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了(聊点骚话)
这是一篇正经的杂谈。
首先,文章标题中的“死”不是physical的,我说的死是你们嘴上说的死。
“死了”二字是很多人的口头禅了都,这次模拟考考差了我要死了,高考一考完人生没有目标了我死了,我有时候也会说啊啊啊啊啊这道题简单死了,言外之意其实就是,不会做这道题的人在我眼里是死的,噗、
玩笑归玩笑,你有没有想过你说的死是什么意思?
其实就是阶段的终结,或者说,你厌恶或渴望某个阶段的终结。
当你说这道题简单死了,就说明你把做眼前的这一道题当成了完整的事情,做完这件事情,就以为着暂时的释然。
当你说高考考不好我就死了,就说明你把高中三年孤注一掷般压在高考上面,高考是高中这一阶段的终结,如果终结的不好,那你就觉得你全部终结了。
当你宽泛的说“我死了”,那其实就真的是全部的人生戛然而止,你没了。
但我抛给你一个问题,阶段,对应的是什么?
答:局限
如果这个局限对你的阶段没有影响,那就算了。但事实上局限还挺大的,你们必须要跳脱这个阶段听听过来人的经验,你们必须要看到这个局限之后才有藐视这个阶段的能力,因为蔑视本来就是“把你的当下阶段化”后产生的一种新视角
比如你们接收的一些我的“认知”观点,看似和学科知识没啥关系,看似对你的学习没帮助,但是事实是:大部分确实没什么卵用,但一旦起作用,就是100%
也就是说:
如果你想过好一个阶段,阶段外的“身外之物”99%对你的作用是零促进,但却有1%需要你去一窥天机,因为他们的作用全都在爆炸级别。同时,你这辈子不可能只过一个阶段,这1%不仅能让你在这一个阶段秒杀众人,它还能帮你斩断下一阶段的重重缧绁。
举个例子吧,我以前接触了一些家长,你们也知道,家长来咨询的话,我一般都是把他们当傻子的,这也是为什么家长那么好骗,呜呜,因为我服务的都是你们这些聪明人呀
太多家长问这个问题了:
我孩子中考数学都是满分的,高中一下子吊车尾去了,一直起不来。
我想说:真他妈活该,你们就是吃眼前肉的人。你和你孩子都是。
这种问题,看我文章的同学们应该都不存在(我指的是你们不会问出这样的问题,不是说你们不存在初中成绩好高中突然死的情况ha),但下面这个问题你们基本上都存在,不要五十步笑百步了:
你做题目的时候,好像也在吃眼前肉吧?
好不容易狗出了一道题的答案,草稿纸很可能是乱七八糟的,算没算对也不知道,反正我狗出一道题答案了,有时候对答案的时候发现自己做的也是对的吼,然后上课听讲的时候就不以为意了。
这种傻逼太多,比如吧,我眼睛闭着都知道,很多同学上大题狂飙营的时候,尤其是那些中等生,110、120左右分数的人,他就拿着我的讲义做做,不会的打开视频听,一下子走马观花过去了。
当然,我承认,110、120的人在报课的同学里面算中上了,但在我眼里呢,还是太菜了,因为我以前教的学生连平均分都是135+
所以你们在群里面秀优越的时候老子鸟都不鸟,
那么,为什么上面提到的那种听课姿势非常烂、注定提高不了呢?
两个字:没进入我的体系。
题目根本就不重要,你某一道题做对做错根本就不重要,老子就算有时候上课出现了笔误也他妈没有屁关系,
体系才是最重要的,
我的讲义编排都是极有逻辑、环环相扣的,听过我课的人都会惊叹于一次又一次的铺垫照应伏笔,那为什么会有铺垫伏笔?就是因为我的那张讲义是服务于一个中心的啊
既然我是按线性结构层层深入、层层把逻辑链条展示出来的,你就不能脱节,tmd自以为是的按题目来听课,这不就是“点状零散式”学习么?你没有在学习,你只是在测验自己,看看能不能压我一头,看看能不能压课程里面其他同学一头找优越感吗?
而且,每张讲义对应的那个“线性结构”,一条线串下来,其实就是我所谓的“套路背后的设计原理”了,那个东西才是不变的,你们喜欢把他叫作“能力”,但太抽象了,至少我这么认为,因为你随便抓一个没听过我课的学生问:那个班上数学第一名好在哪里,其实就是能力比你强,所以你要提高能力。这样他会崩溃的,因为他不知道能力其实就是“知不知道”的问题,其实就是流程背后的设计原理,就是那个通透的知识点串联罢了
扯回来
如果你真的要成为一个做题高手,那就必须要摆脱这种“吃眼前肉”的行为,因为这种行为太想乞丐了,有些学生其实就是乞讨者,乞讨老师讲的更多,殊不知关键的关键是根据自己已有的题去复制更多的题、用已经做过的题推演到其他更多的题。
上面那句话对应的更高层次一点,其实就是“训练颗粒度”足够细罢了。你会发现很多题是高度相似的,你自己就慢慢具备把这些题放一起的能力了,知道这些道理然后再锻炼个几年,你也会跟我一样成为数学名师
但其实,你自己要提分的话,也没必要把颗粒度做那么细了,因为你是会越来越聪明的,即使你不用去把你做过的题分那么那么细,因为你会做的题越来越多你越来越聪明,你其实就会举一反三:
“诶,这道题好像跟我以前做的某某某题很像,就是那道,我可以找出来”
更高境界一点,是这样:
“哦,这道题的思想跟我以前那道题很类似,但是那道题我完全记不清楚,总之,我的脑子感觉到我又完成了一次几乎相同的闭环”
能体会到后面那句话,那就叫学通了,如果你专心搞个几年数学竞赛,你一定能感觉到。
体会不到也没关系,无论如何,我希望大家摆脱暂时的局限,跳脱“做题的阶段性思维”
至于高考之后的阶段,甚至人生这个阶段,我暂时先不讲了,等你们上了大学我再给你们讲,现在你们要做的就是去执行,有规划地去执行,thoughtfully
That's all.
(原文摘录自公众号“数栋的私人花园”,此公众号为日更号,每日更新文章及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