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文学理论课:作家的人品和文品为什么不一致?

2021-12-25 19:42 作者:含口冰块儿  | 我要投稿

文为何不如其人?


01:04


引入

周作人因怕死成为日本汉奸

与他文章中不求名,不逐利,与世无争的态度形成反差。

(想起胡适,他是文学上被仰望的高山,在现实却非如此。)


02:29


为什么出现这种现象?


文与人背后精神指向不同


🚩文学指向艺术 ,人指向生活。


❗️艺术不能完全等同生活,艺术和生活是两个不同世界。

艺术生活强调审美逻辑,人们可以摆脱现实束缚通过创作一个虚拟世界进入到艺术的自由世界。(强调非功利)

现实生活是遵循生活逻辑,作家会被社会关系环绕,被束缚。



03:52


文学可以重塑现实,但不能代替现实

(自己提炼的观点)


❗️文学创作从某种程度讲,是作家对现实生活的一种重塑。


作家不必亲身经历某些事,越优秀的作家,越容易敏锐把握现实生活,越有洞察力的作家,模拟和想象力越强。越是这样的作家,写出的作品越“真实”。


❗️但是“真实”≠作家本人生活真实,真实是艺术真实。


作家甚至要隐藏真实自己,让位于艺术真实。



04:59


“做人”与“为文”是作家两种不同能力,不能等同。


🚩做人是道德方面,靠的是良知,善良。

为文是才华方面,靠的是才能,知识。


❗️做人是内圣之学,为文是事功之学。


刘勰指出:“为情造文” 和 “为文造情”

↓ ↓


作家有感而发 因情感不充实而矫揉造作


有感而发往往文辞精炼感人,而为创作而写文容易过分修饰,缺乏风骨。(建安风骨 vs 六朝宫体诗)


06:41


存在理想与现实,超越与功利,永恒与瞬间的矛盾


永恒:文一经发表基本固定就会以文本的方式传播流传

瞬间:人的状态会随着环境和社会发展而变化



07:04


变与不变 体现 文的创作 更多体现是作家的一种审美理想

超越:是对现实生活的加工 提炼 概括 升华的超越性表达【会与作家现实生活有距离】


在对这种会面向大众的文学创作,作家呈现更多的是“理想自我”,而非“真实自我”


古人追求的三不朽就是为在有限人生中追求永恒


作家很难时刻保持超越性的境界


08:23


钱钟书所提出的观点

我们与其通过“文”观人,不如说通过观文看出作家“愿为何人”


08:49

言意关系


作家要找到一个办法让自己使用的语言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语言具有约定俗成性,具有公共性;而作家思想感情是私人的,个人化的


这导致作家个人情感很难完全准确的表达出来,很难呈现真实自我

会出现 辞微,指意难睹的特点

通过现实生活了解一个人人品,要比作品了解来的容易

















文学理论课:作家的人品和文品为什么不一致?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