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篇带序言的诗词
跋金陵游记后诗 并序
此与后录七绝《跋西湖游记后诗》为同时之作,乃故人赴金陵所作之游记,仆与后跋之。明为述金陵之景,实乃借景之典微刺也。
淮水有思桃叶落,钟山故梦鹤云停。
小姑居处波光潋,燕子归时日色暝。
壁破难全龙困厄,江流犹做凤鸣聆。
盘桓泪尽西州路,回望台城柳尚青。
【注】
(1)跋:跋者,他人文章系其后之文字也。
(2)“淮水”句:指南京秦淮河桃叶渡。东晋王献之在此送其妾桃叶时作《桃叶歌》,故得名。后世诗作常以“桃叶”暗指所爱之人。
(3)钟山:位处南京东郊,又名紫金山。语见于苏浻《出建康府治》诗:“重来此地无相识,只有钟山是故人”,此处暗指故人。
(4)小姑居处:即南京青溪,发源自钟山,流入秦淮河。古乐府《青溪小姑曲》:“开门白水,侧近桥梁,小姑所居,独处无郎”。李商隐在其《无题》诗中亦有“小姑居处本无郎”之句。
(5)"燕子“句:指南京乌衣巷。语见于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此句略取其诗意。
(6)“壁破”句:即成语“画龙点睛”之典。典出自《历代名画记.张僧繇》,后常以“壁破”形容打破现状,有所作为。
(7)“江流”句:化用自李白《游金陵凤凰台》诗:“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8)西州:古城名,在原东晋建康城西。典出自房玄龄《晋书.谢安传》记载:“羊昙者,太山人,知名士也,为安所爱重。安薨后,辍乐弥年,行不由西州路。尝因石头大醉,扶路唱乐,不觉至州门。左右白曰:‘此西州门。’昙悲感不已,以马策扣扉,诵曹子建诗曰:‘生存华屋处,零落归山丘。’恸哭而去。”后世常以此表物是人非,感旧兴悲之情。
(9)台城柳:台城在今南京玄武湖边,原为六朝时城墙。语见于韦庄《台城》:“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此处旨在表“无情”。
肖卿瑶生辰日贺入职经年诗 并序
肖卿讳瑶者,余友也。少时与诸卿会,言来日可为业者,皆言余平素喜教诲,可堪为人师尔。然十年过后,卿反步入其道,数言为童蒙所累,乃为猢狲王也,余甚嗟叹之。今逢卿生辰日,亦为入职经年之时,故作此诗。一则叹少时戏言反呼应自身事屡见不鲜;二则叹当年所愿悉空今皆以落得不自由矣。
卿本世间散淡仙,不期凡降杏坛前。
达俦项橐过髫岁,聪比李聃未暮年。
当植琼枝布天下,偏遭稚子把身缠。
何年可衬真名姓,几度喧嚣总泰然?
【注】
(1)杏坛:相传为孔子聚徒授业讲学处。《庄子.渔父》曾载:“孔子游乎缁帷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 后泛指授徒讲学之所。
(2)项橐:相传项橐七岁为孔子师。事见于《战国策.秦策五》:“甘罗曰:夫项橐生七岁而为孔子师,今臣生十二岁于兹矣!”
(3)李聃:即老子,孔子曾问礼于老子。事见于司马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
(4)琼枝:原指玉树。如屈原《离骚》:“溘吾游此春宫兮,折琼枝以继佩。”此处喻贤才。
疫情下病中作 并序
此近年来疫情之下数日前又患疱疹之症,因发于额眼处,至浮肿一眼,如眇一目,故为此诗。因此颔联用顾恺之作画、梁元帝徐妃二典,自嘲形恶,不便见人。古之人眇目者众,如殷仲堪闻“咄咄逼人”之诗,丁正礼为曹子桓所误之史,皆可采用。然旨在愧于形恶,用颔联二典最妥。
无辜桎梏度三春,未送瘟君降痘神。
笔拂轻云能蔽日,妆描半面鄙如尘。
几番摧折终还榻,一样悲辛不异人。
非畏久尝良药苦,但愁犹唤下楼频。
【注】
(1)殷仲堪闻“咄咄逼人”之诗:典出自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桓南郡与殷荆州语次,……次复作危语……殷有一参军在坐,云:‘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殷曰:‘咄咄逼人’。”按:殷仲堪眇一目。
(2)丁正礼为曹子桓所误之史:典出自陈寿《三国志.魏书.任城陈萧王传》裴送之注引《魏略》:“(曹操)……欲以爱女妻之,以问五官将(即曹丕)。五官将曰:‘女人观貌,而正礼目不便,诚恐爱女未必悦也……’太祖从之……曰:‘丁掾,好士也,即使其两目盲,尚当与女,何况但眇?是吾儿误我’。”
