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译(p13-19)A reader’s guide——Levinas’ Totality and Infinity

全凭兴致,有些甚至略过或者按照自己理解意译,好玩最重要

前言往往是最难读的,我们无法在还没有了解作者思想和写作核心的前提下贸然进入前言理解之,况且前言往往是作者写完一部书后的总结性和梳理出来的重要内容。
每个哲学家都有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和行文的清晰性、严格性,所以刚开始进入一个哲人的困难之处往往并不在于我们无法理解其哲学思想,而是因为无法适应他独特的写作方式。因此,我们需要在阅读中挣扎并逐渐适应作者独特的风格和语境。
就风格而言,列维纳斯的哲学写作比起哲学来更像是文学,他的目标是使得我们理解一项经验。这项经验在他的作品中通过不断重复的旋律被描述出来。与那些逻辑性和公理性(axiomatic)的哲学写作不同,列维纳斯的作品充满描述性和诗性气质。
另外,列维纳斯没有为读者提供理解他哲学思想的语境,即没有为读者提供哲学史中他所讨论话题的渊源,这并不意味着历史中没有对这个话题有深度见解的人物。注意,我们的哲学知识可能会形成理解阻碍,而且列维纳斯对哲学的理解似乎相当独特。对列维纳斯来说,经验第一位,哲学史第二位(for Levinas the experience always comes first and the history of philosophy second),这也是读者理解其列维纳斯的哲学需要注意的。
前言第一行设置了整部著作问题:“每个人都易于认可这一点:知道我们是否没有受道德的欺骗极为重要。”(Everyone will readily agree that it is of the highest importance to know whether we are not duped by morality.)这里的关键词是“道德”。我们通常将其理解为规范和法律。道德使我们区别于动物?它仅仅是主观的和文化性的还是客观的和普遍性的?我们如果发现了这些答案还会把它们应用到具体情境中。如果这样理解道德将会对列维纳斯对它的理解产生困惑甚至失望。如果按照通常的理解,列维纳斯会说我们受到了道德的欺骗。因为当我们实际地审查我们的道德动机时所发现的道德并非是正义之下的道德,而是凭私人兴趣(self-interest)得到的。我们在语言中空谈道德,但行动才具备统治权力。即使我们认为正义是真的,我们也会将其视为太脆弱的东西以至于无法抵抗强力。
西方哲学讨论道德幻觉的一种方式是通过战争的持久可能性。列维纳斯在此提及的包括历史境况和本体论。战争的真实性通过两种方式消除道德,一种是对通过给个体带来恐惧,另一种通过证明它有合法性的普遍原则,这些原则最后会腐蚀自身。政治、战争和真实会在本书中竞争。如果不存在通往本体论的选择,我们将不得不接受自己被道德欺骗以及战争才是我们的持久处境。
仗剑生,为剑死。(He who lives by the sword dies be the sword.)【不得不提北美版《叛逆的鲁路修》经典台词,异曲同工:The only ones who should kill are those who are prepared to be killed.】战争的反面是和平,但我们需要以一种全然不同的方式思考和平,否则它仅仅是两场战争中间的间歇而已。和平应该完全与历史决裂,它必须超越政治和存在。列维纳斯用弥赛亚式的末世论这种宗教语言发出了决裂的信号。
如何解释《总体与无限》中的宗教语言?列维纳斯的道德不被宗教所证明正当性,这里可能成为宗教的意味都必须是道德的。当读到诸如“弥赛亚式的”和“末世论”,我们不应该首先想到它们的宗教含义,紧接着想它们和道德的关系。它们对列维纳斯来说是来自源初道德的,随后才具有了宗教意义。
弥赛亚式的末世论的道德意义是何?问题的答案是列维纳斯在《总体与无限》中反复回溯的历史角色。历史总是由胜利者书写。相反,“预见性的末世论”,永远站在牺牲者的一边,即使他们未被听见。审判日不是时间在终末来临的时刻清除罪恶,而是一种外部视角,历史必须脱离它自己的叙述来回答。这个可选择的视角并非一个“超越于此世的世界”,并非列维纳斯所谓的“超越性”,而是这个世界经验的一部分。
谁来审判历史,不是我。那些受苦的他者,牺牲者,构成了一种特殊真实性的记忆。我们的主要历史是这种被遗忘的状态的证明,但是,如果承认他者的受苦是可能的,那么持久性战争就不是唯一的真实,我们就不会“被道德所欺骗”。不是对持久性战争和受难的哀叹,也不是政治口号和哲学概念,而是在“他者的面容”以及言语中,在我和他者非暴力的关系中,我们将发现一种反抗的历史(counter-history),相对于战争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