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吃根香蕉压压惊-上海地铁16号线体验

2023-07-23 09:36 作者:京州余兰  | 我要投稿

上海地铁16号线开通于2013年,连接了浦东新区和临港地区。最初,地铁16号线曾经挤到爆炸,现在扩编后满载率有所下降,逐渐开始发挥市域快线的优势。

地铁16号线绝大部分线路位于高架桥上,设计时速120KPH。采用长三角比较少见的接触轨供电(目前,长三角的地铁线路以架空线网供电为主,只有无锡地铁和上海16,17号线用了接触轨)上海16号线使用接触轨供电主要是减小海风对地铁的影响,架在高处的接触网非常容易被海风吹到故障,即各种异物容易挂到接触网上,对运行造成影响(降 弓 用 刑虽然发生在国铁线路上,但地铁接触网挂异物也是相似的处理方法,之前南京2号线就挂过风筝)。所以,很多风大的城市修地铁时都使用了接触轨(如深圳3号线,6号线,广州14号线,青岛地铁,昆明地铁)。整体上看,接触轨供电的地铁没有各种立柱或电线架在上面,更加美观。

上海16号线的线路走向就是经典的市域快线,从市区边缘出发,一路向东南,经过惠南后,到达临港地区,平均站间距达到了3KM,非常理想。。龙阳路站采用端头式站台,站前折返。1站台为快车出发站台,3,4站台为普通车出发站台,高峰时交错使用。2站台目前为中午短编车解编和重连的站台。在龙阳路的发车信息屏幕上,会写列车停靠在哪个站台和预计的发车时间,避免乘客走错站台(有国外市域铁路的味了)。

龙阳路站使用长通道换乘。2号线换乘16号线经过西侧通道,16号线换乘2号线经过东侧通道。换乘18号线的乘客需要从16号线的站厅经换乘通道前往。所以,7号线换乘18号线时,要走的距离就来到了一个及其离谱的长度。先要走通道到2号线站厅,然后到2层16号线的站厅,在下到地下18号线的站厅(确实,这种交通枢纽很难进行一个整体规划和预留)

上健医

列车出龙阳路站后,与磁悬浮铁路并行,两条线一起转弯向南,16号线来到高架路中间,到达华夏中路站。罗山路站前,可以看到川杨河场的出入库线和11号线正线。为保证工作人员的安全,地铁16号线在段内使用接触网供电。接触网在出入库线高架上落锚终止,给人一种修了一半的感觉。列车出库时,用受电弓开到接触网终点,然后降弓,启用受流靴,进入罗山路站。罗山路为16号线与11号线的换乘站换乘客流很可观,11号线站台就在16号线站台下面,下个楼梯就可以换乘。罗山路配有越行线(外侧两线),供直达车超越其他列车用,普通列车需侧线进站。

出罗山路后,16号线与11号线分离,可以在16号线上看到11号线的秀沿路站。

16号线有多个车站设有越行线供快车超越慢车使用。但是这些车站的慢车固定走侧线,使用外侧的站台,无论是否要待避快车。这么做可能是为了方便候车的乘客不走错站台,因为一般情况下只有需要待避的列车会进侧线,频繁切换站台会把乘客搞晕。


上海16号线的列车分为两代。16号线的旧车为3+3重联编组,座椅全是横排的,稍微显得空间不足。车内座椅为2+2布局,两门中间一半正向,一半反向且不可翻转,座椅的腿部空间很局促,像我这种高个男生只能正好把腿放直。但是,在这种长线里,有横排座椅就很不错了。中间站立空间不多。据说16号线拿短车跑时车里挤到爆炸,手机都没有信号。现在,16号线的旧车把两列挂在一起当一列使用,就像高速列车的重联一样。新车为整列6节编组,配有大量竖排座椅,空间比旧车宽敞不少。上海16号线新车的PIDS屏幕在车门上方,便于查看,旧车的屏幕在座位上面,车门上方为纸质线路图。只不过UI的设计使用绿色底色和隶书字体,稍微有点土,分辨率也比较低。车内有吴语广播,很贴心。

