的南柯就是“烂柯”,这里涉及到另一个同音典故“烂柯山”。晋人伐木入山,遇童子下棋唱歌,驻足观看。等到回过神,斧柯已烂。下山回家,无复故人。腐烂了所有语言的只能是岁月。在岁月流逝中一切都腐烂了、坠落了,没有什么会永垂不朽。

古宅门前的路南柯,点题并照应南柯一梦故事景象。在时间流逝中,景物变得似真似幻,虚实不定。眼前的炉火虚构山河是幻象,路南柯却是故事里的真实。现在正是秋天,在大槐树下看着南飞的大雁,感叹有多少还能再回来。)


我在流光的奏章里写下青天白日

可怜你的名字签在量产的石碑上

哎呀那是我们的忧悲流向江之东方

归去了归去了罢,朝着阳之初升的方向

(同上)


月上东山啰 泪呀泪涟涟

晚睡的秋虫儿 一对对在我窗边

那秋虫儿叫呀

叫得我那远行的人儿啊回来啊

我的窗儿 我的窗儿上啊

秋虫儿叫呀 哥哥你回来啊

我的窗儿 我的窗儿上啊

秋虫儿叫呀 哥哥你回来啊

我的窗儿 我的窗儿上啊

秋虫儿叫呀 哥哥你回来啊

我的窗儿 我的窗儿上啊

秋虫儿叫呀 哥哥你回来啊

(这一段就是花儿调,歌词也许留有采风的痕迹。月上东山泪涟涟,照应前文。晚睡的秋虫、远行的人儿、哥哥你回来啊,无比清晰的点到这首歌的对象和内容。所以很明确这就是一首挽歌,希望远行的人儿也就是死去的哥哥能再回来,能听听刀郎永远也无法说出的忏悔。按说不应该有理解上的歧义。当然,有人非要把这一段理解为纯粹抒情,所有名词都是泛指,没有实际意义,那也就这样吧。)


一曲悲歌《路南柯》解析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