(3)轻云能蔽日:典出自《世说新语.巧艺》:“顾长康好写起人形。欲图殷荆州,殷曰:‘我形恶,不烦耳。’顾曰:‘明府正为眼尔。但明点童子,飞白拂其上,使如轻云之蔽日。’”
(4)妆描半面:典出自李延寿《南史.后妃传下.梁元帝徐妃》:“妃以帝眇一目,每知帝将至,必为半面妆以俟,帝见则大怒而出。”这一联指作者因为出疱疹缘故浮肿了一只眼。
与忘年友志诚君生辰日有所赠 并序
夫岁月者,如零落之涓流也;盖生辰者,为览揆之驰光也。昔齐景登牛山而涕泪,晏子为之窃笑;太白游桃园而秉烛,子桓犹曾作书。何哉?皆因人事若杳冥之流云,变幻多端;又似抟风之飞絮,漂泊无据。故少者盼其壮,享及时而为乐;老者哀其衰,尝怆然有所怀。
古来值勋名树立之时,功业韶茂之岁。项橐七龄为孔子师,甘罗十二为秦邦相。休惭垂髫之童,非嫌冲龄之幼,咸为表率,并立典籍。况今君之诞序,已过舞象,未及弱冠。正逢华年,焉急浮生。君之夙志,欲效祖逖之闻鸡,却忧宁戚之饭牛。望喜从李杜梁园而游,但悲无邹枚睢竹之会。所虑者不过涉猎者之道欹,而多闻者之友寡尔。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切磋者,治学也;琢磨者,自修也。荀况以鸠干作喻,墨翟以察迩为本。若能枕经藉史,固其根源,防邪近正,持察察之身,摈汶汶之众,虽为后进,亦可精至。
悲夫!余身已垂暮,心早枯朽,年齿渐达坡仙之谪期,常嗟潘鬓之叹;额角未展长吉之庞眉,故效阮途之悲。知君年岁,反为已伤。君未见陋,仍以信托。余岂不受,慨然润笔。冯唐虽待遣云中,尚遇汉文之明鉴,侯嬴能隐于夷门,犹享信陵之屈尊。然终有犯齿之隙,遂缺同理之语。今以鄙言,聊以悉听,诚为寸愿,或为规箴。
然士龙失韵而求字,长卿成文如绣锦,皆循音声之浏亮,以致辞字而绮烦。今虽摹古文之形,终不能盈耳。非求完备,达意为先,故为此序言。只盼君他年之后,再览此文,但享功成欢慰之情,却无负志悲叹之色。余愿足矣!副其诗曰:
未眠冬夜愁颜驷,入梦春池赠惠连。
咏凤诗情须少日,凌云笔力在颓年。
岂无夸竞漫天语,犹有忠箴掷地篇。
何必早寻徐孺榻,莫如先湿薛涛笺。
【注】
(1)零落之涓流:语见于谢灵运《拟魏太子诗》序:“岁月如流,零落将尽。”
(2)览揆:观察衡量。语见于屈原《离骚》:“皇览揆余于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王逸注:“览,观也;揆,度也。”
(3)祖逖之闻鸡:即成语“闻鸡起舞”之典。典出自房玄龄《晋书.祖逖传》:“(祖逖)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情好绸缪,共被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4)宁戚之饭牛:典出自《吕氏春秋.举难》:“宁戚欲干齐桓公,穷困无以自进,于是为商旅,将任(载)车以至齐,暮突于郭门之外。桓公郊迎客,夜开门,辟任车,爝火甚盛,从者甚众。宁戚饭牛居车下,望桓公而悲,击牛角疾歌。桓公闻之,抚其仆之手曰:‘异哉!之歌者,非常人也!’命后车载之。”归,任之以事。”
(5)李杜梁园而游:唐玄宗天宝三载李白与杜甫同游于梁、宋之间。梁园:即西汉梁孝王所建之园。李白于梁园作《梁园吟》。
(6)邹枚睢竹之会:邹即邹阳,枚即枚乘,皆为梁孝王门客。睢竹:即睢园绿竹,睢园即梁园,语见于王勃《滕王阁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
(7)荀况以鸠干作喻:《荀子.劝学》中以“蒙鸠、射干”作比。“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
(8)墨翟以察迩为本:见《墨子.修身》:“君子察迩而迩修者也。”
(9)察察、汶汶:即纯洁貌、污浊貌,语见于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10)坡仙之谪期: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时年四十岁。
(11)潘鬓:典出自潘岳《秋兴赋》序:“余春秋三十有二,始见二毛。”后即以“潘鬓”谓中年鬓发初白。
(12)长吉之庞眉:李贺《高轩过》诗云:“庞眉书客感秋蓬”。
(13)阮途:典出自房玄龄《晋书.阮籍传》:“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反。”
