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考语文乙卷古诗新解

刚才看到一位高考专家评论今年高考乙卷古诗说,诗中的“去去如何道,长安在边”和“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一样,充满豪情。当然从第15题的设问就能够看出,命题者本来就是往这个方向引导学生。
但是我不知道这个“豪情”是怎么看出来的。
这首诗的别的诗句非但看不出什么豪情,反而有点伤感。
这句里面,长安和日边的意象,貌似有点豪迈。但是不能把诗句中的意象单独拎出来,而不顾整句的含义,去附会他的情感。
如果我们认同“长安在日边”意思是长安非常遥远的话,送别朋友去遥远的地方,从这句本身并不能看出豪迈的情感。
也不能因为王勃曾经写过“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样豪迈的诗句,就认为他的送别诗一定是豪迈的。
但是长安和日边这两个意象确实比较明亮,要说它们只是表达一种离别的伤感,感觉不太协调。还有没有别的理解的可能呢?
再次回到“日边”这个词语的含义。它还可以指京师附近或者皇帝身边。长安在京师附近,或者长安在皇帝身边,虽说从翻译上说不通,但是诗歌有时候只能意会,不能言传,诗人想表达的可能就是:朋友啊,你将去往帝都。言外之意或许是,虽然我们的远离令人伤感,但相信你的前程远大,仕途光明。
这首诗前几句色彩比较阴暗,结尾表达对前途的展望,并一举扭转前文的颓势。这正是诗歌,尤其是像初唐四杰王勃这样的诗人,写诗该有的结尾。
最后我们回到试题,如果说这首诗确有豪迈之情的话,它应该是通过对未来的展望来体现。也就是说是从时间的角度来超越空间上远离的伤感,而“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显然是从内在心灵的密切来超越外在空间的疏远。这就是两首诗的不同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