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中国史考研(728中国史基础)经验分享

暨南大学
060200中国史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728中国史基础
💠23大纲
本科目主要考查本科阶段开设的“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 史”基本知识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试卷内容结构
1、中国古代史(60%左右)
2、中国近现代史(40%左右)
试卷题型结构
1、名词解释(7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70 分)
2、简答题 (4 小题,每小题 20 分,共 80 分)
3、材料分析题(1 小题,共 30 分)
4、论述题(3 小题,每小题 40 分,共 120 分)
💠22真题
1、名词解释(7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70 分)
2、简答题 (4 小题,每小题 20 分,共 80 分)
3、论述题(3 小题,每小题 40 分,共 120 分)
4、材料分析题(1 小题,共 30 分)
💠22报录比

我为什么考研
一是为了深造,不断提升自身学历,开阔眼界,提升个人综合能力。读研不仅仅是一个学历层次高的问题,更重要的是通过读研,个人知识视野、社会视野也会得到更大的提升,特别是本科毕业于普通院校的同学这种感受更是深刻,因为以前的经历和学习是自己本科所没有的,这也是一种阅历提升;
二是为了应对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众所周知,近年来,不管是考公、考编,对于学历的要求亦是越来越高,而拥有研究生学历在应聘或者考试中却是有很大的优势的。比如一些岗位只要研究生学历,那这样对于研究生毕业的同学来说就是一个优势,因为本科学历同学是没有这个入场券的,这也是近年来就业一种趋势,特别是大城市比较好的工作岗位,往往对学历要求更高,而研究生毕业意味着选择更多了,比如历史学,可以选择读博深造、大学研究人员、公办中学教师以及其他的事业单位等等;
三是个人兴趣爱好,本人在本科期间是非常热爱历史学的,因此想通过考研,在更高的平台上获得更大的学术研究和学习资源,不同层次、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学校学习资源是有很大的区别的。
初试复习时间安排
具体每个月的复习进度和时间安排详见下面复习建议,这里主要说一下平时的复习时间安排。
我的初试复习时间是:
8:30—9:00快速浏览政治知识点;
9:00—10:00,主要是英语阅读理解(近十年真题反复练习、总结,掌握方法);10:00—12:00主要是专业课名词解释、简答题(按照下面复习方法,详见第三部分);
12:00-14:00午饭、午休。(有些同学没有午休,这个看个人,自己扛得住就行,不过还是劳逸结合比较好,这样下午和晚上效率也比较好);
14:00-17:00主要是论述题,如果复习困了也可以翻一下课本看看(看自己时间安排,如果有实习那些,就有所调整)。
17—19:00运动、晚饭(适当的放松运动是一天辛苦学习所必需的,尽力调整自己的状态)
19:00—23:00主要是总结白天的学习缺漏,特别是专业课知识点记忆与练习方面,及时查漏补缺。
当然了,复习时间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比如英语不好就多花点时间打好基础,特别是阅读理解、写作题要多练、多总结。