(14)冯唐虽待遣云中:其事迹见于司马迁《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
(15)士龙失韵而求字:其事迹见于陆云《与兄平原书.一七》:“徹与察皆不与日韵,思惟不能得,愿赐此一字”。按:士龙即陆云表字,其兄为陆机,司马颖曾以陆机参大将军军事,表为平原内史。故世称“陆平原”。
(16)长卿成文如绣:典出自刘歆《西京杂记》:“(司马)相如曰:“合纂组以成文,列锦绣而为质,一经一纬,一宫一商,此赋之迹也。”按:长卿为司马相如表字。
(17)颜驷:典出自《后汉书.张衡列传》引《思玄赋》:“尉尨眉而郎潜兮,逮三叶而遘武。”李贤注引《汉武故事》曰:“上至郎署,见一老郎,鬓眉皓白,问:‘何时为郎?何其老也?’对曰:‘臣姓颜,名驷,以文帝时为郎。文帝好文而臣好武,景帝好老而臣尚少,陛下好少而臣已老,是以三叶不遇也。’上感其言,擢为会稽都尉。”故所谓愁颜驷者,乃言未知君之所好之意。
(18)惠连:指南朝宋谢惠连。其事迹见于李延寿《南史.谢惠连传》:“子惠连,年十岁能属文,族兄灵运嘉赏之,云‘每有篇章,对惠连辄得佳语。’尝于永嘉西堂思诗,竟日不就,忽梦见惠连,即得‘池塘生春草’,大以为工。常云‘此语有神功,非吾语也’。”后常用为从弟或弟的美称。如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群季俊秀,皆为惠连。”
(19)凌云笔力:指庾信。语见于杜甫《戏为六绝句》诗:“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又其在《咏怀古迹 其一》诗云:“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20)掷地篇:即成语掷地有声出处。典出自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孙兴公(孙绰)作天台赋成,以示范荣期,云:‘卿试掷地,要作金石声。’范曰:‘恐子之金石,非宫商中声!’然每至佳句,辄云:‘应是我辈语’。”
(21)徐孺榻:典出自范晔《后汉书.徐稚列传》:“徐稚字孺子……时陈蕃为太守,以礼请署功曹,稚不免之,既谒而退。蕃在郡不接宾客,唯稚来特设一榻,去则县之。”后王勃《滕王阁序》引此典:“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22)薛涛笺:典出自李匡乂《资暇集》:“松花笺其来旧矣。元和初,薛陶(涛)尚斯色,而好制小诗,惜其幅大,不欲长,乃命匠人狭小之。 蜀中才子既以为便,后减诸笺亦如是,特名曰‘薛陶(涛)笺’。”
渔家傲 戏咏肖卿瑶试白孔雀妆容 并序
吾友肖卿瑶试白孔雀妆成,惜无好词以饰。因净端《渔家傲.七宝池中堪下钓》有言孔雀句,遂以此词为其赞。吾后观之,笑其未知佛家语而胶柱鼓瑟,遂不改《渔家傲》词牌,再填词以戏之。旨在揶揄其年岁渐长,却仍有爨演之好,有萧郎相伴而不思婚姻之事也。
通身披戴霜毛秀,食英饮露本无垢,擢尾曲身援素手。
妆已就,华耀争得人窥牖。
犹立画屏谁可彀,古来不匹何须偶,五里一程频回首。
徘徊久,庐江小吏能知否?
【注】
(1)食英饮露:语见于左棻《孔雀赋》:“饮芳桂之凝露,食秋菊之落英。”
(2)擢尾:语见于《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引《上林赋》:“揵鳍擢尾,振麟奋翼。”,按:一做掉尾。仍出自左棻《孔雀赋》句:“擢翠尾之修茎。”
(3)“犹立”句:即“射屏”之典,指唐高祖射雀屏成婚事。据刘昫《旧唐书.后妃传上.高祖窦皇后》载:“窦毅闻之,谓长公主曰:‘此女才貌如此,不可妄以许人,当为求贤夫。’乃于门屏画二孔雀,诸公子有求婚者,辄与两箭射之,潜约中目者许之。前后数十辈莫能中,高祖后至,两发各中一目。毅大悦,遂归我帝。”后因以“射屏”喻择佳婿。彀:即将弓张满之意。
(4)“古来”句:典出自唐代段公路《北户录》:“孔雀不必匹偶。”
(5)“五里”句:即乐府诗《孔雀东南飞》,首句为“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6)庐江小吏:即刘兰芝夫焦仲卿,《孔雀东南飞》其序曰:“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故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