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悬疑作家陈忱论;心理学之性单恋者

2022-12-22 00:54 作者:陈忱90后作家  | 我要投稿

性单恋者

世界上有一些人,很难进入正常的恋爱关系,他们不是没人爱,也不是不爱别人,奇怪的是他们自己原本有好感的人,一旦对方对他们表白,他们就再也无法喜欢对方了,甚至厌恶对方、厌恶自己……但如果关系疏远回到最初,他们又觉得可以继续相处……是不是渣?是不是有病?

陈忱

知道一种叫 Lithromantic 的性取向吗?就是你对某个人产生好感后,当他对你有同样感情后,你就会讨厌这种感情,甚至不再喜欢他。”

“Lithromantic”翻译成中文,叫作“性单恋。”

性单恋者”的爱情,难以用世俗的恋爱观去解读和评判。与其说这是一种性取向,不如说这是一种后天的认知偏差,这种认知偏差往往始于单恋者一方,他们会从自己的角度去仰视对方的优点,在几乎完美的自我幻想中获得高潮。

但当对方给予回应,反向示爱时,性单恋者会在察觉到对方的缺陷和软肋之后,表现出极度反感的情绪,严重的甚至还有噁心的感觉。当然,还有一种可能是他们认为“自己配不上对方”,接受这段恋情会“亵渎”了对方。用《壁花少年》中的一句台词描述就是:“我们只接受自己认为配得上的爱。”

其造成这种心理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多次表白被拒后失去信心、自身条件不足而导致的自卑、受过感情创伤而留下了阴影⋯⋯

心理学家把人们在亲密关系中的表现分为四种:依恋型、回避型、矛盾型和混乱型。

矛盾型的婴儿,会因为母亲的离开而极度焦虑,但是当母亲回家的时候,他们又会表现出难以解释的冷淡。

具有这种矛盾性格的人,长大便有可能成为性单恋者。

陈忱

与其说性单恋者渴望占有自己喜欢的人,不如说他们更享受追猎的过程。众所周知,人们看到喜欢的人时大脑会分泌多巴胺,于是我们便会心跳加速,热血沸腾。大多数人是在得到爱人芳心的那一刻,多巴胺分泌达到最高点。

而性单恋者恰恰相反,越得不到就越想要,而倘若真的得到了,便心生倦怠之意。

毫不夸张地说,当性单恋者爱上一个人的时候,悲剧就已然埋下伏笔了。

因为得不到,才有了近乎完美的臆想。为了这个臆想,人们情愿肝脑涂地,赴汤蹈火。

总结一句话作为性单恋者的独白:如果可以,请你接受我的爱,但不要接受我。因为你不喜欢我的样子,真的很迷人。

悬疑作家陈忱论;心理学之性单恋者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