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心”找回安全感 ——校园网络诈骗事件应对处理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黄艳

安全稳定工作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保证,也是构建良好校园氛围和发展氛围的首要条件,更是辅导员工作的重中之重。随着大数据时代的高速发展,校园网络诈骗 形式不断翻新,新型网络诈骗通过多样的渠道和方式进入校园,给在校大学生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心理造成严重危害,同时也给高校日常事务管理工作带来巨大挑战。笔者自身辅导员工作经历分析典型网络诈骗的处理方式,以期为辅导员处理此类突发事件以及日常开展防骗反诈教育提供一些参考。
一、网络诈骗事件解决思路
1.心理疏导,重在“及时”。及时疏导受骗学生悲伤焦虑的消极情绪,帮助小吴重新进行心理建设,恢复积极乐观心态,归回正常的大学生活。
2.解决问题,重在“协助”。协助受骗学生尽可能的挽回经济损失;若无法挽回,应在辅导员职责范围之内采取有效措施缓解学生的经济负担,以及与家长沟通,协同教育学生,严防“二次伤害”。
3.治本达标,重在“排查”。在学生群体中开展了一次遭遇网络诈骗的排查,随时做好应对“黑天鹅事件”的准备,做到了及时发现、及时上报、精准施策。
4.全面总结,重在“教育”。有效对学生进行“以点带面”、“面面覆盖”的安全教育,扫清学生网络安全知识“盲区”,引导学生正确抵御诈骗信息,以达到调解一案,教育一片的目的,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心、安稳、安全的校园环境。
二、网络诈骗事件实施办法
1.心理安抚,了解情况,立即报案。首先,对学生小吴进行心理疏导,倾听诈骗过程的心理活动描述,用“正常化”的心理咨询方法,缓解小吴不良情绪,减轻心理压力,确保学生不会因本次诈骗事件做出不理智的行为。其次,待小吴心情稍微平复,详细询问小吴被诈骗的经过及遭受的经济损失,帮助小吴重新进行认知和心理建设,正视这次经验教训,积极面对困难和挫折。第三,立即陪小吴生到当地派出所报案,做好备案笔录,提供相关线索,协助警方抓捕罪犯,挽回经济损失。
2.联系家长,协同处理,汇报上级。在了解清楚整个事件的前因后果后,第一时间联系学生家长,告知小吴被诈骗的详细经过,让家长协助辅导员一起对小吴进行适度批评教育,帮助她吸取教训,引导她主动学习防诈骗知识,提高辨别能力,避免二次上当受骗。同时,汇报上级领导,将小吴诈骗事件整理成详实的书面材料,向分管学生工作的负责人汇报,请求领导指示并遵照执行。
3.物质帮助,精神关怀,全面排查。通过与小吴的交谈发现,他被骗的11558元中部分为自己的生活费,部分是通过校园网贷来的。在与领导沟通汇报后,给小吴提供勤工助学岗位,帮助解决生活费,并做好后续跟踪和持续帮扶工作。同时,定期在学生中开展网络诈骗摸排工作,密切关注特殊学生群体日常动态、消费支出以及兼职情况等,分类指导,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掌控,及时上报、及时应对,精准施策。
4.教育引导,提高意识,加强防范。通过学生小吴网络诈骗事件,发现学生对于金融、网上转账等安全意识不强,警惕性不高,对于自我防范意识有待加强,因此要加强常态化群体性教育,做实信息掌握的有效载体。首先,辅导员要定期开展校园网络诈骗案例研讨主题班会,并结合真实案例或数据通过学校微信公众号、官网、抖音等多媒体平台进行推送宣传,使学生了解更多校园网络诈骗事件,增强其自我保护的意识。其次,可以邀请辖区派出所民警进行安全教育专题讲座、防网络诈骗技能培训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安全观,最终营造和谐稳定的校园网络环境。
三、经验启示
1.及时跟进,陪伴疏导。辅导员要在诈骗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做通学生思想工作,积极疏导负面情绪,让学生从突发事件中冷静下来,并陪伴学生左右,平日多注意她的行为,经常打电话关心近况,晚上走寝时多去其宿舍看看,做到持续关注学生思想问题和安全问题,严防“二次伤害”的发生。
2.多元联动,合力教育。辅导员要多与家长沟通联系,让家长了解学生情况,在发现学生异常情况时,要立刻提高警惕,及时联系家长,与家长充分沟通后、统一行动。同时,辅导员在开展防骗反诈工作中要形成学生干部-班主任-辅导员-学工领导-学校保卫处-公安部门 “六方”合力体系,防止网络诈骗等校园突发事件发生。
3.未雨绸缪,防患未然。辅导员要充分发挥网络安全教育主力军的作用,积极参加网络安全知识与技能培训,及时将相关防骗反诈知识与学生进行分享,谨防学生陷入骗局。其次,要将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尝试开设安全教育选修课程,将其与学分相关联,将安全教育落到实处。
作者简介
姓名:黄艳
出生年月:1989年12月12日
性别:女
职务:辅导员
学历:硕士研究生
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