列车出罗山路后,就明显能感觉到出城了。一路上除了惠南与临港一带外都是郊区,地铁线旁边开发程度很低,附近的居住区离地铁有一定距离,边上全是稻田。偶尔能有几处村庄和建设中的高层建筑。我在新场下车时,发现新场地铁站周围全是农田,没有像样的大型超市,根本买不到香蕉,只能在小卖部买到香蕉牛奶。新场古镇离地铁也很远,需要坐一段公交。不过,在新场这种地方居然能看见穿原神cos服的(为保护他人隐私,没有拍照)。她在我之前上了普通车,我决定等一班快车。我当时去那边是下午,当时如果坐车去市区是肯定赶不上漫展的,可能,真的在新场那边真的有漫展吧,那如果这么说,那上海二次元浓度确实挺高的(豫园周边确实也看到了卖日漫周边的店)。

ordinary train就离谱
线路图上表出了快车的停靠站点

上海16号线作为全国少有的有真·快速列车(可以超越普通车)的地铁线路,快车全程至少超越一列普车。目前,全国有快车的地铁线路只有上海16,北京6,广州14,18,21,南京S6,重庆10和重庆直快。目前,似乎只有重庆直快会超3列车,北京6和上海16最多会超两列。回龙阳路时,本人特意等了一列大站车,大站快车只停靠部分车站,去往其他车站的乘客需要换乘普通车。大站快车的自动广播会有“本次列车为快车”和经停站信息。列车在航头东直接进入越行线,超越前面的普通车,大站车跨站时也可以保持100KPH的时速,平均车速的提升非常明显。

在16号线开通初期,我就特别看好16号线。因为16号线作为一条标准的市域快线,站间距接近3公里,设计时速120KPH,快速连接市区,南汇和临港新城,把沿途的村庄交给接驳巴士。最开始16号线作为2号线支线规划,然后2号线吃不下,11号线也吃不下,说修磁悬浮大家不乐意,勉强修成了现在的16号线。虽然当时我们的设计没有经验,把地铁16号线定位为一条旅游线路,使用3辆编组,绕过了很多浦东的村镇,使得很多地方的乘客需要坐一段接驳公交才能换乘16号线。但是几年后,16号线却出乎意料的成功,客流极其火爆。据说疫情之前,地铁16号线在早高峰时,排队的乘客可以排到几公里开外,车站限流是常态。3辆的列车上,乘客被挤成薄片,地铁16号线吃香蕉也成了一个名梗(讽刺16号线设计烂,设计者不如一只吃香蕉的猴子)。即使是现在,16号线完成了扩编,现在6A拉满的情况下,平峰的快车也很挤,我当时去的时候即使是平峰,3+3列车也几乎没有空座位(可见客流有多么恐怖)。据说临港大学城的每一个学生都有一份16号线快车的时刻表。上海16号线全程普通车需要55分钟,快车需要45分钟。普通车平均车速已经超过了60KPH,在直流供电的线路里非常优秀,甚至可以和日本的TX掰掰手腕。在“巴铁竞速”方面,16号线打的高速巴士毫无还手之力,罗家军高速巴士纷纷撤线停驶。

16号线的市域快线方案是非常成功的,大站间距和高速度可以让列车在同样的时间内到达更远的居民区(上海16号线30分钟内可以到达惠南,北京昌平线只能到沙河)。但是这种快线的客流更加不可预测,而且客流的增长存在明显的滞后性,因为快线修建时房地产商会嗅到商机,拼命在远郊区开辟楼盘,使客流在初期低谷过后指数上涨,而且不知道会涨到什么高度。所以,在修建市域快线时,做够预留很重要。


吃根香蕉压压惊-上海地铁16号线体验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