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父母积怨很深的,不是坏人,就是病人!
一个比较沉重的话题,以前也讲过,今天换一个角度讲:凡是仇恨父母的,对父母积怨很深的,不是坏人,就是病人。他一定不是一个善良的人,也不是一个健全的人。
先举两个案例:
有一个男孩子,他在高中学习不好,他就向爸爸妈妈提出要留学,爸爸妈妈说:“我们家这个条件,不大允许你留学。”“不行,我一定要到国外去,我在国外一定好好学习。”父母看他信心很大,就同意了,借了钱,把自己的一部分积蓄也拿出来,给了儿子。
儿子去国外留学,但是这小子去了不久,就从学校里走掉了,再也没有去过学校。干嘛去了?我想不用说,大家就知道——频繁地玩游戏,父母有时候要跟他视频,他坚决不视频,只发文字。父母就觉得不对劲,然后给他一块去的同学打了电话,同学说没有再见过他。
通过多方打听,最后知道他的地址了。父母就让一个他们熟悉的人去看一下孩子,一看那个出租屋,比猪窝都惨,全都是电脑和配件,人头发长得有一尺长,和刚刚去国外的时候判若两人。
原来每一个月给父母要钱,都是在家里玩游戏,也不跟人交往,也不学习,放弃学习,父母专门跑了一趟,把他弄回来,弄回来以后还是这样的。
父母说:算了,你不用上学了,你去找一份工作吧。找一份工作,干不了多久就辞掉了。
这样的孩子特别多,我每个星期最少接待两个,都是差不多一样的。
当他辞职的时候,他就把人家领导或者单位说的是一塌糊涂,两年之内换了六家单位。
最后他又提出来换一个国家要留学,父母说不能再让你去了,你去就把钱就扫到太平洋里面了。父母反对他去,因为父母确实也没钱。也不放心这小子。
他从此以后就非常的恨父母,经常发信息骂父母,或者当面骂父母,父母给他提任何要求,他一律拒绝。亲戚去劝他,谁劝他,他把谁拉黑,最后一个人走掉了,去了什么地方,去了厦门,准备一个人在厦门混。
我觉得,他百分之九十跑到厦门去玩游戏了,到厦门以后还不放过自己的父母,经常骂父母,现在可以和父母视频通话,但是通话不是聊亲情的,而是聊仇恨的:
“你们把我害了,谁让你们让我去国外留学。”父母说:“是你当时非要去不行呀”,再解释都没用。
这是典型的偏执性人格,偏执性人格是永远活在自己的对和别人的错中,自己永远都对,别人永远都不对。这种人根本没法适应社会。
父母极其痛苦,就这么一个儿子,天天被折磨,这小子,他经常问父母的话是什么?“你们什么时候死?如果你们想死了,我给你们买安眠药,你们两个一块死,赶紧把房子给我留下来,我还等着用钱呢……”
已经变得完全是冷酷无情了,父母实在太痛苦了,我在给父母咨询的时候,我的情绪都会受影响。
另外一个孩子今年才上高一,他妈妈和爸爸离婚了,妈妈把他送到外公外婆家,外公外婆把他拉扯大,一边种地干农活,赚那么一点点钱,供他上学。小时候还比较乖,上了初中就不听话了,开始玩游戏了,一玩游戏就变了,就开始仇恨父母了。
这个游戏太可怕了,我要一直讲这个游戏的,这个太可怕了,把多少孩子活活毁了。对外公外婆是拳打脚踢,用最难听的话骂的。
他外婆本来身体就不好,有很多疾病的,我看是活三年都不错,外婆看起来非常非常的虚弱。外公也是一身的病,好像这小子把外公外婆不折磨死,誓不罢休。
我在这里只是提醒做儿女的,一定不能把恨给父母、给爷爷奶奶。凡是对你有养育之恩的人,一定不能恨他们,一定要看到他们对你的恩情,对你的好处,他们在你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
如果一个人连这些东西都不顾了,完全把养育之恩给忘记了,给扔掉了,把自己的失败都归父母。就像那第一个男孩子,他现在落魄得不得了,他说父母把他害了。其实,谁都害不了你,只有你自己可以害你,除非别人把你的肉体给你毁了,把你的命毁了,你的命运怎么可能掌握在父母,掌握在父母的手里?
如果说是父母害你的话,那还有很多人救你的,你为什么不去找救你的人,你为什么对害你的父母耿耿于怀呢?
更何况父母没有害你,父母只有爱,没有恨。他们对你的爱可能不符合你的要求,但是他们毕竟爱过你了,为你付出了。
做儿女的如果仇恨父母,辱骂父母,咒诅父母,你一定会死在自己的罪里面。“你们做儿女的当孝敬你们的父母(当孝敬,没什么商量的),使你得福,在世长寿。”使你蒙福还活得长一点。
对父母不好的,一定活在老天爷的咒诅中,你好不了,你不可能好,你连基本的爱都没有,请问谁爱你的,如果这个世界没人爱你,没人接纳你,你寸步难行。
很多人却把父母当做最恨的人了,把爷爷奶奶当做最恨的人了,天下哪有这样的道理?!
如果那些恨父母的儿女,有机会看到我的作品,请你好好地反思反思,恨给你带来的什么,是不是给你带来了祝福?
如果恨没有给你带来祝福,赶紧中止你的恨,你中止了你的恨,你马上就变了!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简介
王国荣,心理学家,独立学者,作家,中国整体心理疗法的创立者、中国循证心理疗法第一人。曾任心理医生杂志社首席学术顾问,上海博爱医院高级心理治疗师,是中国国内最有实力与天赋的心理学家之一。
出版了十余部有影响力的心理学专著,其中《学生心理问题突破性治疗》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内数百所大学列为馆藏图书,《50 种心理治疗与调适方法》获中国高等院校出版社联盟最受读者欢迎图书奖,《人生最重要的 10 种关系》被中国文化出版社列为心理学大师系列丛书,《与抑郁症握手言和》荣获最受读者欢迎专业图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