专业课备考建议
暨南大学中国史基础728是自主命题(2018—至今),主要考查大学本科历史学方面的学习(中国史方面),学制3年(学硕),接受跨考,接受同等学力/专升本,对四六级没有要求,这些没有限制,本人大学四级没有过都不影响,毕业对四六级也没有要求,符合报考条件就没问题。初试、复试比较看重专业课,要注意,特别是进入复试以后,很看重专业课能力。复试对口语也是要求不高,专业难易程度不大,题型以名词解释、简答题、材料题、论述题为主,与大部分院校题目相似,没有太大变化,近年自主命题也是遵循这些特点。
①个人复习经验
一是3-6月,主要是基础阶段:
(这段其实学习效率不是很高,要大三下学期要上课、实习)
主要看暨大考研指定的教材,大概看了两遍;英语主要是日常背单词、学语法。(英语不好,所以比较上心,这个看个人情况,英语比较好就不用花那么多时间,重点抓好专业课)。
二是7-8月,巩固基础,不断提高阶段:
7、8月差不多是黄金暑假阶段,一般都要把握好这个时间段(现在已经过了,没有好好把握也没有关系,要及时查漏补缺,把相关的知识点补回来);
首先要背名词解释,可以边背边默写,提高效率,最重要的是要有针对性,比如名词解释“三段论”,记关键词、答题多用专业术语,切忌口水化和累赘,既要简明扼要,又要突出答题要点。
其次开始做英语的真题,连续刷最近十年的题目,刷两遍至少。千万不要让公共课拖累你的专业课(公共课要过线,这个是底线,切记!!!);
如果自身对于知识点记忆不是很牢固或者容易混淆的,可以做知识框架(比如近代史有哪天事件,包括哪些,意义、背景、影响有哪些,大概做一下,了然于胸),尽量自己做,不要用别人的,自己做的过程就相当于深入复习了一遍,切记,一定要动手做,多写就熟悉了,背书背的再熟悉没有转化成文字都是徒劳的,一定要尝试多写、多记。
三是9-10月,大概是基础巩固+强化阶段:
从9月开始,专业课应该开始强化(复习资料、辅导书),如果有实习耽误的,要抓紧时间调整,确保每天学习时间和进度。当然了,无论是实习还是复习,都要继续补充自己的框架、笔记,然后背名词解释+论述题等知识点,还是那句话要动笔写,不要光背!!!
切记不要放弃教材而去背教辅,偶尔有空要继续看教材,挑重点看,看考研大纲。(特别是近几年暨大出题涉及的范围和领域,重点看)
基础比较好的同学可以根据自己情况学习政治,其实政治近现代史纲要那一块跟中国史中近现代史那一块内容是一样的,如果我们把专业课近现代史复习好,那政治就事半功倍了。我大概是九月开始学习政治,我的政治考了70+分,基础相对还好,没有刻意花太多的时间去复习。
九月开始先看了文都考研的辅导书,如果基础比较弱的同学,比如说你是工科或者是理科商科,你想要跨考历史的同学,可以每天抽取一定的时间学习,就相当于英语不好的同学一样,这个看个人时间安排和个人学习实际。
四是11-12月,主要是冲刺阶段:
在之前整理和记忆的基础上巩固,不断消化知识点,偶尔摹拟考试,自己给自己出题,在规定时间内写出,再对答案,查漏补缺,看看自己在哪方面、哪个知识点记忆不牢固,不断加强记忆。在最后两个月的心态可能会有点压抑,甚至有人会弃考,别人放弃就是你的机会,所以不管怎么样,都要坚持,一定不要慌,安安心心做好每一步就可以了(按照上述步骤反反复复复习就可以了,及时开展回头看、查漏补缺);
②复习建议
专业课一定要强化(复习资料、辅导书),一定要边背边默写,到后期要提高效率,切记要记关键词、答题多用专业术语,切忌口水化和累赘,既要简明扼要,又要突出答题要点,确保每天学习时间和进度。要不断补充自己的框架、笔记,然后背名词解释+论述题等知识点,切记不要放弃教材而去背教辅,挑重点看教材+考研大纲。及时整理和记忆知识点,不断强化、消化知识点,查漏补缺,按照上述步骤反反复复复习就可以了,及时开展回头看、查漏补缺。复习方面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及时查漏补缺,不要人云亦云,自己要根据自己特点,不断调整、总结,保持好心态,不急躁、不焦虑!!!
名词解释:三段论记忆法,记忆+默写,力求准确无误写出相关的知识点,多练几遍就熟悉了,不需要花大量时间,主要是多频率联系,比如每天20-30个名词解释。
材料题:暨大材料题一般是给出一段古文,这段古文一般是从某个历史学著述或者文献摘除(例如《汉书》《隋书》等)要首先看这段材料出自哪本书(材料有标注),一般有食货志、风俗志之类的,那那些大概率就和这些有关(就算看不懂也可以提供参考,一定要看)。问题一般是解释标点的字或者词,这个和我们以前语文古文解释差不多,要结合上下文来解释,不要想当然,一定要符合语境,这样准确率才有保障(一般10个左右),其次是问这段材料反映了什么社会问题, 这里面就涉及到我们平时复习的时候要深刻了解事件的背景、影响等等这些史实,其实了解了史实以后就不难了,功夫在平时!!!
简答题+论述题:基本以围绕一个中心论题展开,我们可以根据平时复习(教辅资料)不断强化对相关知识点了解,比如论述某某改革、鸦片战争以后中外文化交流等等,所以平时复习要关注这些,可以自己给自己出题,不断充实自己,不管考试考哪方面自己都有准备,不至于知识空白。
③参考书目
课本方面主要是本科教科书:
中国古代史(朱绍侯主编、上下册、福建人民出版社)
中国近代史1840-1919(李时岳等人主编)
中国现代史(上下册、王桧林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辅导书主要是长孙博系列:包括名词解释、简答题真题、论述题真题等(可以买一套中国史的全套,一二百块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